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村级党组织处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居于农民群众之中,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只有村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在农业生产方式深入变革、农村经济社会深层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更好地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是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的主要体现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根本任务就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广大群众发挥引领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百姓心中。只有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建设,农村的每一个党支部才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提高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对推动基层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具有重要作用意义。那么,村级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功能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村级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功能。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村级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一头连着方针政策,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中央好精神,惠民好政策,要靠村级党组织这个神经元传递给群众,把群众房前屋后的事办好是职责所系。村级党组织必须通过宣传教育,解难释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从而为群众所理解。
二是村级党组织的“领头雁”功能。村级党组织具有“领头雁”优势,应当好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吸引在外务工的青年返乡创业,在探索致富思路上动脑筋,在带领群众致富、推动本村发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级党组织要学会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和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选准突破口,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发展思路,逐步达到整村脱贫致富的目标。
三是村级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功能。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的扶贫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落到田间地头;精准扶贫任务,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干。村级党组织不仅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同时还以自身的致富实践,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存在的问题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模式,力促基层党组织转型升级。但部分村级党组织淡化政治属性,淡忘政治责任,重物质投入、轻思想引导的问题,导致党组织对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弱化,对党员和群众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减退。
1、党建内容“经济化”,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萎缩。村党支部淡化主业主责,认为党建工作“任务软、内容虚”,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党的建设重视不够,仅仅满足于抓修桥修路、产业发展等有形建设。村干部行政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到县镇跑项目争资金,贴近群众、引导群众的时间少。村级党组织对群众缺乏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各种社会思潮得不到有效引领。
2、组织生活“随意化”,党员队伍软弱涣散。一些村级支部不按章办事,组织生活过于随意化,平淡化,有的过组织生活满足于读书看报、传达文件,方式方法陈旧单一,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有的注重表面落实,长期以安排工作代替组织生活,党内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规范、不严肃的问题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村党支部对党员的去向动态不掌握,对党员的思想状况不清楚,对党员的建议意见不采纳,对党员的愿望诉求不知情,导致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不强。
3、联系群众“程式化”,党组织影响力下降。自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以来,村干部很少主动提供服务,其身不贴近群众,其心不牵念群众;一些村干部处理基层矛盾纠纷存在“生、冷、硬”现象,对工作马虎应付,在处理问题时畏首畏尾,导致矛盾越积越多,越级越深,使群众意见越来越大;有的追求私利,打自己的小算盘,不惜损害群众利益,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导致农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感情淡漠,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
三、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重经济建设、轻党建工作,有的仅仅是“嘴上抓党建”、“纸上抓党建”。二是投入精力不足。虽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文减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并未根治,很多会议通知镇主要领导参加,各级调研检查活动频繁,都要求镇主要领导陪同。
2、村级带头人队伍不强。一是文化素质偏低。村党支部书记大多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在接受新鲜事物、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方法等方面,明显欠缺。二是政治觉悟不强。部分村干部自恃贡献大、资格老,对组织谈条件,讲要求;个别年轻村干部头脑灵活,经济条件好,群众感情淡漠。
3、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不到位。一是整体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存在“一高一低一少”的现象,即平均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偏少。二是党员纳新质量不高。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业务不熟,农村很多青壮年群众错误的认为入党会分散精力,不愿入党。三是党内组织生活落实不到位。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三会一课”制度不规范、专题组织生活会不严格、党员先进性承诺和民主评议流于形式等问题。
4、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严重弱化。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生命线。部分村级干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束之高阁,思想上不重视,甚至不敢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有的对群众疏于管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空洞、方法老套。加上部分农民受“小富即安”等传统小农思想影响,观念上比较保守,生活中安于现状、生产上不思进取,存在“等、靠、要”等不良倾向。
四、加强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的思考
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羊,在发展农业生产、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工作点多面广,工作任务繁重。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各项工作很难高效有序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目标很难如期完成。
1、完善责任体系,在履行职责中提升政治责任。从严治党,从抓主体责任做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应制定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集中整治,消除“软肋”、补齐短板。积极采取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建立整顿工作台账,实行转化一个销号一个。对村级管理混乱、矛盾纠纷集中的,理清问题、将矛盾化解掉;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黑恶势力活动猖獗的,依法严厉查处;对仅靠镇村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派专门工作组进驻帮助解决,形成常态化整顿机制,避免“一阵风”、“走过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2、严肃组织生活,在锻炼党性中强化政治功能。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针对当前党内组织生活不正常的问题,应当督促镇党委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握政策、靠前指挥,把责任担起来、把工作做到位。要给村党支部书记教方法,帮助他们熟悉政策、明确程序,开好会议、抓好整改。以党性教育锻炼、民主议事决策、研究落实工作等方面为内容,深入推行农村党员“定期活动日”制度,督促县级领导和镇党委书记带头参加和指导所联系村支部的党员“活动日”,并作点评、提要求,引导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切实把严的意识立起来、把严的规矩建起来、把严的风气树起来。镇村可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对群众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计发交通补助和误餐补贴。通过严格党内生活基本制度,强化党性锻炼,进一步洗涤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帮助党员干部修正错误,分清是非,聚焦正能量,消解负能量,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等工作;通过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激发党员内生动力,增强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
3、加强队伍建设,在示范引领中凸显政治功能。十九大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抓好班子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起“选、育、管”制度,拓宽选人渠道,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重点在务工经商创业能人、现任在岗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及复退军人、机关优秀年轻干部里好中选优;以村级组织运转、村级事务决策、为民办事服务为重点,制定简单明了、务实管用的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和村干部履职行为规范,为村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推行“双述双评双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村干部报酬待遇和进退流转相挂钩,增强村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加强监督惩处力度,对村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按照正职1:1、副职1:2的比例,采取培训培养、帮带培养、见习培养、试岗培养等方式,解决好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组织党员通过悬挂“共产党员户”门牌、参加组织生活和村上会议时佩戴党员徽章、在党务公开栏公布个人基本信息等方式,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将党员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带头易风易俗、先进性承诺践诺情况和评诺格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以及其他先进事迹通过党务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开展示,定期进行评比表彰,鼓励党员创先争优。
4、扎实为民服务,在优化服务中彰显政治功能。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鲜明主题,也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途径。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服务好了,才会讲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要读懂群众“期盼”,把群众期盼当作服务群众的“第一信号”,充分尊重民意民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满足群众意愿,让基层党组织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中以“有为”做到“有位”,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建立完善村级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定期深入走访联系农户,开展结对帮扶,从涉及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上学就业,行路住房等具体问题抓起,细致入微地体察民情,深入把握社会发展态势,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强化群众思想引领,建立经常性教育培养机制,深入抓好基层党员干部暨新型农民大培训行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高思想理论素质,自觉拥护党、跟党走。
党组织最基层的党支部,舞台虽小,唱的却是事关党的形象、农村发展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戏。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共同奋斗、脱贫攻坚的强大正能量,为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汉滨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