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1期/乡村振兴/内容详情

岚皋县“三变”改革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岚皋县政协调研组发布时间:2019-04-28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一、我县“三变”改革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协调推进,实现了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农村产业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的预期目标。全县首批15个试点村“三变”改革基本完成。累计实现试点村农户流转土地1.46万亩、林地5.5万亩(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0.85万亩、林地2.1万亩),组织集体土地林地参股2.2万亩。据估算,参入“三变”改革的资金达到了1亿元左右,其中财政专项资金2145万元,试点村平均注入财政资金143万元,有效夯实了集体产权基础。2017年已有14个村实现股份分红,农民获得收益189.9万元,村集体获得收益81万元,较好地实现了“三变”改革试点的预期效果。

二、存在个问题

1、“三变改革”步子快,认识没跟上。试点村多数贫困户通过参与“三变”改革,拿到了财政引导资金量化到人的初始年分红,心里蛮高兴,但感觉莫名其妙,只说:“我们没有出钱出力,给我们发钱,好事!”还有部分群众由于不了解“三变”改革政策,对“三变”改革的前景心存顾虑,担心自家土地林地资源入股得不到分红,担心资金入股后有去无回,致使部分贫困户参与改革的信心不足,他们表示:“马儿栓到我槽里的,还是流转稳当”;村级组织改革前有想法,喊喊叫叫缺资金,面临改革,财政注入了撬动资金,有些村级组织感觉反倒成了麻烦,两手抓瞎束手无策,也有怕事情办不好追责问责;还有参入“三变”改革的部分基层领导和干部,对改革政策也有形而上学和理解不透,炒概念、照葫芦画瓢现象和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我县“三变”改革存在着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改革差别化的问题,一些村就财政专项资金只量化到贫困户,贫困户不是“三变”改革的唯一主体,没有全员农民参与的“三变”改革也同样没有意义。

2、“三变”改革简单化,一变了事。“三变”改革核心要义是对农村集体和群众个人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蔺河镇和平村“三变”改革就是将财政资金80万元,量化到136户贫困户人头,实行的是单一货币股,而村集体和群众个人的资产无一量化折股,也就是说,蔺河镇和平村没有财政80万元专项资金,也就没有该村的“三变”改革。从试点村来看近50﹪的村均适用了这套简单的“三变”;一些村说到“三变”改革就去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的结果就是怪没有市场主体,有的舍近求远找现成的经济组织,只图把财政专项资金量化到人,一变了事。

3、“三变”改革在唱“独角戏”。“三变”改革是资源资产、资金、股金梯次衍生的变化,基础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所有权、林权“三权”农村产权制度的成功改革。我们调查发现:试点村基本没有将“三权”资产评估同银行对接,更没有跻身银行评估系统,农村产权评估交易平台目前还是空白,“三权”不能明确为资产,“三变”就成为孤掌。

4、“三变”改革有风险,“怕”字当头。截至目前,我县“三变改革”试点村累计投入改革财政专项引导资金2145万元,实际撬动群众手持资本和资产参入“三变”占比不高,市场主体发育整体不优,产业项目自然风险,投资收益保障风险,运作的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等防控体系尚未建立,这些看的见和看不见的改革成本,都可能成为风险隐患。民主镇枫树村支书宋荣华表示:“三变”是一件好事,我们村有基础,市场主体选择上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但是我们不会掺和财政资金运作,弄得不好莫名其妙吃亏”;蔺河镇和平村支书李家银说:“我们村的‘三变’改革最初我们还有想法的,我们村上三大员反复讨论,认为‘三变’改革试点起始,制度设计上还不完善,风险点太多,所以我们还是选择稳妥办法,将引导资金入股到县城一家超市,这样免得出问题村干部吃亏。这是一种‘怕’的情形,还有的村级组织‘三变’也让人‘怕’,就是借助本村已经有的产业基础,成立一个合作社,拿着引导资金置办初级加工的固定资产,这就叫“羊毛出在羊身上”赢了有利,亏了有资产。

三、几点建议

1、“三变”改革是“三农”革命,首先要变思想观念。“三变”改革,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变起,要从认知水平上立新,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识“三变”改革就是要把“三变”放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三农”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维度上来思考,有等同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更新和换代,其意义十分深远。建议:一是由深改办、农科局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分批次开展好县镇村干部培训,尤其是村干部和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力量的轮流培训和学习考察,真正让他们的思想在培训中进一步解放,思路在学习中进一步拓展,视野在考察中进一步开阔,灵感在实践中进一步激活,确保广大干部真正成为引领群众开展“三变”改革的行家里手。二是由县文化广播电视局负责,充分运用各类媒体,设立“三变”改革专题宣传窗口,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2、“三变”改革要互利驱动,奏响“三变”大合唱。“三变”改革中,财政资金只能作为杠杆,社会资金只能作为载体,金融资本只能作为补充,而真正能够一变应万变的是要将“三权”变资本,没有“三权”的资本化,谈“三变”改革就仅仅只是个概念。建议由县国土部门负责加快“不动产登记证”换证进度。由县金融办公室牵头负责,加快林权、土地经营权资产评估同银行对接工作,力争进入银行评估系统,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所有权、林权“三权”资产评估、抵押贷款由试点进入实质运作,组建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完善交易规则和流程,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确保产权资产量化规范透明运行。由县招商局牵头,组织各镇对我县东西部沿川道,自然禀赋较好,资源优势明显的村级组织大力开展招商,按照村级优势和特色,实施一村一品的招商策略,走资源变资金的路子,合力“三变”改革稳妥推进。

