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二,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反映区域性公共卫生妇幼卫生项目效果,是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为指导做好妇幼卫生健康工作,本文对2018年安康市妇女儿童健康信息数据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来源
全市2018年各县区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包括:孕产妇保健和健康、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非户籍人口儿童与孕产妇健康、妇女病常见病筛查、婚前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职业机构与人员情况等7大类相关信息数据。
数据时限为自然年模式,即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数据统计方式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区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逐级上报,数据采用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分析
(一)出生人口状况。2018年,安康市户籍活产数24523人,较2017年减少4123人,其中男性12671人,女性11851人,性别不明1人,男女性别比约为107:100。
从表1各项指标看,2018年,我市活产较2017年下降幅度较大,表明全面二孩政策未达预期。男女性别比较2017年缩小明显,已达到正常范围,说明我市打击“两非”工作成效显著。
(二)孕产妇保健和健康状况。2018年,我市新增户籍产妇24303人,各服务指标数见下表:
从表2各项指标看,我市孕产妇保健服务指标有升有降,但与2017年比较,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特别是随着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持续实施,产检率、住院分娩率均常年保持在98%以上。2018年,陕西省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服务项目继续在我市5个县试点,旬阳、汉阴、白河、紫阳、平利等县为孕妇提供免费的21-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及超声检查,产前筛查率较2017年上升6个百分点,提示我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以落实妇幼健康项目为抓手,加强人群宣教,夯实服务质量,继续保持和提升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受二孩政策影响,高龄、高危、二剖产妇增加,全市平均剖宫产率较去年上升明显,部分助产医疗机构达50%以上,应进一步提高助产医院产科服务能力,推广无痛、导乐等分娩方式,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相关孕产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2018年,我市户籍孕产妇死亡3例、非户籍孕产妇死亡1例,死亡率12.23/10万,控制在国、省平均水平之下,达到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目标要求。孕产妇死亡率较2017年有所上升,存在可避免死亡现象。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做好市、县、镇、村四级妇幼保健网络和急危重症孕产妇转诊网络,落实好高危孕产妇筛查、“五色”管理、分级管理等制度,建设好各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面保障好母婴安全,努力实现“儿童优先,母亲安全”。
(三)围产儿状况。2018年,安康市共出生低体重儿576例、巨大儿575例、早产儿465例,围产儿死亡46例,其中死胎死产22例、0-6天死亡24例。表3中显示,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儿较去年增多,死胎死产和围产儿死亡较去年减少,提示我市应继续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特别是孕期营养管理,降低低体重儿和巨大儿发生率,并继续保持和提高孕期监护与服务水平,尽早发现胎儿问题,减少围产期死亡。
(四)儿童保健状况。2018年我市共有7岁以下儿童201442人、5岁以下儿童151001人、3岁以下儿童96458人、新出生24523人,其中接受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193615人、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估144059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92702人、新生儿访视24018人。
从表4各项指标来看,我市儿童保健服务指标有升有降,但较去年总体保持平稳态势。5岁以下儿童中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肥胖比例较去年有所上升,一方面提示基层儿童健康检查质量较以往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筛查出儿童生长发育问题,另一方面基层对于儿童健康问题的干预指导能力仍显不足,仍需进一步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新生儿访视率较去年有所降低,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夯实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分工和奖罚措施,并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流动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有人管、管得住。母乳喂养率较去年有所降低,提示各级助产医疗机构要巩固好爱婴医院建设成果,通过孕妇学校、微信等平台持续开展“母乳喂养好”等宣传教育。
(五)儿童死亡状况。2018年,安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81例、婴儿死亡52例、新生儿死亡27例。
从表5各项指标来看,各年龄段儿童死亡率较去年有所下降,控制在国、省要求之内,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目标要求,但早期新生儿死亡仍排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列,占比达29.63%,且大多数属于可避免死亡。提示我们随着分娩量和急危重症孕产妇的增多,各级助产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建设,增加基础和急救设备配置,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创造条件减少新生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意外死亡所占比例仍然较大,提示我们要继续加大学龄前儿童安全知识宣教力度,并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维护儿童生命健康。
经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对照,发现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存在部分漏报,死亡率低于全国、全省儿童死亡监测平均水平,提示我市应进一步规范儿童死亡上报流程,加强监测质控工作。
(六)妇女常见病筛查情况。2018年,安康市20至64岁妇女共643103人,其中应接受常见病筛查245108人,实际筛查183518人,筛查率74.87%,其中宫颈癌筛查56085人、乳腺癌筛查6012人。共发现妇女常见病患病31859人,患病率17.36%,疾病占比顺位分别是阴道炎患病率9.81%、急性子宫颈炎患病率6.24%、子宫肌瘤患病率0.53%、乳腺癌患病率149.70/10万、宫颈癌患病率33.88/10万、尖锐湿疣患病率1.63/10万,卵巢癌筛查仅个别县区开展,患病率1.09/10万。提示我们一方面要加大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广大妇女自我保健和保护意识,预防性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妇女病查治工作,对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同时,要结合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母亲健康工程、安康市女性宫颈癌健康促进项目等进一步夯实妇女病普查、防治的范围和力度。
(七)婚前保健情况。2018年,我市结婚登记人数31944人,接受婚前医学检查29212人,检查率91.45%,接受婚前卫生咨询28904人,咨询率90.48%。累计检出疾病3889人,占比13.31%,其中内科系统疾病占60%以上。对影响婚育疾病提出医学意见127人,占比0.43%。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做好婚检的宣传、动员、引导工作,把“婚检”、“孕检”和“补服叶酸”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筑牢出生缺陷第一道防线。同时,提示我们关注未婚青年男女健康状况,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八)计划生育服务情况。2018年,累计开展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3511例,按所占比例排序如下:负压吸引术30.83%、放置宫内节育器29.80%、取出宫内节育器27.36%、麻醉流产9.75%、药物流产4.93%、输卵管绝育1.72%、钳刮术1.07%、放置皮下埋植0.14%、取出皮下埋植0.08%、输卵管吻合术0.01%,另发放避孕药具120683例次,全年未发生感染、子宫穿孔、肠管损伤、膀胱损伤、人流不全等,提示我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应提高技术水平,让安全贯穿始终。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指标有待核实。2018年,安康市虽然较好的完成了国、省下达的各项妇女、儿童健康项目指标,但是通过源头质控发现部分县区、镇村的孕产妇保健服务数量、儿童保健服务数量等存在明显虚报,高估了保健服务的水平;儿童死亡数量等漏报情况没有明显改善,低估了儿童死亡水平。
(二)基层妇幼专干能力不足。一是部分镇卫生院专干少数专干缺乏责任心,对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未进行核实;二是妇幼专干队伍不稳定,更换频繁,导致数据收集缺乏连续性,存在漏报和多报现象;三是技术能力不足。
(三)信息系统运行不畅。各县区、镇、村(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对接,特别是对流动人口健康管理,多存在漏管、漏报和重复报送现象。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妇女儿童健康信息是反映妇幼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是各级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管理中要认真负责。要加强县(区)、镇、村妇女儿童健康体系建设,稳定妇幼专干队伍,保证信息工作连续性。
(二)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市、县、镇、村要面向信息人员开展逐级培训,规范各种各类原始登记,定期对上报数据进行核实,并将妇幼信息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三)加强质控,确保真实。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尽快开发和利用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定期开展以活产、死亡等漏报调查为重点质量控制工作,从各个环节、各个渠道了解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切实保证数据质量。
(作者单位:安康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