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脱贫攻坚“电商”一马当先
李祚文 张 春
汉阴电商的基本定位坚持八字方针:聚焦上行、助力脱贫。围绕这一目标,把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职责分工,稳扎稳打,有序推进,趟出了一条具有汉阴印记的农村电商之路。
定调子不离群众之需。汉阴始终将县域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电商工作的总目标,以聚焦农产品上行、助力脱贫攻坚为己任,突出产品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人才培训,多元化打通快递通路,建设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
抓扶贫紧扣产业节点。政府层面突出发挥引导优势,制定出台了政策支持体系,突出了对农产品上行的奖励、对镇村电商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建设的扶持,兑现2016年支持政策57万元;整合资源,分梯次持续开展电商人才培训,2016年完成专业电商培训1070人次,普及类培训2000人次,投入培训经费近百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团队破解电商运营中的一系列难题,沙龙互动、跟班孵化精准培训电商运营人才100余人;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质量控制、信息溯源、品牌培育等方面积极跟进,提高了农产品网货化水平,富硒大米、魔芋食品等线上销售呈快速上升趋势;常态化的线上线下对接会,优化了供应链结构;协会为基础,党群组织为补充,营造了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电商扶贫坚持在供应链体系建设中带动贫困村摆脱贫困,31户电商企业各展所长,对接40个贫困村,在农产品上行、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富裕劳动力就业、农业产业规划、能人大户培育等方面如鱼得水,成为产业扶贫强有力的支撑;镇村电商服务体系的构建,为产业增收和消费节支提供便利,信息终端运用与民生需求保障相结合,将服务、文明、信息红利带给贫困人口,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激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
择平台只为便捷实用。或淘宝京东,或微信分销,汉阴坚持发挥市场的作用,尊重主体的选择。止目前,已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商城平台自建网店77家,其中企业店铺24家,天猫店5家,皇冠店2家,钻石店28家,红心店19家,微商城10家,网店总数比上年底增长52%;新成立电商公司6 家、新注册企业营业范围中包含电子商务业务的有35 家;相继培育了原生商贸、秦邦电子商务、淇淇文化等一批相对成熟的电商企业,龙飞魔芋、原生商贸、风堰茶业相继获得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电子商务产业相配套的快递服务业风生水起,全县有顺丰、德邦、“五通一达”等社会快递公司16家、邮政网点8 家、物流企业15家,申通、韵达、圆通、中通4家快递公司600㎡快递集中分拣投递中心项目在杨家坝村落地实施,邮政物流以其独具优势的性价比成为县域电商产业最有力的物流配套,全县物流快递不断向镇村延伸,为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平台共存共荣,第三方服务配套跟进,电商生态初具雏形。
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县86家企业和个体户已自建了商务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62家,全县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8856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网络零售额7482万元,同比增长333%,直接从业人员225人,间接从业人员2000余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致富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促经济坚持以主体为先。汉阴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实现了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原生商贸有限公司贸整合富硒食品优势资源,发挥天猫商城渠道优势,月均销售达到5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翻番;秦邦书画的书画类产品由上年的80万元,增长到近500万元;年韵茶业单日单品销量逾8万元,成为安康茶业线上销售之最;地处凤堰梯田景区的黄龙村电商服务站,即“田梁农家”,抓住旅游客源,利用微信营销,粉丝量超过5000,年销售农产品200余万元,方圆五公里范围的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带动周边200余农户实现产业脱贫和致富增收;巨川实业实施“火把工程”,主打“硒田四季”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推出飨食相知有机农产品系列,精准对接漩涡、双河口、观音河、铁佛寺镇等上百家贫困户,通过专业运营推广将农户的土特产销往全国;金蕙荞富硒绿色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种植金丝皇菊基地,累计带动用工3000余人次,帮助周边30余户贫困户脱贫;平梁精灵山庄电子商务公司、观音河良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立足产业优势,以淘宝店、微商城为平台,引导农户开发土鸡、杂粮、腌菜等原生态农特产品,为支持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和实现精准扶贫做出了积极探索。
(作者单位:汉阴县电子商务发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