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现有贫困人口1.6万户4.3万人,贫困发生率22.8%。近年来,县上将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先导工程,探索出“县镇分级统筹抓推进、镇村信息采集保源头、部门相互协查同提升、信息中心监测促共享”的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推进模式,有效打破了信息数据的行业壁垒,实现了扶贫信息数据平台的共建共享。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用数据分析指导决策部署、用系统信息落实精准帮扶、用信息数据检验脱贫成效”的良好局面。信息数据一体化为白河县脱贫攻坚引来了源头活水,奠定了打赢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坚实基础。2018年5月,陕西省在白河召开现场培训会,将白河县脱贫攻坚信息数据一体化工作做法在全省推广。
一、问题倒逼——精准扶贫的现实选择
信息数据准确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先导工程。白河县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前几年,由于对信息数据系统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让白河县的决策者们至今记忆犹新。
2016年,由于信息填报标注不精准,当年拟退出的12个贫困村和4000多名贫困人口被系统回退。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扶贫信息数据量大面广,需要大量采集和录入;另一方面各行业部门信息系统各自为阵,存在数据大量重复采集和不互通、不衔接的问题。县级指挥因数据不准确而头痛苦恼,基层干部因重复填报数据而怨声载道,少数贫困群众因个人信息不准无法享受相关扶贫政策而引发上访。由于信息数据不精准,导致指挥“失灵”,基层报怨“打乱仗”、“瞎指挥”,一度成为直接影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拦路虎”,严重制约着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工作推进。
痛定思痛,白河县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扶贫信息数据精准是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信息数据不精准必然导致方向不明、判断失真,必然造成打乱仗、瞎指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首先把扶贫信息系统建好,把扶贫信息数据搞精准。县委、县政府横下一条心,把扶贫信息数据系统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先导工程,提出“精准扶贫脱贫,信息数据先行”,按照既解决当前又立足长远的思路,把扶贫信息数据系统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全县上下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扶贫信息数据系统建设。
二、路径探索——推行信息数据一体化
扶贫信息数据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数据量大、涉及面宽、关联度强,实现信息数据一体化必须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打通行业部门信息壁垒,做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白河县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省级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按照“县镇分级统筹抓推进、镇村信息采集保源头、部门相互协查同提升、信息中心监测促共享”的思路,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探索出以“1+N”数据对接体系为构架,以“九步五环”工作法为抓手,以“双统筹、双比对、双促进”为路径的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推进模式。
1、着力构建“1+N”数据对接体系。建立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为中心,以公安、民政、卫计等20个行业部门为支撑点的“1+N”数据对接体系,统筹扶贫信息数据对接、审核和比对工作。通过定期开展数据分析比对、核实修正、补充完善、双向反馈和综合运用,使扶贫信息数据“上承中省市、下联镇村户、横接各部门”。对在数据对接中出现不一致的,交由行业部门和各镇同时核对,并按照“谁错误、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修正,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汇总后及时向各行业部门通报,提醒行业部门关联对应指标数据。通过信息比对共享,不仅实现了扶贫信息数据真实精准、与行业系统衔接一致,还促使各行业部门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同步提升质量和水平。
2、推动实施“九步五环”工作法。按照“核准身份证号→按身份证号比对→疑似错误项反馈→系统信息纠错→异常情况备案→系统信息对接→确定比对成果→数据互通共享→排查问题化解”九个步骤,紧扣“数据比对、进度督查、成果固定、共享对接、延伸服务”五个环节,确保信息数据更加精准到位。通过采取县镇“双统筹”、行业系统“双比对”,实现数据真实、衔接一致“双促进”,形成了扶贫信息数据一个入口、一个口径、一个出口“三统一”。
3、创新建立“三级会审”督查机制。把推进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县镇同责、县级分管领导与分管部门同责、部门与镇同责的责任体系。实行信息数据驻村工作队初审甄别、镇脱贫攻坚团核实认定、县信息监测中心评估反馈的“三级会审”制度。创新运用电子表格函数和计算机编程等技术手段,随时监测核查信息数据,刷新各类疑似问题修正进度和排列位次,实时在县镇领导微信群通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督促跟进,各镇各部门形成了修正数据的竞争态势。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督查机制保证了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健康推进。
三、效果显现——精准引来源头活水
信息数据一体化使白河县脱贫攻坚信息数据质量大幅提升。数据精准了,“靶向”更明了,指挥更有力了,干部群众的怨气没有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
1、建立了高效灵敏的指挥平台。通过推行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使扶贫信息更加直观准确,指挥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有力。2017年底动态调整时,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分析发现农村很多五保挂靠在亲戚家,国扶办系统中将五保与所挂靠的家庭整户标注为五保贫困户,导致全县五保贫困户虚增。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对领养五保户在不改变领养关系的前提下实施分户处理,从而提高了贫困户属性数据的真实性,保证了五保政策的落实。扶贫对象核实后,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在运用信息系统分析各镇贫困发生率时,发现冷水镇地广人多且为后高山,但贫困发生率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于是要求冷水镇再次全面核查,促使该镇在动态调整时将符合贫困户识别条件的115户409人纳入贫困系统,使这部分贫困人口全部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
2、实现了扶贫信息数据精准统一。通过推行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真正实现了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信息变化能够得到及时修正,信息数据更加衔接统一,扶贫信息数据质量大幅提升。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期间,白河县采集录入263万条数据,面对省市反馈的4万余条信息数据疑点问题,通过县镇村和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发力,在规定时间里将所有疑点问题全部核实修正。由县脱贫办牵头,组织县公安、民政、卫计、教体、水利等部门,对2017年动态调整前建档立卡的7万多贫困人口以及动态调整期间新识别和返贫的近2000人进行了信息比对,修正疑似问题1万余条。
3、引领了大数据平台提档升级。通过推行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不仅解决了扶贫信息数据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而且盘清了全县人口状况、居住分布、就业分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状况,加强了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消除了“信息孤岛”。扶贫信息数据系统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数据”、“大平台”,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数字城乡、智慧白河”奠定了坚实基础。
4、提升了脱贫攻坚整体水平。通过推行扶贫信息数据一体化,使广大基层干部从过去反复填报、核实信息数据中解脱出来,减少了重复劳动,腾出更多精力干实事、抓落实。全县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紧扣“577”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县、镇、村、队四级责任体系,充分调动了党建引领脱贫、苏陕扶贫协作、“三大”帮扶体系、社会扶贫和省市定点扶贫“五线力量”,真正使脱贫攻坚工作、政策、责任得到了有效落实。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在第三季度落后的情况下,实现了打赢全年翻身仗的目标,今年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产业脱贫、新社区工厂、创业就业培训等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肯定。
(作者系中共白河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