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802期/两会专栏/内容详情

安康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作者:赵俊民发布时间:2018-05-17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过去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全市人民共同奋斗,较好完成了市人大四届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生产总值974.7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85亿元,增长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亿元,同口径增长7.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8158元和9394元,增长8.5%和9.4%;124个贫困村、7.35万贫困人口脱贫。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占比等指标稳居全省前茅。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20.5亿元,增长15.8%;富硒食品实现规模以上产值37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4%,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3.5%;非公经济占比58.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增长15%,存贷比53.5%。

  追赶超越步伐稳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9.3亿元、增长24.1%。安康机场和安岚、平镇高速,国省干线改造、引汉济渭、洞河水库、钒氮合金二期、天贸物流城二期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南水汽配HS精锻、奥邦智能工厂、普瑞达电梯技改等3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入选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

  脱贫攻坚有力有效。整合涉农资金22.57亿元,争取各类扶贫贷款37.56亿元,建立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2.45亿元;与人保财险公司签订15亿元支农融资合作协议,首批6个项目落地资金6500万元。建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69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6.33万套。

  城乡品质稳步提升。安康大道、兴安西路、解放路、巴山路等路段改造完成,城东大桥、1100个公共停车泊位等市政工程建成投用。棚户区改造1.53万户,货币化安置1.14万户。国家4A级景区增加到10个,镇坪飞渡峡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治理水土流失852平方公里,绿化造林70万亩,退耕还林17.5万亩;全市地表水质优良率100%,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

  开放创新激发活力。全年落地招商引资项目280个,到位资金达600亿元,其中外资1563万美元。申请发明专利168件,培育科技型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村级财务审计受到中省肯定,盐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29家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华银科技等3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民生建设力度加大。完成财政民生支出22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2%。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6万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资金60.59亿元,汉滨初中高新校区、江南小学等235个教育项目建成投用。新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05个。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00个。

  二、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聚焦追赶超越目标,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坚定“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在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高速度增长,突出抓好扩大有效投资、提高供给质量、拓展开放空间、推进乡村振兴和提升脱贫质量、打造“秦巴明珠”、增进民生福祉六大重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5%,力争达到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力争达到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4%和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完成省定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实现镇坪县脱贫摘帽和403个贫困村18万贫困人口脱贫退出。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点:

  一要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始终是安康的第一要务。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着力补短板、强基础、蓄势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改善发展条件,增强综合实力。

  二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精准方略,以产业和就业扶贫为主抓手,统筹“八个一批”脱贫举措,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聚焦深度贫困打好“攻坚战”,着眼长远发展打好“持久战”,着力在加快发展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

  三要坚定追赶超越实施路径。牢记“四区”叠加和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扭住发展不放松,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扩大思想、思路、区域、产业、市场、项目等全方位的开放,加快推进以绿色工业体系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以领先全省的高速度增长保障高质量发展。

  四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引领高速度增长,拉高追赶超越的质量和效益标杆,放大生态资源比较优势,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实现既有总量上的快速增长、更有质量上的稳步提升。

  五要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第一抓手、追赶超越最强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下硬茬优化环境,下功夫拓展领域,下决心提升层次,开放吸引“外资”,积极争取“央资”,深入挖掘“内资”,充分激活“民资”,创新渠道“融资”,打造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三、强化关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

  把抓项目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实施2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65亿元。抓实基础设施项目,力促西渝高铁西安至安康段,石泉、汉阴、平利通用机场开工,加快安康机场和平镇、安岚、石宁高速、阳安铁路二线建设,扎实推进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旬阳至桐木高速连接线、汉阴凤凰山隧道项目前期工作,实施月河、平利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强力推进西北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硒谷动力产业园、陕西建工新型建材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促进恒大未来城、颐高新经济产业城等项目早开工。抓紧生态环保项目,深入推进大瀛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强月河综合整治、蒿坪河流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建设,在沿江沿河集镇、社区再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

  以园区承载培育新增长极。安康高新区要把“创新引领、产业支撑、产城融合”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生物照明产业园、泰远科技产业园等36个工业项目建设,力促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恒口试验区要把培育产业、打造副中心作为工作重心,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推进香山小镇、凤栖花谷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工建设恒河水库、鸿志学校、仁济医院。瀛湖旅游区要加快“水画小镇”建设,启动玉兴岛综合改造,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瀛湖旅游新形象。县域工业集中区及飞地经济园区要新建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打造10个左右产业集群,创建4至5个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要新增市级以上园区60个,培育航母型现代园区20个,创建生态循环园区20个,打造三产融合园区10个。

  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组建创业创新基金,以公益参股、贷款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各类创业团队、小微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发展。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参股萌芽期、初创期、成长期等“双创”型企业。以安康高新区为龙头,结合金融聚集区建设,集聚创业投资团队。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持续抓好200家科技型企业培育。

  四、加快产业融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力促工业增量提效。坚持改造提升与引进培育相结合,持续抓好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丝绸等绿色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发挥水资源质优量大优势,依托包装饮用水产业联盟,力促与全球全国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支持真硒水、天一泉、富硒宝、巴山雪等企业做强,培育茶饮、果酒和功能饮料等关联产业,打造“安康水·健康水·富硒水”品牌。围绕打造区域玩具生产基地的目标,聚力支持和全力吸引全国毛绒玩具等企业在安康落地聚集。全面落实工业稳增长促投资政策措施,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0户、产值过5亿元企业5户。

