坚持问题导向 着力务实创新
——石泉县人大贯彻落实中央18号文件的几点做法
石泉县人大常委会党组
人大工作的根基在人民,基础在县乡。如何高点定位,找准强化县乡人大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规范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提高人大会议质量,有效行使人大代表法定职权?中共石泉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18号文件),务实创新,以生动实践作了有益探索,在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注重环节严把“三关”,用高满意率回报高参选率
2016年9月26日,是石泉县镇两级人大换届举的法定选举日,全县142710名选民在70个大选区、252个小选区选举产生153名县人大代表、562名镇人大代表。这天,大雨下个不停,许多选民打电话询问还来不来选举,基层干部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来,当然要来,就是下刀子也要来,选举只有今天选才有效。” 由于组织严密,程序严格,在不设流动投票箱的情况下,全县选民参选率达到了89.1%,多数选区参选率超过90%,比上届参选率高出近10个百分点,选举结果圆满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严把代表“入口关”。选出高素质、令群众满意的人民代表,是换届选举的核心任务。石泉县坚持几上几下、上下结合,充分酝酿、反复协商,在广泛听取广大选民及各方意见后,再提名、推荐产生代表初步候选人名单。为了把好代表的“入口关”,石泉县参照干部考察程序,由县、镇两级党委抽调330余名干部,组成13个县人大代表、55个镇人大代表初步候选人考察组,对1046名县、镇人大代表初步候选人建议人选进行考察,确定了223名县人大代表初步候选人、816名镇人大代表初步候选人,经公告和选民小组充分酝酿讨论之后,按程序确定了正式代表候选人。
其次,认真细致运用多种形式,严把选民登记关。县、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选民登记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把选民登记工作做实、做细、做准,石泉县、镇、选区等各级选举机构及早利用日常通讯、微信群、QQ群等方式联系在外务工人员,又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统一进行入户登记选民、入户发放《选民证》的“两入户”工作,提高选举工作知晓率。同时,还建立了选民电子信息库,与公安系统户籍信息进行对比,避免重登、漏登、错登现象。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确保风清气正,严把督查关。石泉县还抽调县人大、组织部等部门的干部,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担任组长,组成5个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50余次到11个镇轮回督导,检查指导各镇依法有序、务实推进换届选举工作。为了确保换届风清气正,石泉县将严肃换届纪律的“九严禁”宣传单打印分发到各单位、镇村(社区),通过签订《换届纪律责任书》、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换届纪律知识测试等方式,强化换届纪律。切实做到换届选举的组织、经费“两个保障”到位,统筹指导、工作督查、业务审查“三项督导”有力,县镇选委会、县选委会指导组、选区选举工作组、选区选民小组“四级联动”有序,使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务实推进、全民参与、全部合法有效,选出了组织放心、人民信任、素质过硬的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从新一届人大两次会议上代表审议发言、决定大事、建言献策、民主选举情况和闭会期间参政议政督政、发挥主体作用情况来看,本届代表没有辜负选民的选择和信任,他们用履职行动回报广大选民群众。
石泉县的务实做法,引起全国人大和中宣部持续关注,今年2月14日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先后以《陕西石泉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严把“三关”务实推进》、《高参选率的背后——陕西省石泉县扎实推进县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为题,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了石泉县推进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经验做法。
二、创新方式开展“三问”,提升人大会议质量和效果
针对基层人大普遍存在会议质量不高“走过场”,履行法定职权不充分、工作虚化等方面的问题。换届后,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秉承“总结、继承、完善、提高”原则,注重在传承中发展,深入分析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趋势,主动把握人大工作规律。精心谋局布篇,依法认真履行职责,务实创新,讲究实效,确立了发展上要与党委同频共振,监督上要有力有效,机制上要创新突破,形象上要做到“三严三实”的工作目标。明确了“1133”工作思路,即一条主线,就是把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主线,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部署、新论断武装头脑、指导人大工作。一个原则,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汇报。三个基础,即夯实代表工作、人大自身建设、镇人大建设三大基础,增强人大工作活力。三项职责,即行使好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三项职权,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和作用。围绕这些理念,坚持以创新为引擎,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开展电视网络问政。在石泉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188件议案、批评和建议。如何回应代表和群众的关切?县人大常委会针对代表反映强烈、问题集中、急需办理的建议进行梳理,对三个重点部门采用代表电视网络问政的方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问政会上,县农林科技局、合疗办、烟草局主要负责人现场接受人大代表“考问”,县电视台全程转播、县公众微信平台现场发布、各大网站和中国人大、人民代表报、陕西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问政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问答结束后,代表对答复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现场公布测评结果。按照满意度测评规定,满意率低于80%的即为不满意,让有关负责人“红脸出汗”。不仅如此,针对问政中单位负责人答复意见和措施,县人大进行跟踪督办,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及时在网络媒体公开,接受网民监督。对整改落实不力、代表仍不满意的,将进一步启动相关监督程序,确保每位代表提出的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和回应,让人大工作更具实效,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2、综合研判实施监督,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石泉县提升人大会议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在石泉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全体县人大代表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石泉县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工作落实情况满意度调查问卷》,首次对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报告实不实,工作好不好,口头不好说的,通过书面测评来反映,在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形成专题报告,把代表的评价意见原计原味的反馈给“一府两院”,并把代表意见作为实施监督的重要信息,促使其针对短板和差距改进工作。
