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关系到市民生活、城市形象的改善。近年来,市政府统筹推进以市公交公司为龙头的城区公共交通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就市公交公司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公司基本情况。安康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是2014年4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城市公交运营企业,注册资本3060万元,由安康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100%股份。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为了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老路,市政府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与实践、从政策到执行出发,建立了公共交通混合所有制体制。2014年10月实行增资扩股,引入民营企业安康市金州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市五隆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注资入股,注册资本扩充为6000万元,国有股份占51%,民营股份占49%,组建为安康市首家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接受市交通局监管。2016年9月,公司体制调整为市国资委监管,鉴于市发投集团作为市公交公司国有股份的主要出资人,同时接受市发投集团的监管。
公司领导班子现有成员5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2人),其中,董事长由国有方委派,总经理由民营方委派。公司共有员工人数286人,其中:一线员工228人,行政管理人员49人,零时工9人。公司现有公交运营车辆165辆,其中:天然气公交车150辆,纯电动公交车15辆;运营线路16条,营运线路总长度231公里,日运营里程3万余公里,日运送旅客约10万人次。2017年,公司年完成收入4768万元,完成支出5109万元。2018年10月底,完成收入3400余万元,完成支出4500余万元。
2、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公司的党委会作为领导机构、股东会作为权力机构、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经理层作为执行机构、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的法人治理体系已经建立,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基本形成了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
3、公司内部管理不断规范。科学设置公司的内部构架,推进定岗、定责、定员,防止“滥竽充数”。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制定了合同审批管理规定、驾驶员管理办法、公司员工招聘办法、生产经营管理等9项制度,修订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财务管理规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15项,并准备汇编成册,集中学习,达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目的。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依法依规管理人、财、物。对员工招聘、岗位调整以及车辆采购、维修、清洗、消防器材采购、车辆工装定制等敏感问题,采取公开招聘、招标方式进行,避免了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问题的发生。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险从2018年7月起全面缴纳,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启动实施了职工的薪酬待遇改革方案,根据学历、职称、职级等确定职工的正常薪酬增长机制,解决了职工待遇偏低的问题。
4、开源节流措施不断强化。面对低票价、七类人群减免、冷僻线路运营等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公司对运营车辆实行单线考核,单车核算,采取同一条线路,同一种车型的耗能和营运收入与驾驶人员的薪酬挂钩,奖优罚劣。对于不合理的运行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减少重复浪费。另一方面在开源增效上下功夫,对于公交广告业务进行拓展,启动车辆外包租赁业务,延伸公交服务链条,拓展业务收入。
围绕“品质公交”定位,公司着力打造“民生公交、智慧公交、人文公交、畅通公交、绿色公交、平安公交”等六位一体的发展模板。让公交变为民生出行的首选,助力提升安康城市品位。
二、存在问题
1、公司的运行和管理体系不顺畅。一是作为公交公司国有出资人的发投集团和作为行业主管的国资部门之间管理模式不同,导致公交公司工作运行出现“肠梗阻”。例如,国资委采取董事长任命制,发投集团采取选举制,造成新任董事长的法人变更难以办理。二是董事设置不合理。作为2名发投集团派驻的公交公司董事,没有参与公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保证充分有效行使董事职责。三是作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核心管理层面的总会计师,没有及时配备,弱化了财务监管的职能;四是国有混合制企业用国有独资或者全资企业的管理模式,不符合企业实际,急需从政策层面规范。五是公交运营呈现发散状态。中心城市只有30万人口,出现了国有控股的安康市公交公司、国有参股的安恒公交公司和民营独资的高新公交公司,特别是高新公交公司与市公交公司存在着热点线路重复运行,冷僻线路相互推诿的局面,既弱化了公益性公交的社会服务职能,也造成了公交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不利于城市公交的长远发展。
2、政策性补贴资金拨付不到位。2017企业账面资产余额4200余万元,2018年股东会批准亏损超过160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前半年财政应预拨的1300万元补贴资金未到位;二是2015-2017年三个年度共涉及的七类人群减免和冷僻线路亏损清算补贴共计1518余万元,直到目前仍未拨付;三是2014年-2017年财政应拨付给市公交公司的燃油补贴款896余万元,尚未拨付到位。目前已启用的15台纯电动公交车的燃油补贴和环保补贴,尚未清算。从本省延安公交总公司实地考察情况看,延安城市规模同安康相差不大,政府每年给公交公司给予3000万财政补贴,而我市实际每年到帐补贴资金最多只有800万元。北京市公交财政补贴达150多个亿,人均补贴达到300元,而我市人均补贴不到30元。
3、公交配套不完善。没有设施配套的专项规划,服务公交的设施配套缺失,新能源公交车充电设施设施严重短缺。公交站点管理与公交运行分离,现有公交港湾站点的管理及广告经营权不在公交公司,导致公交公司的站牌更换和智能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具有经营管理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的面向单位开展的大车和小车增值租赁业务尚未开展,制约了公司盈利能力。
三、几点建议
随着城市拥堵病的日益严重,公共交通在民众出行方面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安康的公交运营也显得更为重要。为解决影响公益性公交职能发挥的问题,促进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我们建议:
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市国资委与市发投集团作为市公交公司主管部门的管理体制,确保公交公司法定决策和日常管理的顺畅;将担任公交公司董事的发投集团董事名额倾斜到公交公司,也可直接派驻到公交公司,增强公交公司董事会决策的务实性和有效性;尽快配备总会计师;进一步明确国有混合制企业的运行模式,制定有别于国有独资、国有全资的运行管理制度,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资本的积极性,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创新发展。整合公交资源,避免线路重复和公交资源浪费,不断优化公交线路和延伸线路,增加公交车辆,加密运行频次,让公交成为民众出行的首选,从而优化城市的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达能力。
第二,积极落实公交的各项补贴政策。要尽快制定扶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加大财政对公益性公交的投资力度,特别要兑现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财政补贴政策。同时,对达到补贴标准的纯电动车补贴进行清算,确定补贴数额,及时补贴到位。
第三,不断完善城市公交的配套设施。一是制订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专项规划,有条件的线路,规划公交专用车道,提升公交运营能力。配套建设分布合理的公交首末站点,特别是在江南和江北符合公交专项规划的地方,进行规划选址,各建设一个集场地租赁、车辆维修保养、清洗、充电以及运营管理于一体的大型首末站,彻底解决公交公司打游击的问题。二是将已经投入运营的公交站点的管理和广告经营权移交公交公司管理和经营,实行一体化操作,从而解决公交站点充值转账、APP线路和车辆显示等智能化运营问题。三是拓展生产经营业务,发挥公交公司的人才团队和车辆存量资源优势,开展以公交车辆租赁为主,小车租赁为辅的公车租赁业务,不断提高公交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系安康市公交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张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