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806期/他山之石/内容详情

小城镇的大梦想

作者:陈泽勇发布时间:2019-01-15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今年秋天,我被选派到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挂任副镇长。该镇自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以来,大胆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发展改革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小昆山发展改革经验

小昆山镇距离上海市中心38公里,总面积48.7平方公里,辖8个村和6个社区,户籍人口6660户、19050人,常住人口5万多人,2017年增加值4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亿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推动经济提质增效。G60(沪昆高速)科创走廊是2016年松江区提出的,定位机器人、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6+X”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有周边9个城市参与联合开发。G60科创走廊沿线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小昆山作为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承载区,及时组建了G60推进办公室,围绕5.74平方公里的镇工业园,规划以光华路与昆港路两条主干大道为轴线,串联起AI人工智能中心、科创广场、科创小镇三大核心产业服务节点,以及北部欧洲制造片区、南部智能制造片区两大产业聚集区,形成“三核两轴两片区”的发展规划格局。

目前镇工业园区有企业400多户,形成了智能制造、家电电器、汽车电线电缆、消防智能、防伪智造五大主导产业。正在建设中的AI人工智能中心将汇聚一流的高校与企业的产业研发资源,科创小镇重点配套建设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北部欧洲制造片区与南部智能制造片区内汇聚了以库卡机器人为代表的多家高科技企业,正在大力聚集欧洲制造类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

二是持续深化改革试点,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十年间该镇围绕“统筹城乡规划,发展特色经济,完善公共服务和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四项试点内容,不断探索创新。

他们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钩规划为抓手,通过动搬迁、土地整理复垦,取得建设用地的土地指标,将其中一部分土地指标用于建设农民安置房和配套设施,将置换出来的一部分土地指标用于土地出让,出让土地的收入用于建设集镇、农民安置房及配套设施,最终实现推进城镇化、改善城乡环境和农民生活的多重目标。

几年来,该镇累计搬迁民宅3340户,企业217家,拆除建筑量超过89万平方米,腾出建设用地2303亩;通过土地出让筹集资金70多亿元,先后投入42亿元,进行集镇基础设施、居民住宅和配套设施等建设,建成80余万平方米的3个安置小区,其中包括60万平方米的住宅和20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安置3500户、1万多人。目前全镇三分之二的农民“洗脚上楼”在安置小区集中居住。

三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五大农业”。在小昆山有一片真正意义上的万亩粮田,风吹稻田,一望无际,田间穿插着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和亮丽的景观河,展现了一幅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画卷。

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做法:一是拆除农村宅基地,小田改大田。在实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的过程中,他们清拆规划内5个村的民宅和企业,全部复垦为农田,整理复垦土地1798.9亩并连接原有基本农田,建成了区域1.68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实施“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农田灌溉、排涝设施,实施道路、河道绿化以及河道开建、填埋、疏浚、生态护岸建设,实现了“田成方、林成行、渠成网、路通畅”。三是培育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公开竞争的方式,该镇1万多亩农田只有70多个家庭农场经营,普通粮食户经营160余亩,机农一体户200-300亩,种养结合户150亩左右。家庭农场组成农业机械化互助组,购置了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设备,签约订购无人机喷洒农药。四是推进“五大农业”。积极推进“种养结合”的生态环保模式,建成了12处种养结合场,在万亩粮田区附近分布约1100亩的水产养殖区,以及700多亩的设施蔬菜大棚和采摘园。同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按照农作物茬口轮换规律建起了观光农场,制定了3A级农业景区创建方案,打造生态、规模、现代、休闲、效益“五大”农业。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品质推进民生保障和服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五违四必”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五违四必”即: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五违”必治,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四必”先行。仅2017年就完成拆违50.88万平方米,并积极推进“五违”到“无违”:在2019年底前全面实现“无违村(居)创建。同时,坚持河长制、纳管制、网格制“三制并举”整体推进中小河综合治理,实施河水生物种植工程,实施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沿街商铺雨污混接改造。而且整体环保意识很强,我在镇工业园区的企业里看到排污设施很到位,都设有危废物、固废物专门储存地,有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收集处置;车间安装有专门的空气滤化、焊烟净化设施,保证车间空气和排放达标。

镇上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近年来先后新建了社区文化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敬老院、成人学校等;今年启动四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投资达1.6亿元。镇上对民生工程不仅舍得投入,而且抓得很实很细。刚刚建成的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内部设施一应俱全,让镇里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养老生活环境。镇上还给老年家庭楼道安装无障碍设施,给11户残疾人家中安装无障碍设施,让残疾人“行得通、出得去、能入厕”。

五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共治自治,推动重心下移、权利下放、资源下沉,打造多层次、扁平化、融合式组织平台。镇上建有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内设有对外服务窗口、书记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党建阅览室、党建文化展示区等。在村、社区、企业建有党建服务站,以“传党情、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为目标,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人员、有制度、有实效”的“五有”标准,不断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打通居民区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100米”。

他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引领自治共治的方式方法,形成了“四微”党建工作模式,“微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微治理”: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参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微创建”:创建社区团队,发挥党员带头组织作用。“微服务”:动员社区党员从小事入手、在细微处服务。使党组织服务、联系、组织、引导、教育群众的各类举措实实在在延伸到了每个居民区。

