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宁陕养老服务工作的调查
刘家华 吕宣润
一、基本情况
宁陕县总人口7.4万人,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563人,占总人口15.6%,其中,70-79周岁老人4054人,占总人口5.4%,80-89周岁老人1536人,占总人口2.1%,90周岁以上老人158人,占总人口0.2%。全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我国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9230人,占总人口12.5%, 高于国际老龄化社会标准(7%)5.5个百分点。从数字上看,宁陕县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
自2014年起,基本实现了农村“五保”供养全覆盖。城区老年公寓建设项目正式运行后基本能保障城区现阶段养老需求。城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提供膳食、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日间照料职能要求,为辖区1300余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全方位服务。目前,每天约有80余名老人在中心开展活动,缓解了许多家庭白天无力陪伴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实现了老人不出社区就可享受亲情化服务的居家养老需要。从2013开始,面向广大农村老人需求,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协会组织、自励自助”的原则,建设村级农村互助幸福院,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24个互助幸福院,正在建设的还有14个 。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建设运行,有效缓解了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无人照顾的困境。
二、全县养老服务工作呈现的主要特点
1、领导重视、各级配合。把农村养老服务纳入各级“五年规划”盘子,积极争取省、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各级各部门和有关镇村对五保老人安置点、敬老院、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始终高度重视,所需土地和资产,能无偿划拨的都无偿划拨,不能无偿划拨的,评估作价一切从优,各种审批手续一律从简快速办理。老城中心敬老院占地13.1亩,就是将原宁陕职业中学闲置资产置换后,多方筹资1278万元,历时五年建设的具有200个床位的星级敬老院。城区老年公寓占地1.2亩,是将县粮油收储公司所属粮食储备仓库无偿划拨后进行建设的。城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将原县文化馆、图书馆办公楼经过改建装修建设成的一处设施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老年人日间照料场所,其硬件在全市社区都名列前茅。
2、布局合理、覆盖全面。按照自然地域、方便服务和尊重习俗的原则,在“十二五”初期,全县就明确了“一中心三区域”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规划。经过几年努力,到2014年“一中心三区域”敬老院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总床位752张,占全县1320五保老人的57%,形成了覆盖全县11个镇的农村五保供养新格局。老城中心敬老院,位于城关镇老城村人口集中区,距离县城5公里,占地面积宽,周边环境好,交通方便,功能完备,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城区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地处县城中心区域,位置安全、出行较为方便。
3、设施配套、服务周全。“一中心三区域”敬老院全部按星级标准建设要求建设,管理科学、运行规范。居住区、休闲娱乐区、生产区合理划分,特征明显,门卫、文艺娱乐室、医护室、浴室、洗衣间、餐厅、库房设施齐全;每个敬老院配置一辆生活用车,方便物品采购和院民疾病送医急需;敬老院院长从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主任科员中选调,各院都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院务管委会班子,推荐院民代表参与院务管理和监督。敬老院工作服务人员采取公开招考录用,面向社会选聘有爱心、肯奉献的优秀人才从事敬老院服务工作。
4、因地制宜、适应需求。在“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大原则要求下,积极探索和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宁陕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格局初步形成,即: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以敬老院集中供养为主,农村互助幸福院为补充的方式,积极适应农村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城镇居民及退休人员养老服务,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主,老年公寓养老为辅的方式,积极适应城区养老服务需求。失能和半失能人员养老服务,以协商协约形式由敬老院、老年公寓、民间机构、社会自然人提供有偿服务,适应特殊人群的养老服务需求。从近年来的实践情况看,这种格局基本适应县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具体规划不明确。目前宁陕县还没有一个统筹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具体规划,对发展宁陕特色的养老休闲服务定位不准确,缺乏长远和战略眼光。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随意性强,周边建筑挤占城区养老设施发展空间。
二是老年公寓建设起步早、建设慢、困难多。县城区老年公寓项目计划占地10余亩,一期主体工程按照六层电梯框架结构标准设计,建筑面积7500㎡、总造价1050万元,由政府筹资实施,期望通过该项目“筑巢引凤”吸引社会融资发展城区养老事业。该项目于2011年9月开工,2013年底建成并通过了竣工验收,由于种种原因,建成后的老年公寓始终没能有效投入使用,今年不得不追加投资700万元进行改造装修以提高公寓档次和标准,达到入住基本条件。目前,改造装修工程正在实施,但由于周边建筑距离太近,老年公寓活动场地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尤其是小车上不去,轮椅得人抬,天然气进不来的问题亟待解决。市场运作养老服务困难多,民建民营养老设施更是空白。
三是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全县“一中心三区域”四个大型敬老院护工短缺,按照入院人数10:1最低配比标准,服务人员明显不足,加上失能半失能人员入住后增加工作量的因素,服务人员更显短缺。全县敬老院临聘服务人员的“三险一金”未落实,报酬待遇无增长机制,服务人员有后顾之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队伍的稳定。全县目前聘用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中, 85%以上仅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取得职业资格和证书的工作人员极少,专业服务人才稀缺,难以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服务,制约了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无专职服务人员,农村互助幸福院炊事员工资未解决,影响工作正常运转。
四、几点建议
1、加快制定全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发改和民政部门负责,城建、国土、卫计、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依据行业规划和国家政策规定,制定符合县情、科学实际、细致可行的全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具体规划,按程序上升到地方性法规层面,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按年度分步实施,防止随意性改变而影响养老设施建设环境或侵占预留发展空间、干扰社会投资发展养老事业等问题发生。
2、加快建设老年公寓和城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政府要统筹各方,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站在执政为民、和谐发展的高度,加快建设城区老年公寓,积极协调解决天然气管道入楼等瓶颈问题,力求改造和装修早日完工,尽早投入使用,发挥老年公寓养老服务应有的作用。城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要尽快选址定位,按照标准高、功能全的建设要求加快建,与城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遥相呼应,互为补充,服务群众,共同发展。
3、积极探索引入市场运营机制。以城区居民和退休干部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城区养老服务机构,要在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民政部门指导监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宁陕城区特点的公办民营路子。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营运机构(公司、团体或法人),核定限价,坚持福利事业为主、保本微利为辅原则要求,积极落实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养老服务建管方式。要区别不同对象和不同需求,努力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吸引老年人入住养老。要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民间团体、慈善机构、企业学校关心养老事业发展,踊跃出钱出力,减轻政府负担,多管齐下,抓好养老服务各项工作。
4、建设一支稳定的养老服务工作队伍。本着稳定、够用、符合实际、确保安全的原则,分年度适时招聘补充养老服务人员。要关心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逐步解决养老服务人员“三险一金”问题,积极消除影响队伍稳定因素。适当调增社区和村级办公经费标准,解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服务活动经费不足问题。配强配齐老龄办工作人员,解决有人办事问题。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养老服务工作队伍,为宁陕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宁陕县人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