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之都 走在通往世界之巅的路上
党信朋
秦巴山区,位于中国版图中心,关联近亿人口的锦绣山川,有时又好像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打开一些国家级的地理旅游杂志,遗憾的发现,陕西缺少安康、四川缺少达州、重庆缺少城口和巫溪。大巴山区一不小心就被忘却,不知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发展中某个阶段的必然。
位于秦巴山区交通枢纽的安康,空气指数常年位于全国前十,真如网上所说:居在安康清肺,食在安康养胃。森林覆盖率、水源质量、空气指数,这些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因素,都处在金字塔的顶端,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这些傲人的成绩并没有换来地区人民的生活富裕。
安康,东西和南北高速大通道交叉而过,未来的高速、高铁、机场、航运俱全。县县通高速也即将实现,互联网已覆盖到巴山最深处,这犹如正在打通一个练武奇才的“任督二脉”,以交通为代表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任脉;以信息流、人文软实力为代表的督脉,已经从时间和空间上把安康和世界关联。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不应该忽略这个处于中国“国心”位置、生态文明成就最高的地方。
然而,高速通了,并不能带来万事大吉。
我市某县山河锦绣,村庄也整修一新,被评为“西北最美丽的乡村”,高速公路网G6911和G4213在陕西境内的共线段穿县而过。但高速路通了几年,该县的旅游并未因此发生明显改善,甚至一些建设整齐精美的小镇,时常空空荡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站在县城对面的茶山上反问过自己,如果我是客人,为什么要在这里住上一晚?夜晚的县城百无聊赖,关门闭窗的城市只让我感觉到独在异乡的孤独和失落。交通这么便利,不如走吧。我恍然大悟,如果缺乏内涵,连认真看一眼的欲望都没有,更何谈去体验。
放大到整个安康,道理相同。南来北往的游客从此路过,却不愿“留下买路财”。怎么才能打造安康成为中国的“绿色之都”,成为南北大贯线的“驿站”,收人、收心、收钱呢?
经济建设破局
安康被定位为秦巴山区的中心城市,安康高新区也是秦巴山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城市产业尚在探索,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经济高度,如何引领秦巴山区发展,隔壁的兄弟城市会认同吗?
经济建设如何能占据一个新的高点,或许我们应该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GDP近乎是安康2倍的邻居十堰,在工业时代二汽用车轮碾开了城市的轮廓,可传统汽车已经成为后工业化产品,世界发达经济体包括中国都在积极拟定燃油车的禁售时间表。在新能源和智能时代,传统产品慢慢被淘汰,传统产业的巨大惯性和影响力会捆绑着一座城市,导致其掉头不易。
城市建设可以构思更大胆的设想,不是西安没有,我们就一定不能有;更不是北上广没有,我们也就不能有。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公司是诞生在一些环境优美的“小城”,要打造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阿里巴巴就诞生于杭州(非常称的一线城市),美国硅谷也并不在传说中的纽约,安康也未尝不会破茧成蝶。是否可以避开即将被淘汰的旧工业,以全部的精力去抢占新的制高点呢?
在安康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一座“秦巴明珠塔”,周围是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创客城,以一个新高度宣示安康要作为秦巴地区中心城市的决心。邀请五百强企业来认领这些创业的幼苗,让世界关联着我们。要彻底扶贫,就请把我们绑定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带着我们学会奔跑。引进比亚迪等新能源工业,部分建筑采用废旧汽车回炼的钢材,昭告世界,我们要越过传统工业时代的桎枯,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排。
清洁能源驱动的轻轨,从高新区通往五里、恒口、汉阴、到石泉,快速完成月河川道的城市化,强行连接各地人民聚力发展。城市化的庞大吸力,会自动吸附汉江两岸山区人民的聚合,乃至吸引秦巴地区以外甘宁等水源匮乏地区的居民迁徙于此,奠定收人、收心、收钱的三部走战略基础。
让城市年轻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脍炙人口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可要完成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置换和交易,却没有那么容易。我们空气指数优良、水源优质、森林覆盖率高,并没有人争先恐后移居安康,一座城市对年轻人的吸附力,显得格外重要。
深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那是一座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的城市,处处充满了活力和求变的思维。有人说:安康这座城市感觉快老了,平均年龄快“50岁”啦,这个50不是数字上的平均,而是一种现象的解释。他说这个城市最活跃的人群都在麻将馆,或者跳广场舞,这个城市的年轻人群呢?看到安康要打造康养之城,养生、养老,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家乡总要突破发展和改变,忧的是这座刚起步的城市会不会变得更老?
