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806期/他山之石/内容详情

健康扶贫的关键在强基健体

作者:岚皋县政协学习考察组发布时间:2019-01-15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2018年7月,岚皋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及卫计局、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深入县、镇、村学习考察健康扶贫工作。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阜南县之所以健康扶贫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一个根本问题在于基强体健,使群众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通过学习阜南,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阜南县健康扶贫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人口172万,其中农业人口150多万。国土面积1801平方公里,现辖28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28个村(居),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防汛工作重点县。也是传统的国家级贫困县和淮河流域重要蓄洪区,自然灾害频繁,发展滞后、基础落后、财力靠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3.7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占比达到55%。

近几年来,阜南县委、县政府把健康脱贫作为脱贫摘帽的难上之难攻坚落实,提出“贫困人口要脱贫、医疗卫生先脱贫”的目标,以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将补齐卫生健康服务短板和堵塞因病致贫、返贫源头同部署、同推进,培育了基层医改的“阜南样板”,获得“安徽省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荣誉称号,赢得了全国健康扶贫现场会等多项会议在阜南召开。他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1、财政倾斜补短板,让群众看得上病。阜南县委、县政府加大向医疗卫生倾斜力度,在扶持医疗卫生发展上给予全力保障。首先,在重点建设项目上给予支持。县政府划拨建设用地630亩、拨付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用于县医院、中医院、县三院、县妇幼保健院四家县级医院新区建设。同国开行达成合作协议,采取PPP模式贷款30亿元用于基层医疗服务设施改善,争取世界银行贷款560万美元用于设备更新和能力提升,争取行蓄洪区建设资金4675万用于濛洪洼12家卫生院和82所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其次,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给予倾斜。近十年来,阜南县政府放宽县级医院编制限制,由医院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招聘,实行编制内备案管理。以阜南县医院为例,该院目前已发展为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392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57人,中级职称359人,开放床位1300张。医院设有神经内科、心内科、儿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妇产、骨科、感染科、中医科等31个临床科室和检验、放射、介入等10余个医技科室以及120急救中心,其中肝胆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为阜阳市特色专业科室。同时该县每年还为乡镇卫生院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近百名。以焦坡镇中心卫生院为例,该院现有在职职工9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1人,中级以上职称19人,初级职称67人,纳入编制管理,缓解了基层人才短缺的现状。第三,在资金投入上给予保障。乡镇卫生院实行全额拨款,取消了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单位收入50%留于单位发展基金,50%作为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在15000元左右,此举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落实药品零差率补助,县级按照24%补助,乡镇按照16%补助,村级按照每1000人补助5000元,此举体现了政府购买服务,提高医疗机构发展动力和自身发展的资金保障。

2、深化医改提能力,让群众看得好病。全县成立三个医联共同体,由县级医院牵头,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利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按人头预算包干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之间的共同利益链,其中结余资金可作为医院收入。县级医院上组医联体,通过与知名医院合作联办等途径,实现借梯登高、借步发展,使县级医院“强筋壮骨”能治大病。下建医共体,积极帮助卫生院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大力开展科室共建、专家坐诊、手术示教、带教查房等帮扶活动,逐步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创新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通过改革,阜南县县外住院人次逐步减少,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医务人员待遇逐步提高,医生工作干劲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年人均薪酬达到10.2万元,较2015年提高32%)。医院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医院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3、落实政策强保障,让群众看得起病。阜南县健康扶贫把整合各类保障体系,为贫困人口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医疗保障作为重点。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宣传氛围浓厚,县镇村各类健康扶贫政策宣传随处可见。二是分类管理扎实细致。通过对贫困人口全面健康体检,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按照健康人群、一般疾病、高危人群实行分类管理,不同人群服务次数、内容不同、享受的扶贫政策也不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有偿服务,分为3个服务包(基础服务包、初级服务包、中级服务包),贫困户使用初级服务包,费用由政府承担(30元/人),其余服务包由群众自行承担相关费用。三是健康扶贫主要工作由村医承担,县直医疗机构主要精力发展医疗业务,村医人数较多(如张店村村医7人,服务全村常住人口2750人,贫困人口344人)。四是贫困人口落实政策的同时,对非贫困人口实行“168、257”再补偿政策,实现了补偿关口前移,进一步降低了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

在阜南县我们看到,近80%的患者在县内就能就近就医,镇级卫生院主要负责一般患者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扶贫工作统筹等,村医主要承担健康扶贫的具体工作。工作各有侧重,但形成了一个整体。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他们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效避免了小病大养现象的出现。说到底,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较为完善。

二、几点建议

1、要把健康扶贫和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最大民生。“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是健康扶贫工作的基本原则。阜南的成功经验,就是把健康扶贫和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放在检验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高度来考量,围绕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理顺健康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建议学习借鉴阜南健康扶贫模式,全市在体制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医疗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好发展规划。

2、加快医共体建设,夯实健康扶贫基础。全面提升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是加快实现2020年脱贫摘帽目标的健康保障。面对我市目前多数县医疗水平落后、医疗设备陈旧、医技人才匮乏等医疗现状,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重视程度,借鉴阜南(我市石泉县)模式,在财政资金撬动、体制机制保障上,帮助县区建强县级医共体。同时抢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机遇,以办强县级医院、办活镇级卫生院、办好村卫生室为目标,重新构造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解决贫困群众县域内看的上病、看的好病的问题,夯实健康扶贫根基。

3、聚集合力保障健康脱贫。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健康扶贫中政策宣传、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予以专项资金支持,缓解各镇卫生院经费压力,并保证健康扶贫政策的长效性;建议将健康扶贫措施分类细化,一方面对贫困人口中的健康、慢病、大病人群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另一方面对非贫困人口患大病、重病的予以补助,降低因病致贫发生率。对贫困户中出现的小病大养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办法;建议围绕健康扶贫各项工作,进一步聚集各方合力,明确工作重点,梳理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细则,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

总之,阜南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看阜南,我们有差距;学阜南,我们有动力。只要我们下真功夫,花大力气,从源头抓起,解决根本性的体制机制问题,健康扶贫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够做好。

(执笔:徐学密)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