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705期/调查报告/内容详情

关于安康市绿松石资源勘查开发的几个问题

作者:赵新科发布时间:2017-11-20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关于安康市绿松石资源勘查开发的几个问题

  赵新科

  最近,陕西地矿第一地质队组织人员对安康市境内绿松石资源矿产资源基本概况、开发现状及根据绿松石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开展绿松石勘查工作、编制专项规划等的有关工作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设想及安排建议。

  一、安康市内绿松石资源分布概况基本情况

  1、安康市绿松石矿(点)分布

  安康绿松石矿产在陕西及中国位居前列。绿松石做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是很多少数民族的信仰圣物。国内的绿松石主要产在湖北,陕西,河南,安徽,等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湖北的绿松石产量最大,质量最优。

  陕西的绿松石主要在安康,与其毗邻的湖北竹山、竹溪绿松石处在同一条成矿带上。截止2016年底,在安康市境内的白河县、旬阳县、汉滨区、平利县均有发现。其代表性绿松石产地有白河县月儿潭、上甸子、圣母山、旬阳县段家河、汉滨区周家湾绿松石矿等。其中以白河县月儿潭绿松石最为驰名。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时期就有开采。以其晶莹碧蓝,质纯细腻,色泽光洁而久负盛明,享誉国内外。

  2、绿松石主要的成矿远景区划分

  安康市绿松石矿点位于秦岭褶皱系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中东部与武当隆起及平利隆起的结合端。所处地层主要为下寒武统水沟口组(ε1sg)、中寒武统的岳家坪组(ε2y)以及中震旦统-寒武统的鲁家坪组和箭竹坝组地层中,赋矿岩石为炭硅质岩和炭质石英绢云母片岩分布地段。区内比较有名的绿松石矿点有月儿谭、周家湾等。

  针对目前已发现的绿松石矿(点),结合地质成矿背景特征,将其划分为五个成矿远景区。

  ①月儿谭-中厂镇一带远景区

  ②卡子镇一带远景区

  ③周家湾-神河镇一带远景区

  ④洛河镇西北一带远景区

  ⑤长安镇南远景区

  3、主要绿松石矿(点)介绍

  月儿谭一带绿松石矿(点)。位于白河县冷水镇。1960年以来,由我队发现并开展初步普查评价。该区(带)绿松石矿点及矿化点几乎全部集中于麻虎沟以西,月儿乡以南约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月儿谭一带共发现矿点16处,矿化点4处。绿松石多呈团块状、片状、鸡窝状产出;团块状绿松石多为天蓝-浅蓝色,硬度较大,优级品占40%-60%。其次为浅蓝-黄绿色、灰白色,硬度较小。该矿区绿松石埋藏较浅,易于开采。

  周家湾绿松石矿点。位于安康市汉滨区与旬阳县交界处。此矿点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的东端接壤部位,处于共进-神河镇倒转背斜的南翼。绿松石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以绿松石结核颗粒呈串珠状、葡萄状、星散状等形式富集而成,矿化体呈长条状,以74°的方向展布延伸,全长80米,矿化宽度不等,一般为1-6米之间。矿体中含矿率不均,局部较富集。绿松石主要富集于次级褶皱构造中、石英脉的底部、断层泥的上部、穿层的裂隙中等。该处的绿松石主要以结核状出现,形状为球状、蚕豆状、饼状、珠状及少量的片状,硬度3-5,性脆,颜色为蓝色、淡蓝色、黄蓝色、灰绿色等,个别质量较好呈天蓝色。

  二、安康市境内绿松石矿区分布及开采现状情况

  截止2016年底,在安康市境内发现的绿松石矿点16处,主要分布于白河县北部的冷水镇、麻虎镇、卡子镇、构扒镇及中厂镇、旬阳县段家河镇、平利县秋河镇已有发现。

  目前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非法开采得到遏制,但按照绿色生态要求有序开采尚未形成。

  二是矿证管理错位,安全监管“束手无策”。

  三是掠夺式开采,安全及环保隐患突出。据有关矿山现场以绿松石为开采矿种的矿硐调查,其施工坑道一般直接沿脉掘进于含绿松石矿脉的含碳硅质片岩(千枚岩)为主的岩性组合中,由于其矿脉较窄,一般以“猫儿洞”的方式推进,坑道规格小、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安全通道等不相配套,极易造成顶板冒落,人员中毒、窒息等为主的安全生产事故,另外加之排土场建设滞后或缺失,可诱发次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及流域性的环境污染危害事件。

