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坪村
创新旅游脱贫机制统筹农村发展的调查
谢承海 苏世广
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抢抓全国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机遇,创新发展机制,大力实施四个全域旅游脱贫,统筹推动农村发展,实现了一个贫困村到美丽富裕小康村的蜕变。
一、全域规划科学布局谋新篇
天坪村地处西安—灜湖—南宫山—神河源、千层河—重庆城口黄金旅游线的重要驿站,国道211穿境而过,境内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该村按照旅游脱贫统筹农村发展的要求,以打造“巴山样子、杨家院子”乡村旅游品牌为目标,整合乡村旅游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三规合一”,把基础设施项目、业态功能划分、产业分区布局、利益链接贫困户增收机制统筹规划、融合发展。打造以巴山地区“四合院”为主的高端民宿、以农家菜肴小吃为主的巴山风味餐饮、以“九佬十八匠”为主的巴山地区农耕及民俗文化、以领略杨氏“忠义”家风家规与巴文化“忠勇刚烈”传统文化为主要内涵的“巴山样子.杨家院子”乡村旅游,建设以富硒林果、富硒魔芋为主的巴山地区优质富硒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食材供应基地,建成富硒杂粮、豆瓣、豆腐乳、山野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地方旅游产品集散地,营造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独特体验,构建以乡村休闲旅游为龙头,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多项增收致富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村美民富人乐、统筹协调发展目标。
二、全域旅游农旅融合大发展
按照“巴山样子.杨家院子”的乡村旅游品牌定位,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环境优化、地方文化传承、观光农业体验四大工程,把天坪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农家休闲旅游示范村。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整合投入财政、招商、民资等各类资金9700余万元,修建完善了道路桥梁、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建设生态景观河堤、亲水平台等精品景观小品,配套建设旅游公厕、垃圾污水处理点等环卫设施,有力改善了旅游基础条件。建成的景观仿生吊桥、古井景点节点、忠义广场和民居房屋改造极具地方特色,林中休闲旅游步道、民宿园、民俗馆、停车场、特色旅游商业街已成为乡村旅游新的景点。村民刘守桂原先几间破破烂烂的房屋,通过民居改造变成了人人留恋的巴山风情小院,其“长兴别院”现已成为杨家院子生意最为火爆的农家乐。
二是优化旅游环境。对杨家院子院落、沿河两岸空地进行园林式景观绿化,沿线安装亮化设施,打造G211岚城路、四季河两岸绿色走廊,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位。先后改造杨家院子后山老茶园200亩,沿线直观坡面绿化1500亩,栽植月季、菊花等花卉植物300余亩,建设景观绿化小品10余处。玫瑰园、主题花卉园因地就势,赏花步道曲径通幽,沿线景观长廊基本形成,“花开四季、四季有景”的四季镇地域称号实至名归。
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在民居风貌改造中,着力恢复传统陕南老作坊,打造巴山风格四合院,发掘和包装传统民间技艺,新建“杨家老院子”标志性院落6座,巴山民俗文化展厅、忠义广场、杨公渡成为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以传承杨氏宗族文化为载体,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组建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合理控制人情消费,打造良好人文软环境。
四是发展观光农业。引进富森林业、康农中药材、嘉瑞祥农产品公司和玉兰魔芋合作社,发展以晚季节青翠李为主的林果采摘园1500余亩、林下魔芋1000余亩、中药材550亩、蔬菜及豆类300亩、油牡丹140亩,发展土猪、土鸡及蜜蜂养殖30户,培育电商2户,带动全村153户贫困户增收,辐射周边村组191户614人增收。全村去年接待游客128万人,实现综合收入40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山上产业园、山中林果园、山下花卉园、户院农家乐、河边古树群、沿河亲水游的农旅融合立体发展格局。
三、全域带动创新机制共致富
