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就要坚持以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
一、要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关键要增加群众收入,而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还是要从土地上做文章,所以,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位任务。这几年,我们坚持按照“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精准助脱贫”的模式,大力发展木瓜、茶叶等特色产业,但总体感觉全县产业还是“弱小散低”,木瓜产业面积虽然有10万多亩,但生产加工却不足十分之一,增产却不增收。所以,县委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要聚力突破“光皮木瓜、白河茶业、畜牧产业、油用牡丹、碳基营养肥、石材产业、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八大产业。过去几年,我们培育了500多家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其中80%以上是外出返乡能人做的,所以今后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围绕这八大产业,培育壮大以农业园区等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解决今后“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问题。同时,还要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开发,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解决产品“卖”的问题。这里面,还要注意农村的改革。
二、要把改善发展条件作为重点
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大农村的路、水、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建设力度,这些方面虽然较1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改变,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最大一块短板还是在这些方面上。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借助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坚持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着力加强农村道路、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抓好以改水、改厕、改圈和垃圾、污水处理等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居住环境和发展条件,推进以为本的城镇化。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城乡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还要统筹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好发展镇与镇、村与村、组与组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三、要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引领
这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上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群众虽然下了山、上了楼,但农村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也跟着下了山,有的即将消失,那种炊烟袅袅的乡愁却永远成了儿时的记忆。如果一个村“形虽在、神已散”,公序良俗失效,传统道德文化滑坡,那么这个村就没有了灵魂,就会衰败。所以,实现乡村振兴,文化引领是特别的重要。实现文化振兴,当前要抓好三点:一是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要充分利用乡村田园美景、自然生态环境、特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遗址等生态人文资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三是要以新民风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要把加强人才建设作为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有人领着干、有人带着干、有人具体干,核心要建好三支队伍:第一支队伍,要建好镇、村两支善于做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队伍。第二支队伍,要培育一支新型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包括所有的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家庭农场、小微企业主、职业农民和活跃在城乡的流通大军、乡土建设人才,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第三支队伍,要培育热心服务农村农业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没有这三支队伍,农村振兴就没有保障,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三支队伍建设。还有一点,实施乡村振兴,群众是主体,要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白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