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2期/调查报告/内容详情

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工作调查

作者:张明泉发布时间:2019-05-2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一、基本情况

  安康市财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是由市、区财政出资吸收民营股东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国有控股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29日,专业从事融资担保服务。公司通过9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12.03亿元,资产总额16.26亿元,净资产13.16亿元,担保能力120亿元。公司依托县区财政部门(股东)实现了担保机构和业务全覆盖,共设立了3担保工作部和10个分公司,融资担保实力居陕西省同业前列。近十四年来,安康财信筚路蓝缕,积极搭建银政企保关系桥梁,始终以服务区域内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工作为核心,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杠杆作用。

  安康财信担保业务覆盖九县三区,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建筑、服务、物流、商贸、医药等各行业。截止2018年12月底,累计为区域内204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3784笔,担保金额205亿元,期末在保户数326户,在保余额31.93亿元,通过公司担保贷款使企业累计新增收入近215亿元,累计新增利税近70亿元,累计创造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3000个,累计带动25268个贫困户78465人稳步脱贫。公司已成为我市中小微企业、“三农”和产业精准扶贫脱困融资主渠道,树立了良好的行业信誉,担保业务连续九年位于全省担保机构前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主动作为,为民企稳定发展保驾护航。认真做好贷后管理,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企业产生困难的原因,正确区分经营性和流动性困难,千方百计寻找化解风险和担保扶持措施,确保民企稳定发展。2018年为255家民营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1.09亿元,坚持不抽贷不断贷,全年通过委贷倒贷代垫等方式直接支持企业53户,资金6.89亿元,帮助一大批企业渡过难关。发挥民营股东商会或商圈沟通协调作用和“人地两熟”信息优势,通过民营股东入股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带动民营股东身边的商会商圈获得融资支持。加强与民营担保机构丰源融资担保公司合作,通过构建公司与民营股东联合开展担保业务合作机制,保持与区域小微、“三农”、“双创”企业的天然联系,提升公司业务覆盖面。

  提升服务,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门槛。一是全力做大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担保贷款户数和金额;实行差别化费率政策,小微企业年化费率不超过1.5%,一般保证业务担保收费按年1%一次性收取,免收风险保证金,2018年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900余万元。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政府主要领导关于降费让利的要求,加大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经公司六届五次董事会决议,自2019年3月21日起,对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和“三农”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贷款、用于企业经营的个人贷款担保再降费,年化担保费率按照1%收取,不再收取保证金、评审费。二是提升服务,改进反担保管理。在担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取消不动产反担保抵押要求,对符合条件的200万元以下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措施,减轻企业负担,2018年公司专人办理不动产反担保抵押登记手续80余户,免除抵押登记费用1.2万元。三是积极构建“政银企保”沟通协调机制,用好小贷典当等融资组合拳,引导企业降低倒贷转贷“过桥资金”融资成本,2018年累计帮助100多户企业200多个项目完成“无缝”续贷倒贷帮助企业实现续贷,渡过难关。

  创新驱动,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创新授信模式,打好融资组合拳,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做好开发性金融返乡创业促脱贫攻坚安康试点工作,累计为14个返乡创业项目提供担保贷款2.75亿元,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了安康市开发金融支持返乡创业促进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工作案例,向全国推广,并在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现场会并做交流发言。积极创新扶贫担保模式,推动陕煤集团出资5,000万元设立汉阴专项扶贫基金并按照“五五比例”分担风险开展业务合作,促使10个扶贫项目落地。加快苏陕扶贫协作担保贷款推进工作,累计评审项目17个,承诺担保金额1亿元,其中11个项目6,900万担保贷款已经放款。按照市政府决定苏陕扶贫协作担保基金转增公司资本,合作金融机构将由长安银行一家扩展至在安所有金融机构,拓宽了苏陕扶贫协作项目融资渠道。作为汉滨扶贫国企合力团成员单位为汉滨域内72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9亿元,直接带动贫困户新增就业14,971人,引导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增收、代种代养等方式带动22,913个贫困户96,839人稳步脱贫。

  一企一策,制定科学有效风险化解方案。风险防控始终是政府性融资担保的“生命线”。公司将存量业务划分为三类,分类施策,一户一策。一是单户1,000万元以下小微、“三农”项目,积极推进转化为新型政银担业务。二是成长性和龙头企业担保项目,关注现金流及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引导各类基金投入,降低企业负债和融资成本,扶持培育为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以产业龙头企业为风险控制核心,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深度融合的产业联盟发展模式。三是对于盘活无望的企业,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代偿,依法行使抵(质)押权,按照“穷尽追索”原则,实施诉讼追偿。四是强化风险处置和追偿主体责任,加大法院、房管、国土、银行等部门协调力度,加快诉讼执行和抵质押资产处置进度,全力回收资金,降低不良担保贷款余额。2018年实现代偿货币回收32户5,614万元,化解处置风险项目19户1.16亿元,实现追偿收入322万元,成效显著。五是完善七级风险准备金制度,收到白河风险代偿项目财政救助资金163万元,公司七级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35,140万元,积极争取中省市1,756万元专项补偿资金扶持,公司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

