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2期/脱贫攻坚/内容详情

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 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感

作者:吴 平发布时间:2019-05-2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水利系统凝心聚力、以干克难,全力推进以饮水安全为重点的各项水利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部调研组认为“安康的水利扶贫工作在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做到了政治站位高、责任夯的实、推进措施硬、建设标准高、管护机制活、综合成效好,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带头创新的作用”。

  一、基本成效

  (一)项目建设推进快。依据全市水利扶贫规划,按照基础设施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推进安排,逐村逐户精准对标,逐点逐人夯实责任,细化任务清单,优化施工组织,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保证每年度的建设任务都能按照时间节点提早完成。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建成饮水安全项目1647处,受益人口达120.2万人,92%的贫困村和98%的贫困人口已实现饮水安全达标,各县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已接近或超过90%,镇坪县达99.73%。从受益面和满意度来看,广大农村群众从水利扶贫中真真切切得到了实惠。2019年计划建设的717处脱贫攻坚饮水安全项目目前已完工278处,完工率达39%。同时,小水、水保、防洪等项目的实施和生态渔业为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保障产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工作创新亮点多。在项目建设方面,创建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示范村的作法入选“中国水利记忆.2018.基层治水经验”。规模水厂“五有”和入户工程“三有”以及水源保护“四有”的建设标准得到水利部和省厅的充分肯定;在运行管理方面,积极推行“量化赋权”改革试点,探索完善“4+1”管理格局,省水利厅发文在全省推广。水利部扶贫包联的重庆丰都县以及西安、咸阳、汉中、铜川、延安、西咸新区等地先后来我市考察学习水利扶贫工作。同时,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项目建设和护河、管水工作,促使其直接增收的作法得到肯定和推广。

  (三)综合考核评价好。推行脱贫攻坚行业考核排名以来,我市在省水利厅组织的历次考核评比中始终位居前列,2017、2018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市水利局先后5次作为唯一地市代表就水利扶贫作经验交流,《中国水利报》《陕西日报》以及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就安康水利扶贫进行广泛报道。水利扶贫、河湖长制、防汛抗旱、水利景区等多项工作的全省领先,有力支撑了安康水利工作综合考评全省“两连优”的取得。多数县区水利扶贫工作在县级部门中保持领先位次,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基层干群的普遍认可。考核成绩和群众口碑成为对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高强度、超负荷工作的基层水利干部的最好褒奖。

  二、主要措施

  (一)紧扣重点抓统筹。坚持把水利扶贫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围绕全市整体脱贫的大目标来聚合力、抓统筹。一是统筹目标任务。工作重心向水利扶贫倾斜,主攻方向向饮水安全聚焦,精锐力量向贫困村集中。在总体目标上既保证底线任务的完成,又抓好助力产业工作的跟进。在饮水安全上既重视项目建设的标准化、精细化,又重视内业资料的模板化、规范化,对包联帮扶、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护河管水等工作统筹安排、有序推进;二是周密安排部署。依据总体规划及行动方案,分年度下发任务及责任清单,出台《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六条意见》等系列文件。每年召开水利扶贫部署性会议都在4次以上,持续开展“春季攻势”“百日会战”等活动,通过环环紧扣的安排部署促使各项工作按照节点稳步推进;三是整合攻坚力量。调配系统内一切资源力量打总体战,仅2018年市级核查就抽调近200名干部入户抽查达17284户。部分县局返聘退休工程师和聘用未就业大学生有效解决干部力量不足的问题。技术力量常驻一线,宣传力量鼓劲加油,形成了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局面。

  (二)健全机制助落实。一是分工协作机制。局党组定期研究水利扶贫工作,班子成员每人包联一个深度贫困县区,深入实地巡察督导。相关科站认领具体任务,以正式文件明确责任人员、工作要求、完成时限;二是督查暗访机制。市局领导每年对水利扶贫至少进行一轮全面的调研督导。局扶贫办不定期组织、积极配合基础设施协调组开展督查暗访,分县区下发书面意见,明确整改要求并跟踪督办。先后对4个县区进行约谈;三是考核奖惩机制。制定水利扶贫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对示范工程创建、“量化赋权”改革、整合资金争取等工作合理赋分,客观评价各县区工作成效,对排名靠后的通过组织观摩交流让其口服心服。

