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803期/循环发展/内容详情

论安康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路径

作者:邓帮财发布时间:2018-07-08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安康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何让安康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是目前安康发展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国内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培育生态经济理念,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打造成城市“后花园”,将农业打造成旅游农业,农田改造为景观农业,农产品升级为旅游纪念品,以生态项目建设同步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和收入。在生态保护和保持自然原真性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保护区,生态产业集中区,生态文化展示体验区,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

  1、韩国周末农场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形式为“周末农场”和“观光农园”,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为例:大酱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胜的由和尚与大提琴家共同经营,利用当地原生材料采用韩国传统手艺制作养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酱,既符合现代人的养生学,还可以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同时节省资本、传承民俗文化特色。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还特别准备了以三千个酱缸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会,绿茶冥想体验,赤脚漫步树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浓郁的同时迎合了修身养性的市场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和资金聚集。

  2、法国普罗斯旺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已经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3、欧洲乡野农庄

  欧洲国家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并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形态,在这之中,“民宿农庄”、“度假农庄”尤为典型。这种形态的旅游或以度假为主的民宿农庄、露营农场、或以美食品尝为主的农场饭店开展,也有以适应欧洲居民习俗的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和狩猎农场等形式发展起来。例如在法国、奥地利、英国农村,将旅游住宿附加球场、赛马场、钓鱼场、园林等设施,迎合休闲旅游者需求。欧洲国家这种休闲农业的发展本身就是由赛马、高尔夫球、钓鱼等实际参与性活动的催生而形成的,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当地特色化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成功地把农村与城市融为一体。

  4、福建省

  福建省充分发挥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的生态优势和东部沿海经济优势,抢抓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机遇,提出建设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战略定位,创新发展林业碳汇,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金融体系等近20项与森林及林业碳汇相关内容,深耕森林碳汇就是碳循环领域,重点解决森林碳汇形成机制、森林碳计算与经营等理论技术与相关设备研发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通过建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价值核算制度、生态产品政府购买机制、培育生态产品市场体系、绿色金融支持体系、规范生态产业税收制度,推进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和生态资源产业化经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经济化,打通绿水清水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绿色通道,实现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转变。

  5、湖北省十堰市

  湖北省十堰市开展市域生态价值评估,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2015年在国家统计局的支持下,由湖北省统计局会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十堰市生态经济价值测试与评估工作。通过采用生态资源(包括生态用地、林木资源、水资源、物种)、生态产品(农林牧渔经济产品)、生态服务(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洪水调蓄、休闲游憩)3个生态价值评估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生态用地系统综合评估十堰市2014年生态价值突破11.11万亿元,是同期GDP的92.5倍,比2010年净增加2164.53亿元,增长2.0%。其中生态资源价值10.11亿元,生态产品价值568.29亿元,生态服务价值9392.21亿元,每平方公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1061.23万元。通过生态价值评估得出了十堰市的生态价值密度高、生态资产不断增值、单位面积价值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生态资源价值占主体和生态服务价值较快提升,空间布局相对均衡的五个显著特征。针对生态价值实现度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生态价值评估为基础,以生态资源增值为目标,以生态价值计量为手段,强化生态资产管理制度创新,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建设,不断创新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

  二、安康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战略路径选择

  (一)生态产业路径选择

  1、以产业升级为目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随着东部发展面临新的升级,必将形成东部产能向西部地区的自然扩散,在安康现有阶段和产业升级要求下,承接好东部产业转移是安康实现发展升级的重要途径,具有短期发展成本低、收益高的特征优势。要注重选择引进适合安康资源禀赋条件、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东部市场饱和产能过剩但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做大产业基础,推动发展动能转换。

  2、在强化现有产业基础上重构现代产业体系。依据现有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企业整合、产业重组、设施配套、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品牌培育,加强富硒食品产业高端化,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化,先进制造产业集成化,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和生态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构建安康特色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3、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中调整空间布局。按照现代产业发展的关联和升级规律,基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比较优势,努力改变过去以县镇为界小而散、小而全的资源配置格局,从产业特征、产业关联、产业规模着力创新市域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以增量带动存量布局优化,形成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的规模优势、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4、以宏观功能链修补为契机形成新的功能分工。过去安康发展始终处在国家宏观功能链的边缘位置。新时代国家宏观功能链的补充完善,为安康汉江生态经济带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改变过去传统落后地区形象带来了良好机会,使安康的资源优势、发展优势嵌入国家“一带一路”向西开放,东部产业战略转移中,配合国家整体转型发展形成新型功能环节补充,构建新的外生增长优势。