  打造特色高效农业。持续聚焦生猪、魔芋、茶叶、核桃和生态渔业,推动建立产业融资平台,着力打造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体系。一是育良种,建设陕茶一号、核桃和魔芋良种繁育示范园各20个,生态渔业滤食性品种繁育示范园10个。二是建基地,新建和改造茶园14万亩,创建阳晨生猪产业联盟循环示范园30个,力促魔芋、核桃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180万亩。三是抓龙头,新培育茶产业省级龙头企业5家,SC认证企业150家;创建市级以上魔芋加工龙头企业6家。四是创品牌,呵护和提升“中国硒谷”和“安康富硒”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激活消费市场潜能。突出抓好4A景区品质提升、瀛湖文旅产业基地、南宫山国家5A景区创建,支持石泉、岚皋、宁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培育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大健康产业和分享经济、消费经济等新型业态。叫响做靓推广“安康美食”品牌,推动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文化演艺、交通运输等服务业转型提升,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以上、力争总量达到20万户。

  五、拓展开放空间,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扩大安康影响。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安康的“金字招牌”,让绿色、生态、富硒成为开放发展的核心优势。深入挖掘移民文化、水运文化、汉水文化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打造独具特色、不可复制、国内外知名的“丝路源点·金蚕之乡”靓丽名片。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聚力“双招双引”。聚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引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富硒食品、纺织丝绸、电子信息、健康养老、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招商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发挥和扩大区位交通优势,积极打造川陕鄂渝“融通枢纽”、陕西向南开放“第一门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物流中心。

  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实施“减证便民”行动,让群众办事更方便;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对国内A股上市企业给予一次性500万元财政资金奖励。推进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创新,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模式”。

  六、推进乡村振兴,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水平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战。把培育产业作为根本之策,全面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广“社区+工厂”“社区+景区”“社区+园区”等就业模式。持续推进“五大工程”,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青年助力脱贫攻坚”等社会扶贫活动,凝聚决胜脱贫攻坚的有效合力。

  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推行村级组织+涉农企业(合作社)+“三变”的基本方式,激活“三农”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两年内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8000公里。抓好农村环境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实施农村通组硬化路、安全饮水、自然村动力电“三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和农业面源污染、村容村貌治理。

  七、突出龙头带动,打造休闲养生“秦巴明珠”

  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坚定“湖城一体、疏解江南、重心北移”战略不动摇。强力推进九大片区棚户区改造。高标准实施“中心城市一江两岸亮化美化工程”,完成泸康大道二期和巴山路、江北大道综合改造,加快长春路、北环线、机场干线、新时代大道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南环中路、育才东路、瀛湖路改造和南平路、董家沟路建设,完善内畅外联的城市路网体系。建成汉江大剧院、工人文化宫。启动“智慧安康”建设试点。巩固“五城联创”。

  着力打造有活力的小城镇。启动月河快速干道建设。加快恒口镇级市建设。支持9县城开展各层级的城市创建活动。建成79个城镇新型智慧社区。扎实推进平利长安、石泉池河、宁陕皇冠、旬阳蜀河等特色小(城)镇建设,继续抓好16个重点镇、3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

  全面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安康。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汉江水质保护“十大专项行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10天以上。完成166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面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八、坚持为民惠民,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公共服务。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着力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建成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眼科医院和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心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推进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推进市中心医院江北院区扩能提升和江南院区内涵式改造,完成汉滨区一院、三院建设,加快平利县医院二期、旬阳县中医院迁建。启动安康美术馆、香溪书院和县区“三馆一院一中心”等项目。全年组织各类体育赛事50场次以上,高标准实施140个体育惠民工程。建设市生态休闲养老服务中心和10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七五”普法,扎实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完善社会信用系统,加强社会信用管理和应用,建设诚信社会。

  重点实施“为民惠民八项行动”:

  一是创业就业行动。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补贴和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外务工返乡人员等各类群体在安康创业就业。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积极承接毛绒玩具等产业转移,力争新培育社区工厂100家,吸纳就业1万人。组织免费技能培训3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二是教育提升行动。实施教育项目189个,完成投资5.3亿元,进一步提升城乡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1万人次;推进中心城区教育提升工程,新增学位5000个,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尽最大努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问题。

  三是便捷医疗行动。扩大“居民健康卡”覆盖面,促进医疗服务全程大提速;实施新生儿52种疾病免费筛查;全市三级以上医院全部开通电话或网上预约挂号,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效降低患者就诊费用;深入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30%以上的家庭。

  四是安居保障行动。认真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完成11153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增租赁补贴发放2885户,完成农村危改9791户;围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安康市情的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

  五是食品安全行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以“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为重点,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整治,加强网络订餐和外买食品监管,拒绝餐桌污染,确保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2个、社区便民商业服务中心3个,评选一批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六是公共文体行动。推动安康学院院地共建图书馆尽快向市民开放,中心城区新增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书屋20个,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安康,提升城市品质;举办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50场次以上;实施10个县级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三个一”改造,市县镇村四级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七是交通治理行动。加强中心城市道路交通优化和早晚高峰交通疏导,有效消解南北通道、重点路段、校园周边等交通堵点;严厉打击车辆违法营运、乱停乱放行为,规范摩托车、电动车、代步车管理;新增和更新出租车270辆,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

  八是政务便民行动。织密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延伸12345便民服务“一条线”,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一个平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推出更多“只跑一次”和“不见面”服务事项,办事时限再压缩20%,12345办理不超过5个工作日,降低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成本。

  九、不断提升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要着力提升“四个定力”。增强政治定力,增强纪律定力,增强道德定力,增强抵腐定力。

  二要着力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法定职责。

  三要着力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发挥政府推动改革创新的引领作用,向开放要潜力,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四要着力提升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以“徙木立信”的态度取信于民。

  (注:此文是市长赵俊民同志在2018年2月28日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选,标题是编者另加的。——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