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704期/党的建设/内容详情

推进纪律审查“三化”建设 夯实基层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作者:刘爱军发布时间:2017-09-19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推进纪律审查“三化”建设  夯实基层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刘爱军

  中纪委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对依规治党、依规执纪做出了制度性安排,为纪检机关更好履行职责提供了重要遵循。基层纪委处在监督执纪的最前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力量。按照《工作规则》进一步强化自我约束,规范执纪行为,增强监督实效是基层纪委面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汉阴县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这个主业,以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纪检干部专职化、纪律审查设施标准化、执纪审查工作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建设,全面提升了监督执纪工作水平,有效促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016年,县镇两级纪委共受理业务内信访举报件137件,处置问题线索283件,立案142件,党政纪处分153人(其中科级干部14人),在信访总量下降的情况下,立案数、线索处置数、处分人数分别同比增长9%、24%、18%。今年前7个月共立案88件,结案66件,党政纪处分65人(其中科级干部7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5%、109.4%、66%。

  推进纪检干部专职化,着力解决执纪力量不足的问题

  长期以来,基层纪委普遍存在着职能泛化、责任不清、力量不足、业务不精等问题。特别是镇纪委在一段时期内,只有一名兼职书记且主要从事其他工作,既无执纪干部,也无执纪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执纪工作开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深化纪检体制改革入手,强力推进“三转”,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管理,制定下发了《汉阴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专职化建设。

  一是在专人专用上下功夫。在县纪委内设机构调整中,按照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优化设置内设科室,整合监督执纪问责力量,将机构、编制、人员向监督执纪一线集中,纪检监察室由过去的1个增加到3个,县纪委直接从事执纪审查工作的干部超过总数的70%。结合镇村综合改革和镇党委、纪委换届,为10个镇全部配齐配强专职纪委书记、副书记和5-7名纪委委员,各镇均设立了纪委办公室,按照人口规模,分别配备2-4名专职纪检干部,专司监督执纪工作。明确规定纪检干部管理调配以上级纪委为主,保持纪检队伍的相对稳定。切实发挥纪委委员的职能作用,组织安排承担相应执纪任务,有效弥补了镇纪委监督力量不足问题。

  二是在专职专责上下功夫。认真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县纪委监察局退出95个牵头和参与的议事机构,把主要精力向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聚焦。推进派驻机构改革,将原有30个分散派驻的部门纪委(纪检组)整合为8个综合派驻纪检组,将编制、经费、职数收归县纪委,实行集中办公,统派直管,既实现了从同体监督向异体监督的转变,又补充了县纪委干部力量。各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均不再分管纪检业务以外的工作,全部精力用在履行监督职责上,真正回归了主业。

  三是在专业专能上下功夫。针对镇纪检干部业务能力欠缺、执纪经验不足、不会执纪不敢执纪的实际问题,采取上挂下派、跟班学习、集中培训、以案代训、现场观摩以及开展业务竞赛、技能比武、协作办案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纪检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基层纪检干部执纪监督能力水平。仅去今两年累计举办业务培训20多场次,累计培训纪检干部200多人次,一大批基层纪检干部由业务生手变成行家里手,镇纪委监督执纪水平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仅2016年,全县10个镇纪委共办案100件,镇均立案超过10件,最多的达到15件,3个镇立案数增幅同比超过100%、6个镇增幅同比超过50%。3个镇在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上受到省市通报表彰。

  推进纪律审查设施标准化,着力解决基础保障不力的问题

  纪律审查设施设备是纪检机关履行主责主业的必备条件。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逐步深入,各级纪委执纪监督任务越来越重、对执纪审查安全要求越来越严、工作标准越来越高。这与基层纪委基础条件滞后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执纪审查所需相应基础条件和设施配备得不到根本改善,势必会影响到纪检机关正确履行职责。

  一是明确目标。本着因地制宜、够用实用、建管并重的原则,通过增加投入、整合资源、制定标准、创新方法等措施,强力推进县镇两级纪委以标准化谈话区、谈话室、办公室、档案室以及办案设备为主要内容的执纪审查设施标准化建设,用两年时间使全县纪检机关硬件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二是统一标准。根据县镇纪委执纪审查工作实际,在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汉阴县纪检机关纪律审查设施配备标准》及5个配套制度,对镇纪委办公场所、标准化谈话室、档案室以及应急设施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办理流程图和应急处置预案,使执纪审查工作从硬件条件到软件制度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要求。

  三是科学建设。各级财政将执纪审查硬件设施建设纳入本级预算,分类实策、优先保证,采取上级奖补、镇上自筹、县级配套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用于改善县镇纪委硬件条件。全县累计投入近200多万元,用于改善县镇纪委办公办案条件。坚持安全、保密、实用的要求,县纪委机关腾调6间办公室,建成150余平方米集谈话、监控、指挥、医疗救助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谈话区。10个镇全部建成了标准化谈话室、规范化办公室和档案室,配齐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微型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办案设备,实现了镇纪委执纪审查谈话同步录音录像和存储检索等功能。四是强化管理。县镇两级纪委均建立了标准化谈话室日常管理审批使用、安全文明办案、应急处置等制度,明确专人,建立台帐,落实责任。纪律审查影像资料做到同步录制,同步刻录,永久保存,确保了执纪审查设施设备管理有序、作用发挥到位,进一步提升了执纪审查工作质量,有效保障了执纪审查安全。

  推进执纪审查工作规范化,着力解决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工作规则》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必须严格工作程序、有效管控风险点,强化对监督执纪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执纪审查是一项政治性、程序性、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必须靠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执纪审查行为。

  一是规范执纪程序。通过认真学习研究上级纪委关于执纪审查工作各项制度规定,认真分析总结执纪审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监督执纪工作规律,编印了《汉阴县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实务》一书,从领导体制、业务流程、职责划分、文书格式、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执纪审查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实现了执纪审查工作规范有序、科学运行。围绕信访举报、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案件审理、纪律执行等工作环节,分别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规范和内控机制,完善相关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每个环节有章可循。

  二是规范文书档案。县纪委制定了《进一步规范执纪审查文书的通知》,对执纪审查各个程序性文书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四大类50多种文书模版,使纪检干部准确掌握熟练运用。建立完善执纪审查文书档案评查机制,采取定期评审、随时抽查、现场观摩的办法,强化纪检干部业务技能培训,实行承办人立卷制度,做到审查全过程材料案结卷成、事毕归档,推行镇案县审制度,加强对基层执纪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审核把关。

  三是规范纪律落实。建立监督执纪工作台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规定做好送达、宣布、执行、教育回访和处分解除等工作,定期开展处分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对执纪审查工作中跑风漏气、以案谋私的问题从严处理,确保执纪程序规范、纪律执行到位。

  (作者系中共汉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