  四是加工及贸易“短板”,造成发展畸形。由于对开采绿松石为主的矿山企业而言,其所开采矿区绿松石保有资源储量不清,造成投资及受益获利等前景不明朗,普遍对在白河县境内等筹建绿松石加工厂的愿望不强,同时受控当地消费水平、层次及欣赏喜爱等原因,建设玉石加工厂几无可能,加之毗邻湖北竹山等地对优质绿松石等原(仔)料的强大需求,就地销售变现成为首选。由此造成对绿松石加工“短板”(截止2016年底,在白河县境内仅建设玉加工厂1家,且由于原料供应不足而处于“待米下锅”情况)造成该产业呈现发展畸形的状况。

  五是“财富负担”凸现,环保风险加剧。以石英石伴生绿松石矿种所开展的白河县境内6宗采矿权拍卖,白河县财政仅收缴采矿权价款几十万元,加之“陕西省白河县葛腾沟-薜家湾一带钒矿、玉石矿普查”探矿权拍卖后,县级财政分成所得,县财政总收入仅100万元左右,而与以安监、国土等10个以上县级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及所辖乡镇长期监管的高成本支出,已成为县级财政的负担;再则,按照“一江春水供京津”的庄严政治使命的要求,若让这种局面长期下去,可能动摇、挫伤县级政府继续推进实施这一特色产业的信念及决心。

  三、安康市绿松石产业发展设想

  1、基本思路及设想

  以绿松石为开采主矿种的矿业权设置遭遇矿证政策的“天花板”束缚。建议市政府及市国土局提请省国土厅在调研等基础上,授权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核发绿松石的矿业权,以期尽快划立设置采矿权,进而解决绿松石开发项目设置的矿证管理政策的“天花板”束缚。

  兼顾国家及地方政府(资源所有人)、投资人及当地原住民(住户)等利益分享的分配机制尚未建立。在《立法法》等法规的授权下,安康市及相关县(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湖北省十堰市的有益做法,起草《安康市绿松石矿山管护办法》,作为地方性高起点推进绿松石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法规);建议采取“政府主导、国有企业为主体、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积极推动绿松石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致力将安康市绿松石打造为特色产业、民生产业和新型绿色产业第一品牌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尚未建立高效便捷的资源管控保护机制。建议坚持“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联合执法”的绿松石矿山管护机制作为保障的基础上,引进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战略投资主体,根据“顶层设计、市场运作、需求前置、利益均享”的思路,尤其在绿松石矿山项目所在县(区)组建股份制矿业开发公司且相对控股,当地县区(含乡镇政府)参股、矿区所在村集体持股、社会资本占股的架构,组建具有地域性质的绿松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探索、试点推行绿松石矿山管理模式,将充分调动企业、群众参与管矿护矿的积极性。

  务实管用、矿地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的矿区氛围尚未形成。在规划和引进企业方面,按照绿松石开发作为重点的生态矿业,确立矿区弃渣治理、植绿还林、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工作等工作全覆盖,肩负起“南水北调水源区”环境保护的历史重任,保障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到位。

  安康地区暨白河-旬阳等主要县(区)境内绿松石资源分布状况、资源储量不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在安康地区从事过绿松石勘查且熟悉相关地质成矿情况的地勘单位,在编制“安康地区绿松石勘查专项规划”的基础上,优选在主要成矿带的重点勘查区开展绿松石勘查评价工作,为政府采用市场化手段配置矿业权,通过拍卖等优化投资主体等提供矿业权价款估算依据等。

  绿松石勘查专项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缺乏,制约政府及主管部门等对该产业筹划及决策等。

  对于绿松石矿山管护,尤其办理各类证照、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缺乏有效的制度化的法规,政策保护。

  《绿松石分级标准》(地方性标准)缺乏,造成其品级无法鉴别。

  玉石加工及贸易园区承载缺失,私人作坊式生产难以铸就具有区域反响力的驰名品牌。

  尚未形成价格评估机制及公盈交易平台,造成绿松石品级,等级等仅限于线下(私人)现货交易,使售卖人遭到压级压价的同时,当地政府税源监控难,税收大量流失。

  绿松石产业及玉文化内涵缺失,造成玉石品牌难以打造地域品牌尚未形成价格评估机制及公盈交易平台,造成绿松石品级,等级等仅限于线下(私人)现货交易,使售卖人遭到压级压价的同时,当地政府税源监控难,税收大量流失。

