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安康市旬阳县聚焦乡村治理中党组织领导弱化、群众自治意识不强、诚信道德失守、法治意识淡薄等突出问题,运用“党建+”系统思维,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形成以党建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1+3”社会治理体系,取得良好成效,为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以党建为引领,建强乡村治理的政治堡垒
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实施“三大工程”,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实施“头雁工程”。利用村“两委”换届有利时机,严把政治标准,选配出“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的村级带头人队伍,采取公开推选、联系帮带、试岗锻炼、跟踪培养等方式,从各类专业人才和治理能人中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760人;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明确各类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二是突出思想引领,实施“淬火工程”。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创新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全员行动、“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全面推行“党员百分制星级管理”办法,将积分考核与党员承诺践诺、评先评优相结合,激发带头进行移风易俗、帮带弱势群体、弘扬核心价值观,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员干部成为凝聚群众思想的政治标杆、激励群众崇德向善的道德标杆。三是突出组织引领,实施“连心工程”。发挥党组织服务职能,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整合相关资源,建立电商、医疗、金融等便民服务站点,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公共服务;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制作“便民服务牌”发放到户,确保群众诉求通畅,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在农民群众中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推行“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逐步形成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二、以自治为动力,激发群众“四自”新动能
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一是建立健全自治组织。以村(社区)为单位,由群众推荐乡贤能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调配司法、行政、道德三方人力资源,成立乡村调解委员会,组建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形成了覆盖矛盾调解、移风易俗、评先树优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村民自治体系。二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在全县305个村(社区)中,按照简洁务实、规范有效的原则,动员群众充分讨论,依法制定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推进依法立规、以规治村。三是鼓励参与公共事务。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决策让群众参与、实施让群众监督、成效让群众评议的村务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充分调动了群众依法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以德治为目标,敦化乡风文明厚植新风正气
针对农村的不良风气,坚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引领农村社会风气向好向善。一是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道德评议。党支部组织召开道德评议会,通过“群众说”,把群众中存在的好人好事和失德失范的突出问题摆出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乡贤论”,找准问题的症结,通过乡贤精英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理劝教,明辨是非曲直,通过“榜上亮”,设立“善行义举榜”和“曝光台”,对先进典型褒扬,对后进事例进行曝光,并落实帮教措施,实现“好坏大家评、落后大家帮”。二是开展“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活动。在全县15万余户中广泛开展“传百姓家规、立百姓家训、正百姓家风”活动,让群众在本姓氏家谱中寻找好家训、好家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自己的家规家训格言;配套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讲传颂进万家”“小手牵大手、家规一起守”和党员干部“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活动,以良好的家风带民风、促政风。三是大力推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提炼形成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涵的新民风,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抓手,扬善抑恶、扶正祛邪,以良好的社会风尚浸润滋养广大群众,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
四、以法治为保障,提升乡村治理法制化水平
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法治思维,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推进“法治旬阳”“平安旬阳”建设。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采取深化“法律六进”“板块普法”活动,开办“讲理说法”电视专栏,创新互联网+普法新机制等举措,提升普法宣传成效;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到村(社区)工作一天,每季至少举办一次法治讲座,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协助处理涉法事务。二是开展“三力联调”化解矛盾纠纷。发挥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建立村级党组织集中统一领导、行政力量全程支持、司法力量全力协助、道德力量全程主导的 “三力联调”机制,将矛盾纠纷合情合理合法化解在乡村一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多次调解无效的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依法诉讼,对影响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公共利益案件直接启动“第三方”公益诉讼程序,教育广大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三是开展“打五霸”“抓八治”依法行动。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治恶、治霸、治闹、治缠、治挟、治赖、治横、治奢“八治”为抓手,以打击车霸、路霸、沙霸、街霸、村霸“五霸”等违法份子为着力点,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打“盗抢骗”“黑恶邪”“黄赌毒”“高利贷”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集中打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旬阳县“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实践以来,建强了基层组织,厚植了新风正气,基层面貌焕然一新。截止2018年底,全年共发刑事案件297起,同比下降5.2%;共查处治安行政案件352起,同比下降2.8%,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4.4%,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5%,公众安全感达到95.35%,位居全省第18位。先后被授予“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维稳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全县累计评选出“旬阳好人”40人,“十大孝子”10名、美德少年36名、“好婆婆、好媳妇”52名、最美家庭37户;荣获“安康好人”8名、安康道德模范3名,上榜“陕西好人榜”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全县2万多名党员成为新民风建设先锋队、排头兵,正能量作用不断凸显,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三治融合”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国务委员王勇批示,民政部在2018年先后两次来旬阳专题调研。“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经验荣获“2018年度陕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