实施乡村旅游脱贫,重点在提升特色服务水平、打造旅游品牌,目的是通过旅游发展,让全域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能够分享发展红利,其核心在于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商业运营工作机制。该村通过农村“三变”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在“三变+乡村旅游”的总框架下,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业运作,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纽带,盘活旅游资产、农户资源,调动全村群众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全村农民增收脱贫、集体经济稳步增长、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目标,解决了长期以来集体经济空壳、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一是实施“五统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成立了天坪村旅游景区管理公司,按照统一规划开发、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登记收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品牌营销的要求,对经营主体进行统一管理运营,提升旅游服务产品质量,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巴山样子、杨家院子”乡村旅游品牌。
二是股份经济合作社连心连利促进发展。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的民主公开原则,组建成立了四季镇天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资产清产核资,将村集体积累、土地林地资源、乡村旅游资产和现有各类扶贫资金整合作为股本金,折股量化到村集体和村民人头(扶贫资金定向量化至贫困人口)。目前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有股东1159个,资产总额1790.4万元,设置了集体股和个人股(扶贫股、地产股、旅游股、奖励股)。天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独立法人身份开展资产运营管理,实现增值分红。特别是旅游股的设立,将国家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量化至全村群众,使得全体村民人人持有旅游股份,个个都是旅游经营实体的主人,实现了公共资源均等受益、地方发展同心同力。
三是管控风险抓好投资运营。合作社先后选定村内实力较强的嘉瑞祥农产品开发公司、康农中药材种植、富森林业、民丰魔芋等4家农业企业,分别签订投资协议,实现共同经营发展。投资50万元入股嘉瑞祥农产品开发公司,按照年利率不低于6%的比例,现已实现保底分红。由合作社为主体,投资200万元,建设200千瓦光伏电站1座,投资140万元建设旅游集散中心1处,所得收益按照合作社章程分到每个股民。同时,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在村内开发公益性岗位10余个,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上岗取得稳定工资性收入。全村农民在家门口通过土地林地入股分红、就近务工就业挣工资,达到了群众稳定增收致富、集体经济持续壮大、贫困村全面脱贫的目标。住在山上的贫困户王奋明,经常把自家的土蜂蜜、土鸡蛋送到杨家院子销售,他做梦也没想到在取得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同时,自己也能成为股东,获取旅游股和扶贫股年度分红。
四、全域脱贫小康路一个不缺
目前,天坪村已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小康村雏形。
一是整村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三年来,先后改造硬化村级公路、景区道路8.1公里,新修魔芋观光园区道路2.5公里,修建安全饮水工程2处,实施低压电网改造19.4杆公里,建标准化卫生室一处,安全饮水覆盖率、用电入户率、通讯入户均达到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公共服务实现了城乡一体均等化。
二是贫困户收入稳步提高。农村“三变”改革建立起的产业带动贫困户利益连接机制,使乡村旅游脱贫、农业产业脱贫更加富有成效,贫困户收入稳定增收。仅今年新发展的10户农家乐、5户民宿、2家土特产品经营店,吸收了10户贫困人口在杨家院子农家乐长期务工,平均月收入3000元,22户贫困户定点为农家乐提供食材,月销售总额为2.5万元,全年以杨家院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增收超过80万元,人均增收1800元;由股份合作社入股的嘉瑞祥农产品开发公司、康农中药材种植等四家农业企业带动76户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合作社在建的光伏电站、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两个经济实体将成为全村贫困户今后稳定的增收来源。目前,全村贫困户每户都有1-2项增收产业,人人都有1-2项稳定收入。
三是全域脱贫目标基本实现。经年底省市脱贫检查验收,2016年前全村脱贫退出贫困户111户388人,2017年数据清洗后112户274人的贫困人口中,76户216人达到退出标准。仅剩下已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并落实后续保障政策的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26户29人,以及当年新识别的贫困户10户29人,贫困发生率为2.48%,基本达到整村脱贫、贫困人口越线、小康道路一个不缺的目标。
(谢承海:岚皋县四季镇镇长,苏世广:岚皋县委农工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