同时推进党建工作与网格化的融合。全镇划分65个网格片区,设置了“1+X+Y”模式:“1”由村居委党员干部兼任片长,“X”由各类协管员、老干部、老党员、志愿者等组成,“Y”为社区民警、城管执法队员作为片区专职执法力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衔接”的治理网格。按照“属地管理、片区负责”的原则,把治安消防、道路交通、生产经营、市容环境、食品安全等6大类149件事项纳入片区日常管理。他们把“党(总)支部建在网格站上、党小组建在网格片内”,支部书记即网格工作站长,统领大片区的各项党政工作;让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党员兼任网格组长,将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居民志愿者队伍合为网格志愿者队伍,使网格化真正发挥了作用,今年上半年镇上共接到网格员上报案件9772件,结案率81.42%;平均每天50多件,真正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

二、主要启示

第一,必须持之以恒解放思想、抢抓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小昆山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他们一直高高举着这块“牌子”,一直在“牌子”背后可以争取的政策和探索空间里下功夫,十年间持续、深入、不断地改革、创新、探索,这种强烈的、持之以恒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令人震撼。这充分说明,机遇是平等的,差别在于是否能利用它、驾驭它;机遇也是不等人的,必须抢抓一起机遇发展自己。

第二,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小昆山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一些改革工作从上海市或松江区自上而下推动,取得了明显效果。比如:松江区的“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被国土资源部称为“超级土地增减挂钩”。为解决“建设用地空间指标瓶颈”问题,在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前提下,按照等量面积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他们将规划区外排放不达标的产业用地、落后低效需要淘汰的产业用地、废旧仓库大棚、存在演变为城中村隐患的宅基地等“打扫干净”,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减量化;土地盘活、优化的路径,一条是政府回购收储,再出让,一条则是从用途管理入手,把市场主体之间的工业用地流转行为真正管起来。并相继出台了工业用地用途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工业用地回购暂行规定、建设用地减量化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等。他们把2/3的土地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以土地利用方式倒逼产业转型发展。再比如:松江区实施的农村集体资产改革被称为“超级农改”,主要做法:一是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评估确认、明晰产权,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子、明确属性;二是通过调查核实,按照土地份额和农龄份额60%:40%的权重,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享有的社员份额,将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个社员。三是依法成立了镇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四是成立镇资产经营发展有限公司,受镇联合社和村合作社的委托,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的集中经营。目前小昆山有联合社社员4.04万名,份额211.67万份(平均每户农户200余份);集体经营性资产(房屋)13.8万平方米,资产价值4.48亿元;资源性资产面积4869亩(建设用地和农用土地)。2017年集体资产收益达到7000多万元,给社员分红3000多万元。再比如:小昆山镇成立了若干下属企业,包括小昆山投资开发公司、小城镇发展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农业发展公司、绿化公司、环卫公司、九峰物业公司等,这些企业为推进市场化运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小昆山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G60推进办、经发办合署办公,实体化运作推进工业区的项目落地、园区开发、形象提升以及园区的二次开发等,成为全镇400多家企业的一站式服务站。

小昆山的经验充分证明,改革是动力、改革破难题。改革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需要百折不挠的实践勇气,我们比发达地区缺资金,但是不能缺思想、缺观念、缺勇气,我们面对的很多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不能亦步亦趋,必须开动脑筋、大胆试、大胆闯,敢于和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活力、破解难题、促进发展。

第三,必须发扬“店小二”精神,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小昆山镇已从“招商”走到了“选商”的阶段,他们提出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对现有企业“淘汰一批、回购一批、嫁接一批”,通过土地回购、土地复垦和宅基地置换、企业转让转租等方式,推进存量建设土地二次开发,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小昆山镇党委书记陈永明同志讲:对企业是“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就援手”。镇上每位领导班子成员挂钩3至6户企业,定期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为优秀企业制定一对一服务计划,根据企业需求精准服务。当镇里了解到工业区环境已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要时,自去年起实施工业区整体环境提升工程,推动“水绕园、绿漫园、花缀园”的花园式工业区建设;同时实施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的“管家式”服务,提供高效精准的政策扶持。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提到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所谓“店小二”精神,就“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百姓最近的地方”。“店小二”就是要求我们干部放低身段、主动服务,做到随叫随到、贴心服务,让企业和群众满意。我们欠发达地区更要大力弘扬这种“店小二”服务至上的精神。

第四,必须弘扬务实作风,向“实干”要最大执行力。上海的干部工作务实,精益求精,节奏很快,而且程序意识、法治意识强,抓工作高效率、快节奏。目前围绕G60高速松江段沿线40公里的科创走廊,集中了松江60%的规模以上企业,集聚了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15个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以及100多个市区两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业和科创重点项目,从拿到地到盖好楼只需8个月。

他们工作注重抓实、抓细、精细化管理。比如:他们提出党建工作“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责任落实精细化”,把党建服务站建到园区、企业、楼宇、商圈,把服务点建在支部,把端口建在每个党员身上。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他们提出:用好“绣花功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从去年7月份起,对辖区内27个老旧小区开展调查和分析,了解居民需求,挖掘痛点难点,邀请6家设计公司对综合性改造进行概念性设计,并在每个小区发放征询单,详述建筑风格,列举改造项目,征集居民意见和建议,今年4月开始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性改造。

小昆山干部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就是涵养“实干”的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他们不仅把“实干”喊在嘴上,更植入于从上到下、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心中。不落实就落空,唯有“实干”才是担当,才有作为,必须将“实干”作为第一导向、第一任务和第一责任。

(作者系宁陕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责任编辑: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