当一座城市的老年人占了更高的比重,那么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大都要为老人服务!从人性来讲,年轻人并不情愿“为老年人服务”,所以中国自古以来都倡导孝义,如果这是人类的原生动力,还需要日复一日的倡导吗?
建议安康开通敞篷的旅游“公交”,绕汉江一圈、穿梭在老城和新区之间,给年轻人制造一个花五块钱就能浪漫的机会。谈恋爱只能去咖啡厅,年轻人2000块钱的工资消费不起,一座城市的繁华和包容,是这座城市每个阶层的人都能恰到好处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位置。很多人宁愿呆在北上广的地下室吃泡面,也不愿回家,因为那里有他所期盼的未来和属于自己的一份安宁。
感性文明建设
安康要留住过往的客人,成为南北交汇的驿站,城市要有温度。如果说文明建设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或许还有一种叫感性文明。如今,物质充沛,精神文明正在回归,而感性文明建设也已初现。
感性,是对这座城市一点一滴的小感受。安康火车站,有个近二十年没有变化的场景,出站口一群人撇着各种乡音在喊:走了,走了!五里、恒口的,岚皋、紫阳的。外来者进入城市,第一印象就感觉这不会是一个现代化文明城市。城市窗口的营运者,为什么不是整齐有序和文明的状态?再者,不是每个外来客人都喜欢听安康方言,用普通话,那怕是蹩脚的普通话和对方交流,这是最基本的尊重。这些,不是钱的问题。
收人、收心、收钱,想留在这座城市过一个夜晚,可城市的夜晚没有温度或者没有客人可以参与的内容,住在这里干什么呢?陕西老乡张艺谋,他不但在电影届具有里程碑意义,导演的奥运会开幕式更成了奥运史上的千古绝唱。他还导演了印象西湖、印象大红袍,印象刘三姐等,作为老乡的我们,是否可以请他来拍一出“汉水之韵”呢?选在夜里十点后演出,给城市的夜晚增加一点斑斓若曦的温度。
据统计,安康一年接待游客有3000多万人次,就算一千万外来者吧,每个游客在安康留下500元,就是50亿的消费。这1000万人有千分之一被某种温度感动,愿意留下来兴业、或者在此思考下半辈子的人生,其引发的裂变亦不可估量。
收人、收心、收钱,从经济建设高度破局,向世界发出呐喊,不做被世界遗忘的角落;让城市年轻化、充满活力,这是城市散发魅力、永续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感性文明建设,完成收心。人来了,心在这了,钱自然就会来。
近期,有几则新闻引起人们的注意,安康要设立口岸办、海关、商检等机构,这是开放的基础;安康又走出国门,和欧洲的瑞士、德国交流合作,这是开放的具体践行。但愿我们在大力开放的驱动下,能拆除300万人民心中的那堵墙,踏准“一带一路”的步伐,去迎接欧亚大陆几十亿人的广阔天地。
人们常说,湖广填金州,移民顺着汉水而上,五湖四海的同胞组成了这个族群融合、文化多样的吉祥城市;今天,安康又何尝不能第二次成为新移民城市呢?就如莱茵河的发源地、中欧的瑞士那样,因为我们也处在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莱茵河畔的瑞士,汉江河畔的安康,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正在地球的两极互相映照、遥望。殊途同归,终将走向辉煌!
(作者系西安交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