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确定在市县两级成立行政审批局,把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许可权集中到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让政府行政审批权在阳光下运行。2017年,省政府将汉阴确定为改革试点县,我们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遵循“走在前列,形成经验”原则,积极探索改革具体路径和方法,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全面推开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一、取得成效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以来,尤其是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以来,我县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呈现出4个变化。一是审批资源大幅降低。过去,各行业主管部门同时具有审批与监管职能,存在“以审代管”或“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审批局正式对外运行后,实行审管分离,行业主管部门不再从事审批行为,全力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共同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格局。改革后,全县从事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由75人,整合压缩为15人,减少80%。二是审批效率稳步提升。减少了办事环节,压缩了办事时限。对划转至审批局的事项,将过去各个部门普遍4-5个层级的审批权限,压缩为最高3个,对简单事项,按照“受理审查——办结发证”的方式进行办件;对于需要踏勘的事项,按照“受理审查——联合踏勘——办结发证”的方式进行办件,提升了行政效能。此外,审批局将首批划转的12个部门124项行政许可审批权事项进行深度流程再造,不断精简流程、压缩时限、提升效率,全部划转集中审批事项办事环节由768个减少至370个,减少52%;办理时限由4219个工作日压缩为1808个工作日,减少57%,申请材料由996份减少为490份,减少51%。改革后,我县已集中办理审批业务2500余件。三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过去,企业和群众要办成“一件事”,需要要到多个部门、多个窗口递交资料,且各项审批内部环节多,审批时间长,导致群众和企业办事不方便。审批局成立后,发挥相对集中的优势,改革行政审批方式。将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分为“经济审批”“综合审批”“建设审批”3类,压缩审批时限,精减办事环节,规范操作流程,并把办事指南以“颗粒化”方式对外公布,杜绝权力寻租。窗口工作人员按照审批标准和办事指南进行“车间流水线”式作业,就能完成审批工作,避免企业和群众将精力浪费在搭天线、找领导、跑关系这些事情上,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办事环境。2018年,全县新增企业735户,同比增长51%;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9户,同比增长36%;新增个体工商户2221户,同比增长46%。四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审批局通过推行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预约办理、首席服务、微信办照等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对重点建设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和新社区工厂等,积极推行全程代办服务,极大提升了服务质量。改革后,我县企业开办时间从3.5天减至0.25天,与企业开办关联的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均实现了“一站式”办结。
我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不仅为落实“放管服”改革做出了成绩,也为全省全面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供了经验。省行政学院、省职转办到汉阴调研,并对汉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职转办简报专刊汉阴调研报告。新华网、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安康日报头版、安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就我县改革试点工作给予大量报道。
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审批专用章在外省和相关网络销售平台不被认可。目前,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只是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国务院相关部门条例规定颁发的证照上不得加盖其他印章,由于改革与相关的部门规章冲突,导致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的部分企业证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在外省不通用或从事网络经营不能通过平台认证。为保证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专用章的效力,确保改革成效,建议上级对此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2、审批局与相关部门仍然处于磨合期,必须不断完善配合机制。一是个别行业主管部门对改革认识不到位,对“审”“管”分离做法存在质疑,企业和群众在办理一些事中事后监管事项、服务类事项的时候,简单地往行政审批局一推了之,导致企业和群众难以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增加了办事成本。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知道,行政许可权改革只是把分散在各部门的许可权集中到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其它权力职责依然在原部门。各相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是省委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无条件配合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履行好除许可权以外的法定职能,特别是要加大市场主体培育、事中事后监管、行业发展规划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二是推行审管分离,原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任务更重,监管难度更大,必须健全相关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改革。三是行政审批局工作承接需要一个过程,行政审批局原有工作人员和划转人员原来只从事过一部分许可事项,现在需要同时掌握多项审批业务,存在业务培训学习跟不上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大背景下,各项政策、审批标准变动频繁,行政审批局需要得到各行业主管部门业务指导,请相关部门大力支持。
3、信息化建设跟不上优化营商环境需求,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不断深入,政务大厅部分软硬件设备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升级换代跟不上,无法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元化的办事服务需求,也无法真正实现通过信息化科技手段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路的改革目标。建议政府加大对政务大厅软硬件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通过升级政务大厅及周边硬件服务设施、开发特色软件应用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努力实现全程网上办事、手机APP办事,增加办事流程智能化提示、电子监察预警等特色功能,用数据跑路代替企业群众跑腿,让汉阴城乡百姓分享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4、部分进驻的窗口部门授权不充分,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政务中心窗口是进驻单位的形象代言人。少数进驻部门没有把业务骨干派到窗口,只是认为窗口只是收发室,没有把审批权授予到窗口,导致窗口业务不精,后台审批层级过多,办事效率低下。建议:一是加大对进驻窗口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能力。各进驻单位要调优配强派驻窗口工作人员,严控临聘人员比例。二是夯实派驻单位责任,凡是在中省市暗访督查中,出现业务不精、政策不晓、办件质量不高的,责任由原单位承担。三是建议工会组织关爱窗口临聘人员,吸收其加入工会组织,享受正式会员的福利待遇,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单位:汉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