  2、完善顶层设计,剔除制约绿松石产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安康市境内尤其白河等县(区)绿松石等稀缺优质资源的状况,必须从解决制约绿松石勘查开发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的关键路线及主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探索并建立绿松石管护新模式,建设按照“顶层设计,市场运作,利益共享,化解矛盾”的思路,建议市政府成立绿松石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绿松石主要分布区的县领导为成员。在此基础上起草并出台《安康市绿松石矿业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通过市人大的地方性立法审定后,作为安康市管控规范绿松石这一国际性稀缺资源从勘查、开采、加工及贸易等含产业链的指令性文件。

  3、摸清绿松石资源储量家底,为战略性合作开发的规模企业引入提供保障

  通过对绿松石主要分布县(区)政府主要部门及目前取得以伴生绿松石为开采矿种的矿山企业了解,普遍感到忧虑的是,在目前这种从开采矿种方面,未取得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授权,将绿松石作为主矿种开采,一旦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或环保事件,如何面对和解决上级部门监督检查及事故处理中的质询,责任承担?对于矿山企业而言所开采的矿区范围蕴藏的可采绿松石矿量有多少,能否收回投资成本等心里无底,致使按矿山设计,尤其安全设计要求的相关投入,使得矿山采掘总量99.5%以上的废渣得到永久地治理,若出现矿山的生态恢复欠账。这样长期下去,可能使安康市域内绿松石这一“朝阳产业”变成“鸡肋”。

  根据对以上诸多情形的形成原因分析认为,其核心的制约因素为安康市主要绿松石成矿带的资源勘查。建议市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通过与省国土资源厅等对接,商洽;(1)提前对安康市境内分布较为分散的绿松石矿业权授权市级发证。(2)将安康市境内绿松石主要分布区域设立省级整装勘查区及设立相关地勘基金项目。(3)在安康市级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等中设置绿松石的勘查规划编制、绿松石产业园区规划等编制工作。(4)建议市级(县级)财政设立专项,委托相关单位开展前期科技咨询服务的专题研究工作等。(5)委托在安康市境内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尤其掌握绿松石成矿规律及矿产基本特征的地勘单位开展规划区内的绿松石勘查评价工作,为引进绿松石主产业链,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合作的集团公司提供根本保障。

  4、充实玉石文化内涵,规划玉石产业集群蓝图

  玉石文化体现出儒家文化的文明,是一种理解,一种感悟。中国人所弘扬的“德”潜移默化成为“玉”的化名词。温润如玉就是形容人的品德和操守。中国文化,人们常将玉石佩戴于身,就是希望玉石能够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言行举止,玉石也被经常作为信物来交换,是人们交往,尤其商务活动中“一诺千金”的诚信体现。这些是玉石文化内涵的基本构成。作为蕴藏于秦巴腹地,具有深远文化底蕴的安康市境内的绿松石,建议在设立绿松石文化研究会的基础上,整理搜集挖掘与绿松石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汇聚各类要素资源,在充实丰富玉石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打造安康绿松石品牌,为绿松石矿产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建议根据所编制的“安康市绿松石资源勘查规划”暨重点绿松石成矿区(重点勘查区)的资源评价,所获绿松石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等,尤其依据开采区域绿松石资源秉赋和环境(环境治理保护的成本),对绿松石产业按照“开采向基地(重点矿区)集中,加工向园区汇聚,贸易向核心区域辐射”的基本格架。在产业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形成汇集绿松石勘查、开采、加工、运输、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这样为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增产增收固收益(税收)”的目标。

  5、培养专业技术及“工匠”人才,使玉石产品发展“匠心独用”

  常言讲“玉不琢不成器”因此可见,对于一块绿松石毛石而言,能否打造,雕刻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动物形象“活灵活现”文脉细腻、优美,在注入文化内涵后成为诸多销费者钟爱的饰品,雕刻师的文化水平和技艺等“功不可没”。由此可见,发展规划玉石矿业、培养采玉(石)加工(雕刻师)、贸易(高水平的营销人才)等是必须首当其中、急需解决的制约“瓶颈”。建议在安康学院设立玉石开采,管理及营销专业;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安康技师学院)等设立玉石加工(雕刻)等专业,建立并采用“定单式”培养模式,着力解决安康绿松石(玉石)领域外地高层次人才留不住,本地人力资源奇缺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的基本矛盾,从而实现安康玉石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唯我(安康)“匠心独用”。

  (作者系陕西地矿第一地质队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