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拉开“抢人大战”,而我市截止2016年底各类人才总量为27.23万人,且多数集中在教育、农业、卫生等领域,科研学术创新型人才和支柱产业领军人才十分匮乏。同时,全市60多万人在外务工,常住人口自2000年以来不但没增加,还减少了1万人。对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迅速出台《安康市大力吸引人才人口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吹响了我市招才引智、聚集人才人口的“冲锋号”。
一、《若干政策措施》主要的特点
一是实现了各类人才全覆盖。《若干政策措施》从国内外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到大学、高职、技校毕业生,从企业家到技能人才,分层制订了引进政策和鼓励支持措施。
二是注重激发企业家精神。《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实施“百名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逐步建立本土优秀职业经理人才智库。每年组织优秀企业家外出考察交流、高等院校培训、科研院所研修,提升其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是鼓励柔性引才。《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对柔性引进人才的用人单位和设立专家工作站引进专家团队的,给予人才津贴支持和奖励补助。支持鼓励科研团队开展“离岸研发”,促进科技成果在安转化。
四是支持创业兴业和本土人才回归。《若干政策措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人士,在贴息贷款、厂房租金、职工培训等方面都提出了较大幅度的优惠措施。对安康籍“双一流”优秀高校毕业生在市外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正式工作愿意回安的,可申请调回本市工作。
五是发展新兴产业吸引人才人口聚集。一方面,支持发展康养产业吸引异地人员来安休闲养老,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新社区工厂吸纳本地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来安兴办各类学校、医院的,均纳入本地教育、医疗机构发展规划,从项目争取、硬件设施、资金扶持、师资(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来安就学就医。
六是体现劳动光荣。《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加大乡土人才开发力度,认定一批实用型人才。经认定的实用型人才,享受我市高层次或急需紧缺人才待遇。开展“金州工匠”评选,优胜者享受技师待遇。
二、《若干政策措施》突破的重点
与以往我市出台的人才人口政策相比,本次《若干政策措施》在以下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
一是干事创业有“大舞台”。计划5年内为全市引进和培育500名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吸引5000名安康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业。继续推进“百名硕博进安康”工程,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或紧缺专业人才可单独招聘,直接聘用。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在市域内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可保留工资和人事编制关系,正常晋升职称,3年内可回原单位继续工作。
二是资金支持有“硬通货”。对“两院”院士等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来安创新创业的,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综合资金支持;“双一流”高校博士来安康工作奖补资金达1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取得国民教育博士学位、并继续在本市工作的给予10万元奖励;来我市创业落户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急需紧缺人才,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和引才津贴。
三是特殊人群聚集有“吸铁石”。各类企业投资非营利性康养服务机构的,其建设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康养服务机构的,可按有关政策采取租赁、出让或租让结合的方式协调解决建设用地。对各类知名学校、医院在安设立分校(院)或校(院)区的,用地采取政府划拨方式供给。
四是提供人才服务有“店小二”。对全日制普通高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凭毕业证来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直系亲属和配偶可一并落户。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来安创业就业并落户,无住房的可申请公租公寓(房);所在地无公租公寓(房)的,可申请享受最长36个月的租房补贴。市上建立市级人力资源市场,为各类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服务。
(作者单位:安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