3、“三变”改革是生产关系重置,要有制度保障。涉及到“三农”改革的每一项举措,都是一次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升,是一次生产关系的重置。要研究出台相对完善的“三变”改革的配套政策,借助产权改革试点县的有利时机,着重就资源变资金操作办法、特色农业产业化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农村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农村产权股权交易管理办法、“三变”改革股份合同管理办法、“三变”改革激励扶持政策和贫困人口参与“三变”改革进退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相关财政、金融、土地、股权交易、人力资本、保险、容错纠错机制等全方位配套政策,确保“三变”改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既能将政策放活用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又能蹄疾步稳地推动改革引向深入。建议由县市场监管局会同县经贸局牵头负责,依据法律法规,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度规定,适时开展经营主体财务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培训,强化试点村“三变”改革监督指导,检查资金使用和股份设置的合规性,督促“三变”改革承载主体规范运作,守法经营。尤其要强化广大群众的资源意识和资产意识。

4、“三变”改革要防控风险,着力解决“怕”字问题。改革要坚持做到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定权交给群众,群众不答应、不认同的事情坚决不做,切实保障参入改革群众的利益,赢得群众的支持。同时,改革的初衷是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一个‘怕’追责就让村级组织看着扶贫专项资金爬在账上,无处下手、无所适从或成了中介收点利息,这同改革的初衷相距甚远。

建议在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县财政部门可在已经试点的烤烟、魔芋、水稻等农业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扩面,建立“保底分红+收益分红”等风险补偿机制,把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结合起来,让每个从事农业特色产业的经营主体都有一份农业保险,以此提高“三变”改革的质量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切实保护改革农民的利益。

在防范资金安全风险方面。建议由县财政局会同县扶贫局制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支持“三变”改革项目的管理办法,出台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支持“三变”改革的指导意见、让“三变”改革有章可循,打消镇村干部后顾之忧。对参与“三变”改革的财政专项资金要加强财政、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防止一些经营主体和人员,套取国家资金,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确保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

5、“三变”改革要夯实基础,强劲激发要素活力。一位曾经在岚皋工作的领导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要用抓农业的劲头发展工业,要用经营企业的思维发展农业”,今天的“三变”改革就是要用“经营企业思维”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从而实现价值收益。贵州的做法告诉我们,破解农村资源要素“三分散”的问题,就是用“三变”改革促资源要素集聚。“三变”改革抓住了农村资源分散、农民分散、资金分散的问题,盘活了农村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农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有效聚合自然资源、整合各类资金、盘活存量资产、激活人力资本,就是运用了工业化思维盘活了农村这个工厂,将生产要素资本化,按照因地制宜,项目合规,有利可图的原则,形成了“无物不股、无资不股、无人不股”的局面,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民有其股”。

建议:由县委深改办牵头,明确村级组织在“三变”改革过程中的职责和权利,一是建设一套好班子。在村支部的领导下村委会要当四个人,即:要当股份合作发起人,要授权当好国家资本的出资人,要做引导培育市场主体和选择招商的责任人,集体经济的法定代表人,只有给村级组织还权赋能,“三变”改革才有了抓手和主心骨;只有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提高群众对村级组织的信任度,村级组织才能把企业和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群众要在村委会的发起之下,坚持有利的原则,通过政策宣传使群众做守法合规的‘地主’,做一个有担当的股民,做一名诚实的劳动者,既要有保守思想,也要有风险意识,实现收入多途径。二是选择一条好路子。市场主体也要主动选择资源禀赋好、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方向明确的村融入其中,借助改革政策发展企业。各方切不可牵强附会,拉郎配,否则害了群众、亏了主体、失了改革的愿望。三是培育几个好典型。城关镇永丰村高峰林果专业合作社利用80万元“三变”改革资金,将三组所有农户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建设出288亩樱桃园、100亩李子园、100亩花椒园,改造集体鱼塘,修建停车场、建设垂钓设施,建成了集休闲观光、鲜果采摘、垂钓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园,从模式上看同贵州安顺塘约村“三变”有复制的痕迹,但深层次比较,城关镇永丰村高峰林果专业合作社的”三变”模式更具紧密性,利益关联更恒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群众自发求变的典型,值得肯定和借鉴。

“三变”说到底就是一场变思想,变通政策,转变发展方式的自我革命,没有可以打通关的固定模式,只有不拘一格实现农村资源资产价值化,才能提高农村资源资产利用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