  5、在立足传统发展优势上重构核心竞争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安康发展核心竞争优势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系统发展思维、创新发展思路,从国际国内大视野、高起点重新审视安康传统的生物、矿产、水能、旅游资源优势,整合重组传统资源,引进培育新的资源,构建以青山绿水、清洁能源、稀缺矿产、交通枢纽、富硒土壤、工业文明、科技文化、休闲宜居、制度环境等新资源优势,形成区域核心竞争优势。逐步使生产低成本、产出高效益、发展优服务、生活好环境成为安康推动发展的永久品牌。

  (二)流域开放合作机制路径选择

  1、加强交通组织体系建设合作。主动加强汉江流域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规划的沟通协调,力争在重大交通项目规划环节与收益省市达成共识,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区域交通路网建设,联合争取国家交通发展规划向汉江流域倾斜,争取主要交通通道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确保交通建设资金来源;加强汉江流域交通建设的技术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大秦岭大巴山公路建设中技术难题。建立五省十一市统一的运输服务,提高川陕鄂豫渝之间交通道路通行与服务能力。

  2、加强科教人才发展合作。构建汉江流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框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制度创新一体化发展,满足区域产业升级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编制汉江经济带人才发展规划,创新制度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和人才管理体制政策。健全人才市场,促进关键人才柔性流动,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机制。加强汉江流域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加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的联合攻关,重点领域多元化技术合作,为区域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加强重大规划领域合作。打破各自独立编制空间发展规划的局面,着眼于汉江流域长远发展战略,推进汉江流域整体层面的空间规划统筹、布局调整、空间承载、产业分工、协作协调、错位发展、提升空间布局的发展效率。立足汉江流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按照功能互补、产业协同、空间关联的原则,明确重点分工,共同编制好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统筹推进空间功能布局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重大项目规划、市场体系规划、能源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实现汉江流域发展优势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建立政府规划引导机制,加强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

  4、加强市场开放合作。建立国家汉江生态经济带统一的市场体系、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机制,促进人力、技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打破流域市场分割,推动内部市场的培育扩张,形成有效的内部市场。

  5、建立投资合作机制。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五省十一市合作共享项目库,共同争取国家项目支持,联合项目招商引资,联合推动国家设立“汉江生态经济带”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地市相互投资优惠激励机制,共同承接和争取东部资本和优质产业转移,共同推动企业跨区域投资经营,跨区域资产并购重组,促进全流域人才、资本、技术、品牌、市场、信息等新兴产业要素循环流动。

  6、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流域公共生态功能产品清洁水资源共建共享、共保共护,联合受益的合作补偿机制,永葆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三)政策推进路径选择

  1、争取国家政策试点。创新发展的制度优势,借鉴西安统筹科技改革、安康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政策,争取成为安康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共享试点政策;比照东部优先发展过程中的国家优惠政策,争取国省在安康实施;根据安康生态经济带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和突破制度障碍,系统提出安康汉江生态经济带政策创新的思路和重点内容,争取国省支持。

  2、争取国家要素倾斜,建立规模投资优势。明确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需要的重大项目,争取国省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支持,争取国家金融信贷、国债项目优先重点支持倾斜;争取国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在安康布局;争取国省对汉江、秦岭生态保护等水利、林业项目投入,争取将安康汉江生态经济带列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3、力争生态资源定价改革试点,创新资源的竞争优势。争取国省对消耗安康自产资源(如水电价格)实行差别定价,建立安康资源价格成本优势,提升安康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资源成本吸引力,推进东部产业西迁。

  4、构建新型财富分配,促进内生积累优势。争取国省从财税杠杆调节政策支持,促进地方财富积累,提升政府发展能力,加大市场财富积累,提升民营经济财富积累扩大再生产,增加个人财富积累,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5、深化内部发展改革,实现区域创新优势。深化内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行政服务创新优势。深化内部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资本的聚集优势。深化内部的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深化内部的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科技体制创新优势。深化内部的文化体制改单,实现文化发展创新优势。深化内部的金融制度改革,实现金融发展创新优势。深化内部的教育、人才机制改革,实现人才的聚集优势。

  (作者系旬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