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705期/研究探讨/内容详情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安康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思考

作者:程伊星发布时间:2017-11-20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安康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思考

  程伊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经纬方略,是方法论与实践论的有机统一。中央这一决策,为做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和强大动力,必将对我们安康“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我市大力发展涉水产业发展谈几点粗浅体会和建议。

  一、涉水产业发展的几点情况

  近年来,围绕我市丰富优质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加快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立足安康生态优势,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涉水产业,全力打造全市生态友好型产业新的增长极,实现了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形成了“水养人、人养水”的良性循环,以包装饮用水为龙头的涉水产业由点及面、由弱到强,正逐步成为安康最具竞争力和成长性的富民强市产业。

  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饮用水(饮品)生产企业22户,年设计产能178万吨,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7户。瓶(桶)装饮用水企业基本形成了高、中、低三个档次,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真硒水”已成为陕西绿色新名片;亲水旅游已形成集河道漂流、体育赛事、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于一体的发展大格局,并成功打造了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汉水龙舟文化园等亲水旅游品牌;生态渔业除发展养殖外,还着力构建种苗繁育、水产加工、储运销售、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协调共进的新型生态渔业发展体系;水电能源以汉江干支流水电站开发为重点,现已建成石泉、喜河、安康、蜀河4座电站,总装机152.75万千瓦,小水电总装机达60多万千瓦。2016年,全市涉水产业实现产值140亿元。以饮用水(饮品)制造业、亲水旅游、生态渔业、水电能源为重点的涉水产业在全市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涉水产业发展的几点看法

  这些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践行“五个扎实”,聚力追赶超越,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不可否认,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提供给我们的新视野、新角度、新方法角度看,涉水产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是消费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步伐。虽然我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幅度高于GDP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和蕴含潜能还有很大空间。从超市销售涉水产业商品的数量看,当前我们的供给与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有脱节。有必要换个角度,在供给侧多做文章,引导企业以消费意愿为信号,从创意设计、品种花样、个性化、品牌质量等方面提高消费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无缝衔接”。

  二是传统涉水产业投资收益趋于平缓。目前除包装饮用水出现“井喷式”发展外,传统要素增长红利放缓比较明显。据有关专家测算,全国2005年每新增一个单位GDP需要增加投资2.4元,2014年更是攀升至4.3元的较高水平。从安康看经过多年快速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的新常态,不少传统涉水产业面临着成本上升风险。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在于以改革倒逼调结构、增效益,引导整个涉水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层次发展。

  三是人才保障与经济转型需要有差距。在各生产要素中,人才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当前,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市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领军创新人物缺乏仍是制约因素之一,必须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供给水平和保障力度。由此看来,育才引才、管才用才也应纳入要素供给范畴,在充分发挥安康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安康包装饮用水产业创新发展战略联盟的作用基础上,通过建设强大的人才供给“储备库”,为涉水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和人才支持。

  四是服务环境与社会期望值还有落差。近年来,各级各部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促进了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尽管今年以来涉水产业特别是包装饮用水产业风生水起,但是各方面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寄予了很大期盼,必须把提高政策供给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政务环境看着重要的竞争力,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精神,抓住“庸懒散”、怕担事、不作为等问题进行整改,着力营造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高效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宽领域内自由流动。

  三、涉水产业发展的几点想法

  随着《安康市涉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颁布,为全市涉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当前,要着力提高政策施行的针对性、精准度,按照“产业园区承载、重大项目引领、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创建”的思路,在加强水体、水景、水质保护的前提下,推动涉水产业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第一,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难点是结构性,也就是产业转型升级。抓产业发展不能笼而统之,要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针对涉水产业、企业的实际状况,推动传统企业改造升级、新型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企业做优做强。具体来讲,重点要发展涉水产业发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在加快包装水产业建设上,持续下大力气抓龙头、建平台、铸链条、建集群,加快打造安康涉水产业发展升级版。

  第二,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格局。推动涉水产业协调发展,关键是围绕国家战略的宏观意图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推动板块产业在国家、省级战略层面中找准定位、提升标杆,彰显特色、竞相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布局、大通道,主动对接和建设好“引进来”“走出去”平台,使要素禀赋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新优势。在国家主体功能示范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建设中形成改革综合效应和政策高地,在壮大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中助推涉水产业腾飞。

  第三,牢牢扭住制度供给创新“牛鼻子”。制度创新松绑的程度,决定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空间。在全面深化改革面前,要始终坚持“改革政策要实”的要求,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全局性意义的改革,切实打破制约要素中涉及体制机制的障碍,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催化剂”作用,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构筑安康涉水产业“一核一廊多点支撑”,落实《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的要求,以制度的创新释放出巨大红利,扩大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

  第四,不断强化和实施“安康”品牌战略。促进品牌推广和传播,大力宣传“天然富硒”的绝对优势,提高安康涉水产业对外美誉度、知名度和认知度。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在重点和新兴市场国家举办的品牌展览和推介活动,鼓励企业进驻“陕西名优地产品牌推广示范店”和“陕西名优地产品牌展销专区”,全方位开展品牌推广和贸易交流。扩大对外招商力度,把产业建设、品质升级同步、创造新供给与增强新动力紧密衔接,以品牌彰显城市形象,以城市影响力提升涉水产业竞争力。

  第五,打造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的“软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供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是“市场型政府”,不具体干预企业的微观生产经营活动,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善于用供需“正反手”加强调控引导,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企业按市场需求去自主决定生产经营、产品供给。

  眼光放长远,行动在当下。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思想方略是一项长期任务,必然随着实践展开而进一步深化。我们要在掌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举措,悟深悟透其中的精髓要义的基础上,抓住新一轮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有利机遇,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并举、消费升级与品质升级同步、创造新供给与增强新动力紧密衔接,使涉水产业成为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头戏”,为加快安康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市委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