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705期/脱贫攻坚/内容详情

科学谋划 抓好健康扶贫

作者:杨 彬发布时间:2017-11-20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科学谋划 抓好健康扶贫

  杨 彬

  2017年全市有贫困村1234个,贫困人口180351户51.35万人,其有因病致贫26041户80525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5.7%,因病致贫已成为全市首要的致贫原因。为此,我们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使健康扶贫工作干在实处惠及百姓。

  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任务落实。把健康扶贫作为对外公开承诺事项,纳入对各县区、卫计系统追赶超越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和“一把手”述职考评内容,助推健康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紧扣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四个100%”。开展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着眼健康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工作过程纪实和知晓率达100%的要求。 开展信息核查实现100%参合。与扶贫部门和镇村干部联动,对贫困人口和参合人员信息进行了比对,建立了因病致贫人口数据库和健康扶贫10余类台账,确保全市贫困人口100%参合、大病保险全覆盖。全面落实“一站式”报销结算。会同卫计、民政、大病保险承办机构制定和落实了“一站式”结算工作流程,实现了县镇公立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的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实现新农合跨省市异地结算,平利等县还与市级定点医院和多家省级、西安市定点医院签订了“一站式”结算协议,将“一站式”报销向省市定点医疗机构延伸。

  坚持分类救治,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引进外援助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对全市1109名11种大病贫困患者,逐一摸底登记建档,牵线搭桥使县区医院与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大医院达成联动救治协议,让贫困大病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城市大医院大专家的诊疗服务。对需转诊到县外治疗的,由县区统一组织转诊。目前全市已集中救治1028人,占任务量的92.3%。

  上门服务做实慢病签约管理一批。县镇村组建完善责任医师团队,主动上门为贫困人口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85.1%,贫困慢病群众签约率达100%。多方筹集资金和创新举措,为全市10种以上常见慢性病贫困患者免费提供门诊治疗基本药物和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建立多重保障落实兜底保障一批。各县区筹资7000余万元建立了县级健康扶贫专项救助基金,并通过调整合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政策和为贫困人口购买大病补充商业保险建立“四重保障”或多重保障,确保贫困群众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以上,并对患重特大疾病但无支付能力、家庭成员多人患病、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等特困人群落实兜底保障。

  精准发力施策,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扎实开展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对全市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汇总,编报了2017年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已完成今年脱贫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的40%。及时为基层补充招录人员。目前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已与363名医学类本科生签订了三方协议,已完成213名乡村医生的补充工作,2017年带编为乡镇卫生院招录300名专科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不断推进优质资源下沉。组织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开展“感恩故乡行、定期到基层”驻点服务活动;继续开展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镇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落实了医生蹲点帮扶服务;加快各级各类医联体建设,推进“3+2+1”一体化医疗服务、“3+3”县镇一体化和“532”镇村一体化管理;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已开展远程会诊4734余例,其中为乡镇卫生院会诊4113余例,近期还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为50家乡镇卫生院装配DR。

  强化公卫服务,预防减少疾病发生。整合镇卫生院、计生服务站公卫服务职能,改革镇村医疗服务模式,在农村实施责任医师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茨沟模式”,在城区推广“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和整合13大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大类19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计划生育“两项工程”免费服务项目,形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链条。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五进”和“营养科学进万家”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

  (作者系安康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