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经过2017年贫困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全县有贫困村40个,贫困人口4476户11146人,贫困发生率18.76%,因病因残致贫占比达37.74%。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把压实责任作为关键举措,推行“三帮三干”战脱贫,纵向夯实县镇村三级组织主干责任,横向明确各类帮扶力量主体责任,全面覆盖广大干部群众,有力解决“谁来帮、谁来干”“帮什么、干什么”“怎么帮、怎么干”“怎么奖、怎么罚”等问题,形成了帮扶单位竭力帮、全体干部尽责帮、社会各界用情帮,领导带头干、干部扎实干、群众主动干的大扶贫格局。经过不懈努力,全县贫困人口减少至3844户892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2016年荣获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连续两年获评全市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
一、提升政治站位,带着责任感情帮扶
一是帮扶单位竭力帮,形成攻坚合力。94个中省市县驻村扶贫单位,结对包联全县71个村(含3个农村社区),是扶贫包帮的帮扶主体。中央办公厅自2013年扶贫帮扶宁陕,全厅上下高度重视、倾尽全力,栗战书同志亲临宁陕调研考察,先后5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丁薛祥同志多次听取宁陕有关汇报,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定点扶贫工作;厅局领导深入镇村指导工作,中办89个机关支部联建全县40个贫困村,先后选派6批17名干部接力挂职扶贫,帮助宁陕理解政策精神、落实各项决策、破解发展难题,有力促进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极大鼓舞全县干群士气。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等省市联包单位,带着责任和感情,兴产业、抓试点、争项目、引资金,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引进梦阳药业、碧桂园等企业来宁考察投资,与青岛胶州开展扶贫协作,与阿里巴巴、京东集团达成电商扶贫合作,宁石高速连接线、江口双河至皇冠庙坪高速连接线开工建设,“养育未来”整县模式启动,各类帮扶活动常态化开展,极大助力宁陕脱贫攻坚。市县联包单位每月研究1次包村工作,每季度进行1次形势研判,选派单位后备干部一线驻村,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各个方面倾力支持,助力帮扶村如期脱贫“销号”。
二是全体干部尽责帮,推动到户举措落实。全县1900名干部结对帮扶5113户贫困群众,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包帮干部每月至少入户1次,动态掌握情况,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引导抓好组织实施。通过干部扎实帮扶,推动“八个一批”落地,促进到户政策落实,干部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密切了群众联系、又提升了帮扶成效,确保了包帮户脱贫“越线”。
三是社会各界用情帮,助力目标实现。统筹用好扶贫协作地区、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帮扶力量,与常州金坛开展联席会议5次,定期开展互访,13个支部开展对口联建,互派12名干部交流学习;借力中国扶贫网平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开展“万企帮万村”“巾帼助脱贫”等工作,探索“321”工作模式,搭建起贫困人口和爱心人士的爱心桥梁。
二、狠下扎实功夫,干群同心苦干实干
一是领导带头干。坚持“三级书记”抓扶贫,县党政正职分片联系11个镇,35名县级领导分别包抓11个镇40个贫困村,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为联镇第一责任人,并赋予考核奖评、问责处罚、干部提拔重任、项目资金安排建议权;将考核事项、创新亮点等任务落实县级领导包抓,县级领导每月到联包镇村均在3天以上,联镇第一责任人每季度召开1次帮扶工作推进会,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科级干部层面,实行镇党政“一把手”分片包村,落实班子成员担任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加强干部调配,严格管理考核,确保高质量完成镇村减贫任务。在县直部门,明确主要领导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每月到村指导不得少于2次,班子成员每人至少包帮贫困户4户。在村级层面,明确村党支部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职责,党支部书记负责群众组织发动工作。
二是干部扎实干。发挥脱贫攻坚工作队、“八办两组五保障”部门干部战斗队作用,由驻村工作队队长统筹“四支队伍”力量,每周保证至少3天在一线指挥作战;选派43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选派484名干部驻村帮扶,各镇为每个村选配2名包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合力攻坚;将村干部报酬的40%作为扶贫绩效考核,在基层开展以脱贫攻坚之星、产业发展之星、乡风文明之星、美丽乡村之星、基层党建之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村”竞赛,每评上一颗星,给予村(社区)支书、村主任每月200元奖励,文书和监委会主任每月150元奖励,奖金从授牌当月连续发放6个月;被授予“脱贫攻坚之星”的村,对驻村工作队一次性奖励2000元,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八办两组五保障”部门行业扶贫工作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纳入考核,奖优罚劣,梯次扣分,督促落实。
三是群众主动干。通过“一教二奖三评四罚”措施,把扶贫扶志要求具体化,引导和激励贫困群众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结合爱心超市积分管理强化正面引导,通过评选脱贫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对后进对象开展道德评议促其转化,对有劳力不劳动,不发展产业、不赡养老人等行为,且经教育屡教不改的,除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外,暂停其他帮扶措施,直至转化为止。有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注重探索创新,推动工作走在前列
金融扶贫保障有力。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体和主导,增加金融资金投放,在全省第一个实施“5321”脱贫贷,先后推出惠农贷、小额贷、家乐贷、创业贷、扶智贷、林权贷、旅游贷、搬迁贷、产业贷和健康贷等系列金融扶贫惠农产品,累计为2921户贫困户发放产业脱贫贷款1.2亿元;成立互助资金协会4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贫困村互助资金全覆盖,相关做法被省市推广。
健康扶贫成效明显。对因病致贫、返贫对象逐一落实责任医师,一月一上门服务、一季度一随访送药,一年一免费体检,巡回医疗、上门服务。贫困人口看病就医享受“先诊疗后结算”“零押金住院”“一站式”报销等便捷服务,健康扶贫工作得到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和国家卫计委领导肯定。
生态脱贫亮点突出。将生态建设、林业改革、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融合,生态脱贫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5%。从贫困户中择优选聘832名生态护林员,在全国贫困县中第一个用县本级财政投入生态补偿,争取退耕还林1.65万亩优先投向贫困村、贫困户。生态脱贫经验入选全省典型经验选编,被《新华社内参选编》刊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旅游扶贫创新推进。依托核心景区、乡村旅游带动就业创业,落实贫困户到景区就业有关政策,以贫困户为合作社主体的“漫沟模式”被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宁陕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创新秦巴山区旅游脱贫模式先后两次被《中国旅游报》作为典型案例报道。
联建脱贫特色彰显。完善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脱贫退出及问责办法,对脱贫攻坚单项考核、一票否决;坚持把“三项机制”首先用在脱贫领域,今年在脱贫一线提拔干部17人,占提拔重用总人数的53%;对接中办支部联建,形成“五帮一炼两实现”联建模式,通过支部纽带作用,促成龙头企业、园区、景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探索的“党支部+X+贫困户”经验做法,被安康市委总结推广,获得中省领导肯定,入选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四、强化督查问责,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建立大督查机制,由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分别担任督查长,成立四个督查组,从贫困户精准识别到扶持措施落实,从干部纪律作风到扶贫工作成效,围绕重点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暗访,确保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为保障“三帮三干”战脱贫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建立了定期汇报、随机抽查、提示提醒、公开晾晒、三单管理、跟踪督办、追责问责等措施,对贫困村脱贫任务欠账较大的,由县委督查督办室向包村县级领导进行书面提醒;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汇报会,对县级领导联镇包村工作进行公开晾晒,由联镇第一责任人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包联镇工作情况。同时,对脱贫攻坚履责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问责追责,为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作者系中共宁陕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