  (三)示范引领促均衡。一是组织示范创建。开展“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示范村”创建活动,出台《安康市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示范村创建标准》,从规划布局、运行管理、水源保护等10个方面细化创建标准,按照每年度100个示范村的目标组织创建,在不同区域树立整村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并规范管理的样板;二是严格质量把控。坚守质量底线,树牢精品意识,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及相关规范组织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规模化水厂做到有标准厂区、有净化设施、有办公场所、有监控措施、有厂区绿化的“五有”标准,涌现了平利闹阳坪、镇坪上竹等一大批精品示范工程;三是加强观摩交流。共组织3次全市性现场观摩活动,县区之间也主动加强交流互动,形成了比学赶超、全力冲刺的攻坚势头和实干担当、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促进各项工作均衡进展。

  (四)多措并举筹资金。资金始终是影响工作推进的关键因素。前期主要通过中省争取、银行贷款、县区整合、企业垫资的“拼盘”形式解决资金需求。在银行贷款收紧后,我们同县区本着目标一致、责任共担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促使省级相关部门在2018年按照“三年滚动计划”将我市4.3亿脱贫攻坚饮水安全项目资金一次性下达,其中对4个深度贫困县区的资金支持占到全市的59%。在市局组织4个深度贫困县区前往省厅汇报对接后,争取省级相关部门2019年度超计划下达我市脱贫攻坚饮水安全项目资金4074万元。同时,通过向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汇报,争取到部分省级扶贫专项资金用于饮水安全建设,为整体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强化运管保长效。以切实提升农村群众在水利扶贫中的获得感为出发点,在项目建设任务极其繁重的情况下,坚持探索完善农村供水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在推行“四种模式”和“供水协会+管水员+X”的基础上,联合市委改革办下发《安康市农村供水工程建后管理“量化赋权”试点方案》,完成农村供水工程确权1576处,发证1192处,成立农村供水协会893个。制定《安康市城乡供水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意见》提请市政府审定,就产权界定原则、分层管理模式、分类计收水费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就组建供水协会、使用公益岗位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激励性政策,力促全市农村供水管理更加规范。

  三、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政治站位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党中央发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干部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应该积极响应、闻令而动、主动作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是水利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水利干部的应有情怀。只有基于这样的站位和认识,才能做到方向明、干劲足、合力强,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顺应脱贫攻坚大势,不遗余力真抓实干。政治站位不高,工作就会是被动的、应付性的,就不可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启示之二:工作实绩是赢得各方支持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市争取中省资金7.73亿元,按照“能大不小,能联不单”的规划理念,建成一大批质量高、形象好的供水工程并率先探索运行管理机制,安康供水成为全省城乡供水领域的一面旗帜,为赢得上级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加之我市水利扶贫考核始终位居全省前列,通过不同渠道编报的多批次项目计划和市局赴省厅汇报衔接都收到良好效果,2016年至今共争取中省饮水安全资金6.57亿元,资金总额为全省第一。对4个深度贫困县和镇坪县给予倾斜的请求也得到了省厅大力支持,仅给予镇坪县的资金就超省定“三年滚动计划”的85%,有力促使其率先摘帽。

  启示之三:凝聚合力是工作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安康水利多项工作全省领先,多次考核获得优秀,行业形象进一步提升,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水利人因为实干赢得荣誉、得到实惠,也进一步激发了全系统同心同向、合力攻坚的昂扬斗志。就脱贫攻坚而言,大量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繁杂印证资料的梳理准备需要依靠基层干部推动落实。因此,在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上,既不折不扣落实脱贫攻坚指挥部相关要求,又从基层立场出发来考虑保证工作实效的具体措施,遇到问题一起商量分析,需要衔接争取时共同出动,赢得了县区的积极支持配合,全市水利系统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主动性。

  虽然全市水利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面临的任务还很繁重,特别是还存在资金缺口大、进展不平衡、运行管理难的问题需要着力破解,尤其是要通过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的全面建立,让群众真正因水得利、因水受益。一要抓好两个文件的贯彻。《安康市城乡供水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意见》待市政府审定印发后,积极推动相关措施和具体要求的贯彻落实,确保广大群众长久受益;二要抓好三个方面的提升。在力促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如期达标的同时,着力提升供水水质、质量标准和运管水平,确保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各县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三要抓好三项责任的落实。认真贯彻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精神,完善责任体系,聚合各方力量,推动地方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等“三项责任”全面落实。

  (作者系安康市水利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