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欠发达地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尹海燕
如何破解欠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难题,我们就如何发挥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问政于党务工作者,问计于一线党员,问需于非公有制企业主,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我县对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实践探索
1、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平台已基本搭建。按照“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思路和“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阶梯组建”方式,我县93个有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其中单独组建28个,联合组建11个、覆盖企业53户,挂靠组建12个、覆盖企业12户;270户非公有制企业均下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负责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等工作,努力为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非公有制企业“两个覆盖”达到了100%。
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保障已基本到位。按照“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场所议事”的基本思路,除认真落实非公党建经费企业税前列支和非公党建工作经费全额返还政策外,还从全县党费中列支20万元用于全县党建工作经费奖补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奖励,确保非公党建工作“有钱办事”。采取“个人自荐、党员推荐、职工推荐、业主推荐、大会选举”的办法,配齐了51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通过镇、主管局党委党委推荐,县委组织部下派的方式,选派了94名镇或主管局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退二线干部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覆盖全县270户非公有制企业,解决了“有人办事”难题。加强统筹协调,对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良好且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积极和业主沟通,腾挪部分闲置办公室,建立单独的党群活动室;对小微企业党组织、联建党组织,依托镇、工业集中区、社区、农村和机关单位办公场所,采取场所共享、活动同步等方式,落实活动阵地。通过盘活现有资源,确保了非公党建工作“有场所议事”。
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得到一定程度上发挥。通过“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和“三建两培养一保障四覆盖”载体,今年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名,纳新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党员10名。企业党组织班子健全,80%党员都是企业中层领导,业务骨干,发挥了较好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引领作用。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四星级党组织”,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被县委组织部授予“三星级党组织”。
二、掣肘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主要问题
1、党员队伍基础薄弱。我县270户非公有制企业中仅有93户有党员,仅占企业总数的34%,达到3名以上党员能够单独组建党支部的企业仅有28户,占企业总数的10%。全县非公有制企业职工5627人,其中党员仅有269人,所占比例仅为4.8%。加之部分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党员素质偏低,自身形象不佳,影响了优秀员工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导致非公有制企业中申请入党的员工少,新发展党员难,形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难壮大的恶性循环。
2、业主思想认识偏差。问卷调查显示,30%的企业主认为企业规模小,党员少,开展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帮助不大;40%企业主认为是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所以开展非公党建工作;20%企业主不愿意在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怕影响企业生产,仅有10%的企业主认为正确的开展党建工作有助于培养企业文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大部分业主对开展非公党建工作主动性不足,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3、“两支队伍”不优。一是党支部书记队伍不优。我县非公有制企业现有党员少,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更少,通过企业选举出来的党支部书记存在“矮子里面挑将军”的现象。据调查问卷统计,我县单独和联合成立的39个党支部,选举出来的党支部书记原来从事过党务工作或熟悉党务工作的仅6人,占党支部书记总数的15.3%。二是党建指导员队伍不优。调查问卷统计,我县下派的94名党建指导员,熟悉党务知识的仅占40%,懂企业管理的仅占30%,既熟悉党务知识又懂企业管理的仅占15%。80%调查者认为,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关键能够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赢得企业主和员工的支持。
三、对策建议
针对欠发达地区非公党建工作实际,要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应在“三个注重”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新途径,努力增强党组织在企业经营生产中的渗透力、影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1、注重“发展“和“管理”相结合,加强党员队伍。一是建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通过派驻联点领导和党建指导员的引导,深入开展“两培养”活动,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使优秀员工向党组织靠拢,把党员培养成优秀骨干,使广大党员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技攻关中的骨干分子,起到表率作用,要让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从而增加党员队伍的吸引力。二是严格党员管理。严格按要求抓好“三会一课”,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动。创新工作载体,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活动,以挂牌上岗、设立党员示范岗的形式让党员亮出身份,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争做企业发展的带头人,关心职工的贴心人,破解困难的能干人,服务社会的引路人。在企业党员职工中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搭建企业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对于企业主和股东党员,要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当特殊党员。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彰显党员的先进性。
2、注重“引导”和“统筹”相结合,改变思想认识。一是培树典型,树立正面形象。选择一批规模影响较大、党建基础较好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党建工作示范点,作为精品工程来培育打造,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指导、带动面上工作。大力宣传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以先进来引领,用典型来影响,竭力消除各方顾虑,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党建活力。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党建宣传片、产品展示厅等宣传媒介,努力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统筹协调,力求取得实效。从非公有制企业实际出发,改变以往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除党章规定的活动外,把党组织活动和群团组织活动同策划、同组织、同开展、同活动,把工会开展的“三服务一加强”活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妇代会开展的“巾帼建功”等活动和党组织活动结合起来,主动关心职工疾苦,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方式,增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获得企业主和绝大多数职工的支持。
3、注重“选配”和“培养”相结合,配强党务干部。采取企业内选的方式,把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特别是管理层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通过下派的办法,结合退二线干部管理,把一些精力充沛且热爱党务工作的退休或不担任现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下派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支部书记,帮助企业抓好党建工作。推行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党、工、妇、团“四位一体”共建模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覆盖面广、活动灵活的优势,形成抓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目标奠定基础。从党政机关优秀党员干部、转任非领导职务党员干部、退休党员干部中挑选懂党务、能经营、会管理的人员建立非公党建指导员信息库,采取企业在信息库中挑选党建指导员,党建指导员选择非公有制企业“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派“专业对口”的党建指导员,确保党建指导员真正做到为组织担责、为企业参谋、为党员服务。同时采取优秀支部书记讲座、党建工作大家谈、实地外出学习观摩以及邀请专家学者到企业专题辅导等途径,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及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石泉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