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806期/脱贫攻坚/内容详情

宁陕县江口镇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黄太琦发布时间:2019-01-15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江口回族镇是革命老区,是全省的三个回族镇之一,也是安康市唯一的回族镇,先后被国务院、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总面积473平方公里,辖7村1社区37个村(居)民小组,共2563户9233人,其中:回族637户2887人。

截至目前,江口回族镇共有有两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9户3013人,贫困面27.8%。回族贫困人口254户841人,占全镇贫困人口的29.4%。截止2017年,累计已脱贫人口422户1423人(稳定脱贫269户882人),其中回族104户386人。现有在册贫困人口567户1590人,占全县贫困人口15%,其中回族184户577人。

一、实践成效

1、激发内生动力。以点带面树标杆,开展“党支部+互助组+农户”试点,将贫困户根据自然院落分成若干个互助组,每组户数、人数不等,由贫困户、村支部推选组长,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开展“晒任务、比进度、户监督、增动力”活动。通过学习宣传脱贫政策、对照脱贫任务查找不足、互助解决脱贫困难、定期通报脱贫进展、及时纠正陈规陋习(等靠要思想、攀比思想)、推荐评比脱贫榜样、树立脱贫自强标兵,充分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内生动力,为贫困户脱贫越线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2、推进重大项目。以“两房两设施”为重点,精心组织编制江口特色小镇、大江河旅游开发、党性教育基地三个规划;完成云水谣等22个县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江口至庙坪连接线、江口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完成新庄、集镇、高桥3个700户脱贫搬迁安置社区建设任务;对照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完成或者协助完成道路、饮水、电力提升改造、通讯网络、卫生室等项目30余个;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江口中学、新庄小学、产业园区等配套项目10余个,投资5亿元以上,极大提升了全镇的基础设施水平,收到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发展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全镇上下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让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依托。2017年培育新型市场主体25个,其中培育市级园区1个,县级园区3个。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通过入股、务工、流转、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23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发放脱贫贷421户1989万元,贴息到户资金152.1万元;投放互助资金289笔170.48万元;种植药材2464亩,产量3052吨;新增猪苓11600窝、天麻40万窝、中蜂2330箱;实施核桃科管24664亩、板栗科管29450亩,新建核桃园1500亩,种植魔芋3077亩;兑现产业奖补资金75万元,魔芋专项资金240万元;兑现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资金165户80.6万元;奖扶新型市场主体6家,能人大户15户,奖扶资金53万元,真正让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依托。

4、改善人居环境。累计建设镇村道路85公里、连户路102公里、便民桥60余座、防洪堤坝20千米、渠道5.8千米,新修梯地1090亩、恢复农田4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0亩。新建社区服务中心4个、集中安置点1个、敬老院1个,建成互助幸福院3个。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移民搬迁186户,实施民居改造689户、危房改造98户。江口中学、镇中心幼儿园、高桥、新庄小学教学楼相继建成。镇、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医疗、教育教学条件、镇村面貌明显改善。

5、落实脱贫政策。举办脱贫攻坚政策大讲台活动,针对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贫困户、非贫困户等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开展政策宣讲,确保全体干部熟悉政策,确保每家每户都清楚自己所能享受到的政策,达到了政策入心、士气大振的宣讲目的。严格执行教育、健康、就业、创业、生态、养老、兜底等各项扶贫政策,及时化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严肃查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二、几点启示

1、必须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结合村级党组织换届,把那些思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强、善做群众工作、有知识、有思路、有办法、会管理、办事公、能自律的党员选进村级班子,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结合第一书记选派,增加新鲜血液,充实干部队伍,调整发展思路,开拓致富领域,让党组织真正成为基层人民的“主心骨”、“定海针”。

2、必须坚持融合发展。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牢固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抓好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常识、民族团结教育,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回族群众生产生活习俗,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梯次推进,各有侧重地“夯基础”、“促发展”、“摘穷帽”“达小康”,共建回汉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好家园。

3、必须学深吃透政策。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中、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形式(如镇村干部会、各种培训和座谈会、政策宣讲会、入户走访、印发宣传资料、定制纪念品等)组织各级干部、贫困户、非贫困户学深吃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把握方向,明确要求,掌握政策,用好用活政策,避免政策落实“朝令夕改”,避免任务完成“朝发夕至”,避免脱贫摘帽“吊高胃口”。

三、推进举措

1、破除观念障碍。部分贫困群众认为脱贫摘帽是政府的事,缺乏发展的动力,存在等靠要、相互攀比的现象。要充分认识到贫困群体是脱贫攻坚的核心和内因,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调动主体的内因作用,不但要讲道理,还必须制定一些条条款款,形成一定压力,倒逼自身努力,动员群众参与,破除观念障碍,激发内生动力。

2、科学选择路径。要创新思路,立足江口实际,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在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按照“改造镇区、新建社区、提升园区”的思路,统筹推进全镇各项工作:改造镇区就是围绕集镇功能完善、清真寺、子午古道、盐店古街恢复、烈士陵园改造提升编制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新建社区就是新建新庄、集镇、高桥3个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完善西关安置社区功能,搬迁群众700户;科学规划公共服务和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力争建成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省市领先的综合性脱贫(移民)搬迁安置社区;提升园区(大江河旅游开发)就是依托江河流域山、水、田、林资源,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全域统筹开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集循环农业、生态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更多回汉群众受益。

3、深化农村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首先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1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在基础设施、品牌培育、科技示范、技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其次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切实增加农民的股金收入;第三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逐步释放改革红利。

4、发扬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团结互助、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正确认识贫困户、非贫困户之间的政策差异,适当兼顾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利益,在重点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扶持、公共服务、金融贷款等方面的同时,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举办有针对性和符合回汉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开展“三下乡”活动,为贫困群众提供优质的民族文化、医疗服务;指导帮助开展回族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建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培养树立各级各类示范典型,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促进回汉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回汉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宁陕县江口回族镇党委)

(责任编辑:徐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