3、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监督问效。石泉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述职评议等开展常态化监督,定期听取整改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不满意的继续整改,持续监督。制定了《石泉县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回答代表询问暂行办法》,及时修订完善县人大常委会议、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为科学民主决定大事,制定出台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为规范人事任免,制定出台了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宪法宣誓仪式、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述职评议等办法。为加强依法监督,先后制定出台了专题询问、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满意度测评、代表电视网络问政、工作报告满意度问卷调查等制度。为改进代表工作,制定出台了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等办法,为办好代表建议,出台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规则,为加强对镇人大工作的指导,出台了镇人大工作考核等办法。对照法律,对标先进,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机制,不断规范人大工作和履职行为,增强人大工作实效和会议质量,保证了人大监督工作有力有效开展。
三、拓展途径着力“三抓”,切实增强代表联系群众质效
换届以来,县委高度重视支持人大工作和人大建设,县委常委会先后多次专题研究和听取县人大工作汇报,配齐配强了县镇人大领导班子,按比例配备了专职常委,增加了人大机关编制,设立了镇人大办公室,凡工作需要足额保障代表活动经费,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有力有效开展监督,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使人大工作真正成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按区域分组,分片建立了代表工作室,代表定时定点在代表工作室联系群众和选民,让代表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最前沿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形成民主法治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一是抓镇人大和代表工作室建设,解决有人干的问题。推进镇人大办公室标准化建设,重点对全县镇人大办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各镇都配备了2-3名素质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人大专干,解决镇人大主席团机构“虚化”、干部不能从事主业的问题,实现了镇人大工作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及支持保障规范化。严格实行人大代表履职承诺公示制度,出台了代表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办法,人大代表在工作室常态化履职,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协调和督促解决群众困难问题,让代表各尽其责,各显其能,使代表工作室成为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汇集融合的平台。《石泉县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群众时间一览表》显示,从县委四大班子领导到人大常委会委室主任分别对应全县46个代表工作室,接待选民,服务群众。各镇人大根据镇情实际,对人大代表工作室如何开展活动进行了创新探索,城关镇人大今年还建立了7个代表工作室微信群,通过微信渠道,不定期向县镇代表发送人大新闻以及人大法律法规知识;成立了各代表工作室课题小组,结合代表结构和各选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互不相同,各有特色的课题研究任务,使代表们履职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抓镇人大工作指导,解决怎么干的问题。针对镇人大工作存在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下大力气加强对镇人大业务上的指导、工作上的联系,提高全县人大工作总体水平。完善《石泉县镇人大工作考核办法》,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编制了镇人大规范化建设制度参考模板,为各镇人大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与相关委室分片联系镇人大工作,经常督促指导镇人代会、视察调研、代表培训、代表小组活动等工作,倡导和鼓励各镇创特色出亮点。坚持镇人大主席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定期召开镇人大工作和镇人大主席座谈会,总结工作、研究问题,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和研究镇人大工作不断创新的新举措、新途径,形成追赶超越的良好态势。对镇人大重大创新工作、特色经验进行表彰奖励,在2017年镇人大工作座谈会上,就对池河镇代表工作室建设这项创新工作给予了3万元的重奖。
三是抓激励代表作用发挥,解决干成什么样的问题。在今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县人大代表专门进行履职培训,请省人大立法专家授课,让人大机关工委领导传授经验,让老代表现身说法,为高质量开好人代会和代表履职“磨刀擦枪”,厉兵秣马,广大代表现学现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闭会期间,采取集中培训、学习考察、实践锻炼、传帮带考等措施,有计划地对代表进行法律法规、履职方法、思维观念和作风纪律培训,不断提高履职水平。制定代表小组活动、代表约见机关负责人、代表联系群众、向选民述职等工作办法,健全代表管理、活动、联系以及履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代表履职档案,使代表履职活动全程留痕,组织开展“石泉县人民满意的十佳代表”评选活动,让代表手有权力、肩有责任,干有标准、做有保障,进有激励、退有鞭策。高度重视代表议案、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探索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和解决率同步提高的路径,防止“重答复、轻落实”,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县、镇、村书记“民情三本帐”,台帐式办理销号,开展代表建议网上公开、优秀代表建议和办理建议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鼓励代表在各行各业争先创优,建功立业,代表工作有声有色,呈现出勃勃生机。
换届以来,石泉县人大工作逐步形成了“一线、两室、三问、四转、五同、六有”工作模式,即,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人大工作的一条主线;抓好代表工作室、镇人大主席团办公室两个载体;开展代表电视网络问政、代表满意度问卷、监督工作问效三个问;做到人大工作围绕中心转、围绕法律转、围绕民意转、围绕代表转四个转;始终坚持与县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心、与法治同轨、与时代同行五个同;加强人大机关自身建设,人大办公室的工作有“效”,法治工委监督有“度”,城建环保工委有“声”,教科文卫工委有“力”,人事代表工委有“品牌”,财经工委有“威”的格局,县人大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追赶超越,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