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1期/脱贫攻坚/内容详情

关于安康市巾帼脱贫工作情况的调查

作者:唐 锦发布时间:2019-04-28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安康市现有常住人口264.2万人,其中女性124.6万人,儿童60.4万人。其中贫困妇女18万多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40.9%。近年来,全市妇联组织大力推进“巾帼脱贫行动”,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好半边天作用。岚皋、紫阳、平利、旬阳的做法作为陕西4+1巾帼脱贫新模式在中国妇女报头版刊发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安康市妇联“5+1”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在陕西日报等媒体刊登;去年全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暨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一、主要做法

1、高点站位,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巾帼脱贫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脱贫工作,将其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面,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做出重要指示,分管领导出席在我市召开的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巾帼脱贫行动推进现场会。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扶贫、人社、卫计等部门结合职能工作为实施“巾帼脱贫行动”搭建平台、造势出力。县区党委、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巾帼脱贫,岚皋建成4000平方米的“社区工厂”妇女创业孵化基地,紫阳将家政培训列入“五大民生培训”,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的模式,对培训合格且稳定就业的在册贫困妇女,比照产业奖扶标准奖励,并从专项创业贷款担保基金中给予首次创业者8-10万的贷款担保或贴息;平利制定社区工厂建设规划,成立县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包抓,79家社区工厂吸纳搬迁群众就业3000余人。

2、主动作为,妇联组织扎实推进巾帼脱贫

一是思想引领激发妇女脱贫信心。广泛开展了“巾帼扶志百村行动”、“培树好家风·建设新民风”等系列主题活动,宣传表彰了一批市级“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五美”庭院示范村(社区)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脱贫攻坚一线“三八”红旗手和“三八”红旗集体。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女阵地作用,利用媒介广泛宣传巾帼脱贫行动的重要意义及各项惠民政策,介绍妇女脱贫致富先进典型。

二是技能培训提升妇女就业能力。市妇联联合人社、扶贫、商务等部门开展手工制作、家政、农家乐、电商等培训,帮助妇女掌握了技能。汉滨区妇联“巾帼脱贫铸梦工程妇联+X”培训、紫阳“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输出+就业安置”技能培训模式成为特色品牌。积极参与苏陕经协作,推进“新社区工厂”建设,通过基层妇联组织动员妇女群众到社区工厂就近就地就业。联合人社部门深入各县区开展“毛绒玩具产业巡回大讲堂”,教育引导女农民工弘扬“四自”精神,惜岗爱岗、敬业精业。积极为4个深度贫困县争取省妇联“妇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18万元,解决社区工厂女工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消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特色产业推动妇女增收脱贫。在推广“4+1”巾帼脱贫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贫困妇女”新模式,大力发展妇女手工旅游产品,举办了“树新风促脱贫巾帼展风采”妇女手工艺品大赛及作品展,征集到散落在民间的手工艺品400多件,建成了安康市巾帼手工制作培训示范基地。基地制作的“鎏金铜蚕”布包已走进安康扶贫空间、部分宾馆和旅游景区的旅游专柜,并在省政府、省妇联举办的"指尖上的丝绸之路——国际女性手工艺发展论坛"上参展。镇坪县南山燕实业有限公司制作的布艺品线上销售供不应求,汉阴县涧池镇仁河藤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和白河县藤编合作社带动了一大批贫困妇女就业,她们编织的藤椅市场供不应求,手工艺品的发展为贫困妇女拓宽了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市妇联今年组织县区妇联主席、女企业家、手工艺品合作社负责人到江苏省常州市等地考察学习,寻找、对接脱贫帮扶项目。争取了一批妇女创业发展项目,惠及多名贫困妇女。

3、整合资源,社会力量助力巾帼脱贫

市妇联督促指导各县区成立女企业家协会,通过她们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妇女增收。截至目前,岚皋、平利、汉阴、汉滨、白河已经成立了女企业家协会。平利、岚皋两县女企业家协会近220家会员单位,带动近5000余名贫困妇女就业。岚皋县仅“三彩阁”负责人王三翠一家带动附近60多名妇女生产加工农产品,形成了稳定的供货关系。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巾帼扶志百村行”活动覆盖不够。各级妇联因包联贫困村任务重,这项工作在深度贫困县区、贫困村有重点突破,但市、县、镇、村四级妇联组织“三送、三建、三促”活动还没有整体推进,市妇联在指导督促、协调落实上没有及时跟进。

2、特色产业发展不均衡。妇女手工和巾帼家政是妇联主抓的两大特色产业。目前虽建成巾帼手工制作培训基地,但目前产品研发、订单加工、市场销售刚刚起步,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以草编、藤编、布艺、刺绣等为主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妇女手工艺品,挖掘开发不够、扶持项目太少、产品没有市场、从业妇女收入低等这些实际困难制约妇女手工发展。巾帼家政稳步发展,10个县区家政培训有序开展,但在规范管理、服务提升、品牌培育上还存在准入条件较低,从业人员和服务质量层次不齐等差距。

3、社会力量助脱贫作用发挥不充分。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发动市女企协、市女大学生创业协会、市家协、“康嫂”家政等社会力量开展产业帮扶、疾病救治、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服务,今年虽然有几次大的活动,但在资源整合上还没有形成合力,在活动形式上还比较单一,在发挥作用上还不充分。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继续推广做实“5+1”巾帼脱贫模式,围绕一县一特色,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社区工厂、合作社、女能人等带富帮富作用。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开展以手工、家政、电商、旅游农家乐等为重点的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妇女就业能力。实施好妇女手工艺品生产基地扶持项目,规范建设巾帼手工制作培训示范基地,组织专业团队研发手工艺旅游产品,不断拓展旅游产品种类和销路,为贫困妇女、残疾妇女、社区闲置妇女拓宽就业渠道。继续提升巾帼家政品牌,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全市巾帼家政大赛”;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帮困活动,发挥社会力量助力脱贫作用。依托民生项目在县区毛绒玩具社区工厂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开展“四自”教育为主的女性素质提升宣讲活动,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女工,并组织开展“优秀女工看安康变化”活动。

二是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在全市培树一批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个人),引导广大妇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通过技术比武、技术创新、技能展示等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各行各业妇女在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创新业建新功。督促县区成立女企业家协会,组建全市女企业家联盟,举办“女企业家论坛”;对全市“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经营项目、运营规模、带动贫困妇女就业人数全面调查摸底,充分发挥“妇”字号基地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继续开展以家风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绿化美为主要内容的“安康女子示范农家乐”和“美丽家园”示范村(户)培树活动,全面推行“妈妈卫生检查团”“流动红旗”等好做法,召开培树活动现场会,引导农村妇女在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中,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