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2期/改革与创新/内容详情

旅游扶贫开启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谢承海发布时间:2019-05-2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习近平指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破解集体经济空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难题。近年来,四季镇天坪村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旅游扶贫为核心、以“三变”改革为驱动,统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农村产业发展、探索经济改革、改善乡村治理、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形成了旅游牵引、多业融合、区域联动的统筹发展路径,实现了由整村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的华丽嬗变。

  一、天坪村旅游扶贫统筹发展的基本成效

  (一)围绕整村脱贫摘帽,村级发展建设成效显著。在聚合资源壮大乡村旅游的同时,投入1100余万元,统筹推进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卫生、保洁等公共服务,大力整治人居环境,2017年天坪整村脱贫摘帽。2018年,预计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9233元,同比增长9.9%,其中以杨家院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超过320万元,人均增收2800元,实现了由脱贫向振兴的快步演进。

  (二)建设旅游综合体,形成了“旅游+”产业聚合效应。聚焦聚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龙头,引领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农耕体验、休闲观光农业快速跟进、蓬勃兴起,以杨家院子为核心、多业融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天坪村的立村富民之业。2018年,杨家院子及周边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创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1200余人通过兴办产业、流转土地、入股合作、订单销售、务工就业被嵌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夯实了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

  (三)探索实施“三变”改革,打破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壁垒。积极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通过入股推动资源向旅游产业集聚,全村1159名股东共同持股1790.4万元,通过持股分红把贫困群众嵌在旅游产业链上,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实现了旅游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稳定增收的“三赢”。2018年,股份合作社实现收入22.8万元,天坪村贫困户人均可分红259.48元,村集体分红11.3万元。

  (四)深化基层乡村治理,营造了高效和谐的发展氛围。以全省首个非遗文旅小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发掘“九佬十八匠”地方民俗、杨氏“忠孝仁义”杨氏家风以及巴文化,建成岚皋巴山非遗小镇乡愁馆1座,相继举办“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第八期培训班学员结业面花展1次、巴山豆腐制作技艺培训1期以及旅游扶贫系列活动3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创新“党支部+道德银行+爱心超市”机制,激发党员、贫困户和普通群众争先创优动力,民风乡风持续向善向好。

  二、天坪村旅游扶贫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统筹规划,三规合一绘蓝图。按照“巴山样子、杨家院子”的品牌定位,实施“三规合一”(乡村旅游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脱贫攻坚规划),完成了杨家院子概念性策划和修建性详规编制,把基础设施项目、业态功能划分、产业分区布局、利益链接贫困户增收机制充分融合,打造“四合院”高端民宿、地方风味餐饮、“九佬十八匠”民俗文化,感受“忠勇刚烈”巴山风情,营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独特体验。

  二是统筹资金,多措并举抓投入。县长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办公会议,分管县长每周一次督办,杨家院子一天一个样。发改、财政、文旅、交通、水利、扶贫、电力、环保、招商各部门一起发力,通过财政投入、招商引资、金融支持、民间投资等筹措资金1.5亿元,建设完成了车行大桥、仿生吊桥、山林步道、忠义广场、玫瑰园、休闲步道、主题花卉园、古井节点、景观河堤,109户民居和农家乐相继改造提升,并陆续建成民宿园、民俗馆、停车场、广场等一批基础配套工程。

  三是统筹产业,一业引领百业兴。推进“旅游+”产业扶贫模式,打造一业承载、百业融合的增收“航母”。实施“旅游+工业”,围绕为“杨家院子”农家餐饮提供原料和旅游产品,培育发展了1个食品加工厂、2个茶叶加工厂和1个酒厂。实施“旅游+三产”,以杨家院子为核心,发展高端民宿5家、农家宾馆2家、农家乐38家,培育电商企业6家,成立农家乐协会,构建“山上绿色种养、山下农家消费”产业链条,163户贫困户与农家乐签订产销协议,每年定点购销农产品170多万元。实施“旅游+农业”,发展以晚季节青翠李为主的林果采摘园1500余亩、林下魔芋1000余亩、中药材550亩、种植蔬菜140亩,发展养猪专业户16户、养羊专业户6户、养鸡专业户8户,初步形成了山上产业园、山中林果园、山下花卉园、户院农家乐、沿河亲水游的农旅融合立体发展格局。

  四是统筹落实,上下联手聚合力。县上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脱贫攻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扶贫、发改、旅游、财政、国土、住建等部门为成员的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为天坪村创新试点工作把关定向、统筹政策、整合资源、破解难题,先后27次召开办公会议、现场协调督办推进创新试点工作落实。镇上成立景区管委会,进驻杨家院子现场办公,协调化解矛盾、优化建设环境、推进项目落地。村上成立了旅游景区管理公司,实行统一规划开发、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登记收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品牌营销,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县镇村三位一体、分工协作、高效推进,为天坪村旅游扶贫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提供了坚强保证。

  五是统筹效益,三变改革惠民生。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内所有土地林地资源、乡村旅游资产和各类扶贫帮扶资金整合作为股本金,以独立法人身份开展资产运营管理,优先发展旅游相关产业。股份设置中,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资金单独设置为旅游股,村内户户持有、人人受益。目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投资140万元建设旅游集散中心1处,投资151.15万元建设民宿小院3处,投资200万元建设200千瓦光伏电站1座,投资80万元入股参与嘉瑞祥农产品开发公司、康农中药材种植、富森林业、民丰魔芋等4家农业企业的休闲农业园区经营,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为了推动全村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天坪村旅游扶贫统筹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党政主导是前提。旅游扶贫项目的规划、实施,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统筹各方面资源,打通部门合作渠道,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乡村旅游发展才能全面升级,旅游产业统揽的牵引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二)选准项目是基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项目精准是发展的基础。对于资源匮乏的贫困村来说,没有合适的发展项目,发展“无能为力”,久而久之丧失了发展的信心,是部分户致贫的主要原因。通过旅游发展,打造一个平台,让广大农户各尽其力,激发信心和能动性,才是长久之计、治本之策。

  (三)培育主体是核心。一个好的经营主体,是实现集体经济发展的坚强依靠,是贫困户“红利”的来源和基础。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解决了村“两委”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体制障碍”,成为旅游统筹扶贫和“三变改革”的核心。

  (四)利益分配是关键。让群众真正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既要避免“冷热不均”,又要力戒“平均主义”,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充分考虑了村情、户情实际,让人人做“主人翁”,人人做“经营者”,人人在发展中得实惠。

  (作者系四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