  开拓创新,稳步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落实《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建立安康特色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第九次增资扩股,力争2020年实现资本金20亿元。依托市县财政建立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分公司的设立,完善法人治理,分公司总经理实行聘任制,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建立专业团队,实行分级授信和分级评审管理,全力做大小微企业和“三农”担保业务量和户数,目前已有8个县区分公司获市金融办批复,即将挂牌运营。西安分公司和高新分公司先行先试,在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上为县区分公司规范运营提供了示范效应,公司融资担保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18年九县三区(汉滨、高新、恒口)担保贷款9.91亿元,占业务总量的41.07%,在保余额15.74亿元,借力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陕西省再担保公司新型“政银担”合作,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支持小微和“三农”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型“政银担”业务合作落地生根,积极推进新型政银担业务开展,目前已向省再担保申报备案项目86个,金额2.6亿元,成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样板。

  安康财信担保公司连续8年获得市政府通报表彰,2016年被省政府评为“先进金融单位”,2017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荣获市委市政府“安康市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荣誉称号,被评为“优秀融资担保公司”。

  二、存在问题

  一是县区财政困难,部分县区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的增资扩股资金难以落实,市政府确定的2018年增资扩股计划部分县区没有完成,不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全市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县区分公司管理体制亟待破解。公司成立宗旨就是通过市县财政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抱团做大担保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实体经济。目前,部分县区分公司负责人政企不分,职责权限不清,管理责任履职不到位,职务职级和薪酬待遇不明确,造成业务推进极为困难。三是融资环境日趋复杂,实体企业效益下滑,发展信心不足,资金资产错配致使流动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银行惜贷、拒贷、抽贷、断贷已成常态化趋势,担保贷款风险隐患突显,加之代偿诉讼项目情况复杂,依法追偿进度缓慢,公司风险管理压力剧增。四是职工薪酬水平低,承接的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愿直接承接的次贷业务,工作压力较大,要选聘到人岗相适的人才非常困难,自身培养的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队伍建设不能适应公司发展需要。

  三、工作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在中省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构建、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县域机构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专注小微和“三农”、“投贷担”联动构建持续融资机制等方面同步发力,推动公司转型发展。

  坚持把体系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在样板领航、谋求跨越上持续推进。按照《安康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认真做好2019年第十次增资扩股工作,全力争取中省融资担保基金投资,拓宽县区增资渠道,积极推动通过市场化方式筹措中长期资金注资,由县区分年度回购,缓解县区财政压力。加快县区分公司组建工作,按照政企分开原则理顺分公司管理体制,加强县域机构能力建设,简化评审流程,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推行县域新型政银担业务评审坚决去行政化,构建权责利对等具有安康特色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全力提升财信担保的覆盖率和满意度。

  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第一责任”,在服务企业、支持发展上全力以赴。一是积极发挥担保“撬动”作用和深耕安康小微企业多年的优势,完善机制控制风险,提升担保能力,大力支持小微、“三农”、“双创”企业和扶贫等普惠金融领域,全力推进1,000万元以下“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开展。二是支持成长型企业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开展“投贷担”联动试点。对主业突出、有自身优势产品、财务基本健全、团队稳定,授信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成长性企业和龙头企业,严格担保贷款资金用途管理、密切关注现金流及该企业上下游的发展情况,实施全产业链授信,构建产业联盟发展模式。发挥担保、投资、资产管理的综合优势,积极推动设立安康绿色投资有限公司和安康绿色基金,谋划构建创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努力构建起小微担保、成长性企业担保到产业“投贷担”联动的持续性融资支持体系。三是要大力推广PPP项目及加大县域融资平台公司支持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四是积极争取中省扶贫政策资金支持,联合中省县区对口扶贫单位和金融机构积极开发产业扶贫信贷产品,扩大财信担保扶贫授信,通过农业园区辐射企业带动和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增收,建立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把引用人才作为“第一动力”,在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上大胆探索。下大力气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实施人才“鸿雁”工程,创新人才引进和育留模式,加快构建市场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全员绩效考评体系,探索实施薪酬福利增长机制。构建完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从中省市产业政策、行业监管法规、公司制度、行业专家专业讲座和公司业务实务操作等方面全面培训。发挥人才在支撑发展中的关键要素作用。

  继续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秉持“专业、价值、融和、责任、创新”理念,脚踏实地、务实创新,书写安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安康市财信担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