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应用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考
江 兴
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也是安康各项工作的总遵循。为了推进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迫切的需要构建一套符合安康实际、具有安康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安康的发展实践和发展过程,以便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反映安康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并对安康生态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引领、落实、规范、监控、评价、考核和指导,笔者围绕“四位一体”生态经济强市建设基本框架,研究设计了一套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对这一指标体系在安康生态经济发展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依据
2017年1月11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安康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丰富内涵,提出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四位一体”的基本框架,是我们设计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首要依据。
同时,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既要反映生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安康独特的区位特点、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主体功能定位,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还必须充分考虑指标的可统性和运用的可行性。因此,紧密结合安康的市情特征和战略区位、主体功能、体现生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生态经济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是我们设计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
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我们设计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工作依据。在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原则:共性与凸显个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区域性、特色性原则。
二、指标体系的指标构成
郭青书记在安康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基本框架是,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机制“四位一体”,即以生态产业为核心,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文化为导向,生态机制为保障。
发展特色鲜明、生态高效的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健康、宜业宜居的生态环境,形成尊重自然乐山亲水的生态文化,建设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既是安康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主要内容,也是安康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突出特点。
我们围绕“四位一体”生态经济强市建设框架研究设计的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由生态产业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生态文化指标体系、生态机制指标体系这四个分指标体系构成;以充分体现这套指标体系在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中的指导引领和考核评价作用。
具体指标体系框架如下,共72项:
(一)生态产业指标体系(共19项)
(二)生态环境发展指标体系(共18项)
(三)生态文化指标体系(共24个)
(四)生态机制指标体系(共11项)
三、指标体系的功能作用
1、反映安康生态经济发展全貌。这一指标体系中的72个指标,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这一指标体系突出了中共安康市委提出的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四位一体”的基本框架,反映了生态经济的本质规定性和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
在安康全市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安康市域范围内一定时期和某一时点的指标值进行统计整理,可以反映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生态经经发展的现状和全貌。将安康市域统计指标值与其他市级行政区同期同类指标值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可以对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全省、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相似的同级行政区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分析定位,为安康党委政府制定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支撑。
2、监测安康生态经济发展动态。在安康全市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中的一些地域差异不大具有广泛适用性的重要指标或者对市域范围内不同主体功能区应当重点监测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可以及时的了解和判断安康生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可以及时发现安康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突出成就、成功的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安康生态经济强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对先进的典型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对成功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地予以解决,增强我们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主动性。
3、引领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方向。在我们所设计的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对每一个指标我们都提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目标值。虽然对于目标值能否在当前或者短期内作为安康生态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尚有待商榷,但是目标值的先进性是勿容置疑的。我们给出的目标值或来自于中省市“十三五”规划中的预期目标、或来自于其他省市生态省建设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中的目标值、或来自于国际组织提出的控制值及警戒标准、或来自于其他地区同类指标的先进值。将安康市的统计指标值与该指标的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安康优势所在及应补齐的短板,从而,明确安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中应努力的方向。所以,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对安康生态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4、落实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生态经济是安康未来发展选择的发展道路,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是中共安康市第四次党代会为安康未来发展制定的阶段性目标,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较传统经济系统更为复杂的复合经济系统,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是一个比经济强市和生态强市目标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发展目标。要构建起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并实现预定的高难度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安康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安康政府在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战略推动、战略落实方面的重要作用。
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能够将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战略目标、战略任务进行量化分解并下达执行和跟踪考核,推进战略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提高安康各级各部门对安康市党委政府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执行力。
5、评价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成果。把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报告期各指标值与基期指标值或目标任务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反映全市(或各区县、各统计单元)生态经济发展进度快慢和成效大小,以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选取若干重要指标的统计值为基础可以计算安康(或各区县、各统计单元)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以综合评价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成果和发展水平。
6、构建生态经济约束激励机制。将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反映、监测、落实、评价功能作用与安康贯彻落实陕西省党政干部奖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各种制度创新相结合、与财政以奖代补的各项政策措施相结合、与“追赶超越”季度考核点评相结合,就会形成新的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四、指标体系的运用建议
1、纳入考核体系引领发展方向。在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上级对下级行为调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考核奖惩机制。安康生态经发展指标体系体现了生态经济的本质内涵,反映了安康生态经济发展全貌,体现了市委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战略决策对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导向。市委决策的导向和要求能否变成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方向和自觉行动,关键的因素是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能否进入省对市以及市对县(区)的考核指标体系。
虽然目前将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全部指标都纳入考核体系还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困难,但是部分指标进入考核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建议将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与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和“十三五”规划指标口径相近、可统性强、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地位重要的核心指标率先纳入市对县(区)的考核指标体系。具体讲就是将生态经济效率分指标中的前8项指标(序号1-8)、生态经济结构分指标中的前7项指标(序号12-18)、生态环境分指标中的序号20—29项指标、生态文化分指标中的序号40、43、47项指标、生态机制分指标中的62-66项指标率先纳入市对县(区)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强化安康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导向,更好的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
2、突出主体功能强化问题导向。郭青书记在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就考核工作指出:要破解“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切实做到根据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发展阶段的不同,找到各区域适合自身特色的最优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使考核工作真正成为“指挥棒”“风向标”。
郭书记的讲话既对改革完善安康的考核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我们更好的应用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指明了方向。在将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纳入市对县(区)考核应用中要切忌“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个指标在不同区域综合考核中所占的权重,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环境风险点确定重点监测和点评的指标。比如:对于重点开发区面积占比较大的县区,要重点提高其国土开发的效益,单位土地产出值(亿元/km2)这一指标在市对县(区)考核中的权重就要大于其他县区,同时,工业固体废物和城乡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是其主要的环境风险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城乡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率就应成为其动态监测和点评的重点指标;而对于禁止开发区域面积较大的县区,要重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功能,生态资产保有率就应该成为动态监测点评的重点指标,这一指标在市对县(区)考核中的权重也应大于其他县区;对于点状开发的农业园区面积占比较大的县区,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是其主要的环境风险点,单位种植面积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应该成为动态监测的重点指标,单位种植面积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这两个指标在市对县(区)考核中的权重就应当大于其他县区。
3、综合评价排名层层传导压力。在安康生态经发展指标体系的运用中,我们要把监测指标运用中的地域差异性和最终评价标准的统一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增强评价考核结果的认可度和公信力,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我们设想以建议率先纳入市对县考核体系的33个指标为基础,计算全市、各县(区)、甚至各乡镇的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然后按数值大小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并公示,层层传导压力。
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是一个无名数,我们设计的计算方法如下:
全市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X=
其中:X-是报告期全市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xi-是报告期全市第i项指标值。
fi——是第i项指标的权重。
县区(乡镇)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Xn)=
其中:Xn——是报告期第n县区(或第n乡镇)的生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Xni——是报告期第n县区(或第n乡镇)第i项指标值。
fi——是第i项指标的权重。
4、印制下发基层作为决策参考。构建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并在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实践中加以运用是一个崭新的事物,缺乏可以拿来就用的现成经验,我们的研究由于存在知识上的缺陷、实践经验的不足,肯定还有许多的地方有待完善,我们需要更多的听取来自基层和部门等一线实际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们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印制下发,做为基层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参考,同时要求他们及时反馈对指标体系本身的意见建议以及在指标体系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突出问题,使我们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指标体系,更好地发挥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对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作者系中共安康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