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妇女精准脱贫的对策
廖白平
贫困妇女的脱贫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关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家庭的和谐幸福。本文结合陕南移民搬迁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对贫困妇女脱贫的精准对策。
一、贫困妇女脱贫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从贫困妇女自身的角度看
1、贫困程度深。因丈夫生病致残或亡故,家庭生产、生活、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她们。她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还要承担照顾老人、生病丈夫和孩子的重担,承载着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2、文化技能低。贫困妇女大多地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教育供给短缺,加之“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男性,文盲半文盲的比例高于男性,贫困妇女的文盲占60%以上,在我所调查的贫困妇女样本中,接受过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不到一半,创业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很弱。
3、健康状况差。贫困妇女迫于生活和经济的双重重压,有病不治,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普遍。妇科疾病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女性群体,因病失能或死亡者不乏其人,致使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在贫困妇女调查样本中,80%以上的贫困妇女患有不同的疾病,患妇科疾病的贫困妇女将近二分之一,如: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小双村因病致贫者占全部贫困人口80%以上,其中因妇女患病致贫的就超过半数。
4、社会参与少。据调查统计,由于大山的阻隔,使有的贫困妇女大半辈子、甚至一辈子未出深山。她们对政策、信息掌握不多,对扶贫项目了解甚少,因而融入社会程度低,时代落差距离大。
(二)从现有扶贫政策角度看
1、扶贫政策泛化。现有政策关注妇女问题,但对贫困妇女没有相关特殊政策。没有帮助解决贫困妇女子女上学、就业绿色通道;没有将贫困妇女家庭生病成员纳入大病救助优惠政策;没有畅通对贫困妇女“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后的救治工作,在移民搬迁“交钥匙安居工程”、“公司+基地+农户”和“园区+协会+农户”中,没有附条件将贫困妇女加入进去,使部分贫困妇女处于脱贫帮扶政策的边缘。
2、工作措施过粗。各级对贫困妇女的脱贫帮扶措施不细,在脱贫攻坚中对贫困妇女的贫困原因找得不准,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具体。
3、增收措施不力。我调查中发现,贫困妇女在脱贫致富中即没有项目,也没有资金和劳动力。在政府采取的“公司+基地+农户”或“园区+协会+农户”的帮扶模式中因为贫困妇女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往往易被淘汰,很难融入其中。
4、搬迁诉求重视不够。在陕南移民搬迁中对贫困妇女的搬迁重视不够。对于贫困妇女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缺乏针对性的特殊搬迁政策。据调查,贫困妇女有意通过移民搬迁来改善居住条件的占65%,而政府则缺少适应贫困妇女搬迁需求的具体帮扶措施和倾斜政策。
二、实现贫困妇女精准脱贫的思路与对策
(一)在改善生存条件方面,要关注贫困妇女
顶层设计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贫困妇女脱贫和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通贫困妇女就医、就业、搬迁等绿色通道。扩大对贫困妇女的帮扶范围和支持力度,将贫困妇女帮扶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建立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对贫困妇女本人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进行慰问资助;对贫困妇女“两癌”筛查做到一个不漏,早诊早治全覆盖;对有精神障碍的贫困妇女,要进行筛查登记、实行家庭监护救治政府资助和政府直接监护救治的有机结合;将家庭生病成员纳入大病医疗保障,减轻贫困妇女家庭的医疗负担。要将精神扶贫作为重要帮扶内容,不断提升贫困妇女的发展能力;帮助贫困妇女子女上学、就业;对有搬迁需求的单亲贫困妇女,可优先享受交钥匙工程,为她们摆脱贫困创造居住条件。探索建立针对贫困妇女脱贫的全方位帮扶机制。
(二)在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要覆盖贫困妇女。
1、要在脱贫攻坚中强调贫困妇女的参与度。充分发挥贫困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促进农村文明建设、主导家庭事务等的积极作用。即将单亲贫困妇女或者丈夫因病致残的贫困妇女家庭建档登记,组织她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尊重她们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她们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强调贫困妇女的平等参与,在移民搬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贫困妇女家庭特殊诉求,尽可能征求和吸纳贫困妇女的意见,如:搬迁到安置区后从事家务劳动和田间劳动的便利性等,让贫困妇女通过参与搬迁事务讨论、决策和实施,提高其组织能力、参与社区事务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
2、要强化适合贫困妇女的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科技素质。通过“互联网+培训”的方式,实现培训便利化、常态化。一方面,积极推动在政府各级各类普惠性培训中逐步提高贫困妇女参训比例,保障贫困妇女平等接受教育培训、平等享有普惠性政策资源。另一方面,提高贫困妇女技能培训的精准度。结合当地实际和贫困妇女发展需求,面向贫困妇女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农村电商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技能培训,增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
3、要向贫困妇女提供健康服务,着力提高贫困妇女的健康水平,降低贫困妇女疾病发生率,推动健康脱贫。对贫困妇女家庭成员进行大病和慢性病筛查登记,实行分类救治。优先为贫困妇女家庭成员单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对建档立卡适龄贫困妇女“两癌”患者,做到先诊疗后付费,同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力争将“两癌”患病的贫困妇女全部纳入妇联组织的救助范围,并逐步向政府免费治疗过渡。
(三)在创业增收机会方面,要支持贫困妇女
1、创新就业增收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工作,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贫困妇女”或“园区+协会+农户+贫困妇女”等模式,带动贫困妇女就业增收,解决贫困妇女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降低贫困妇女的市场风险。
2、依托项目带动增收。基层普遍反映,贫困妇女想致富,苦于没项目;有了项目,又缺乏启动资金;有了项目和资金,又缺少劳力。在贫困妇女脱贫问题上,一是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如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林)场、股份制农(林)场等,定向帮扶贫困妇女,发展产供直销,订单销售,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二是利用项目和贫困地区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使资金、技术等资源流向贫困地区。三是积极推动贫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向贫困妇女倾斜,通过对贫困妇女的小额贷款、扶贫贷款等解决创业资金困难。四是引导贫困妇女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符合贫困妇女自身实际、具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力争通过金融扶持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户。还要针对贫困妇女现有劳动力的状况,支持她们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以增加收入。
3、发挥妇女特长增收。要发挥妇女人勤手巧的特点,因地制宜发挥贫困妇女的特长,发展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产业,如家政服务中的“月嫂”,以及“巧手”等等。推动形成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手工产业链,提高贫困妇女手工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在凝聚社会力量方面,要关心贫困妇女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协调服务机制,构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由政府牵头,各部门通力协作,整合全社会资源,真心实意合力帮扶,最大限度地帮助贫困妇女走出困境。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所属慈善公益平台作用,依托“母亲健康快车”、“母亲邮包”、“春蕾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贫困妇女特殊补助”等品牌,动员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为贫困妇女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对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确实不能脱贫的贫困妇女,政府要兜底实行低保全覆盖,同时根据不同的贫困原因辅之于临时救助、医疗救助进行帮扶,使她们摆脱贫困。
在精准扶贫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贫困妇女这一特殊群体在脱贫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基本对策的前提下,采取精准化的扶贫措施,通盘考虑,综合施策,务求实效。
(作者单位:中共安康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