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4期/经济研究/内容详情

岚皋县域经济发展浅析

作者: 王福根 张习平发布时间:2019-10-22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现以岚皋县为例,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如下浅析。

  一、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近三年,岚皋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0.3亿元、45.7亿元、52.6亿元,增速分别为13.3%、11.7%和11.2%。总体来看,经济规模逐年增大,年均增长在6亿元左右,年均增速为14.4%,高于安康市年均增速(12.2%)2.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速为5.3%,高于安康市年均增速(4%)1.3个百分点,但一产增加值总额只占安康市的6.7%。二产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5%,高于安康市年均增速(11.7%)3.3个百分点,但占全市的比重只有5.6%。三产增加值增速基本与安康市持平,但占全市的比重只有4.6%。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8.4%,高于安康市年均增速(15.5%)2.9个百分点,但占全市的比重只有5.7%。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略低于全市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为13.7%,低于全市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略高于全市水平,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略低于全市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始终处于安康市后三位,GDP对全市的贡献率仅为5.4%左右,人均GDP也低于全市水平,在全省80余个县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9 : 55.8 : 28.3,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 : 56.7 : 30,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产业链条短、关联性不强、融合度不高、规模小、带动效应低。

  三是财政实力不强。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仅占全市的3%左右,财政总支出以年均13%左右的增幅逐年上升,总支出是总收入的9倍,也就是说90%以上的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性支付完成。

  四是农业产业效益不高。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低,“靠天吃饭、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产出率低、价值链不长、附加值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农产品品牌不强,产业效益不明显。

  五是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优。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少,现有规上工业企业结构极不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具有科技含量的规模企业占比较低,而岚皋县域经济增长还是主要靠工业支撑,受区位、交通、信息、人才、科技等要素制约,发展循环工业任重而道远。

  六是服务业发展活力不足。受交通、资源等限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速度缓慢、质量不高,南宫山、千层河和神河源三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景区景点开发单一、经营主体实力不强,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格局尚未形成。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保障能力。一要开阔视野,提高站位。将岚皋县发展置身陕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位置,积极谋划西联成渝、东接赣湘鄂的经济高速通道,逐步构建“放射状”大交通网络,为对外开放提供保障。二要通盘考虑,整体推进。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条件。重点推进安岚高速、G541国道、旅游环线及县乡道路建设,加大农村安全饮水提升、中小河流域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力度,加快镇村电网升级改造和网络全覆盖工程。三要突出特色,重点谋划。跳出县域行政区划束缚,主动承接“大西安”、“大安康”旅游文化圈,积极谋划旅游线路,打造旅游精品专线。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研究县域资源特色和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区域联合,有针对性的超前策划推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为招商引资、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创造条件,赢得先机,精心策划和组织洽谈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方式,争取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二要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积极改善银企关系,规范完善融资、担保平台,有力激活民间资本,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及民间资本的潜能,突破资金瓶颈。同时要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协调好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加强督查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农民增收,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一批辐射面广、牵动力强、效益好的特色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扶持企业开展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二要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县域工业的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其资源优势兼顾自身条件与特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基地。三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现代交通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研发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视发展文化休闲、职业培训、健身娱乐、社会养老、中介服务等生活服务业,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镇化进程。

  (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增加财政税收收入。一要支持“个转企”、“小升规”,对当年建成投产见效并申报为规上企业和现有企业进入统计“盘子”的,分别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要实施小微企业重点培育计划,推行同行业较大企业定点帮助、指导小企业、小企业定点为大企业生产配套的“以大带小”模式,解决小微企业在生产中技术力量薄弱、业务拓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三要完善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合作平台,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解决好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四要全力保障水、电、气等要素供求,对在工业园区投资新建企业,政府负责“三通一平”,并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五)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转型升级。一要注重塑造地域文化。以巴文化为核心,充分挖掘和演绎巴族的历史文化,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文化需求。二要加大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大岚皋”文化旅游经济圈,打造旅游精品专线,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文化品牌。三要坚持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整体营销推广。要从单一景区景点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按照“景城一体”、“产城融合”、“主客共享”的发展理念,突破传统的景区界限,助推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相互渗透,催生旅游新业态,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

  (六)加快特色产业建设,延伸产业价值链条。一要加快建设优势产业。紧紧围绕岚皋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魔芋、茶叶、猕猴桃、葛根、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逐步扶持壮大,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轨道。二要打造“富硒”特色品牌。结合“中国硒谷”区位特点,着力打造“巴山画廊.硒有岚皋”品牌,用“硒有岚皋”品牌统揽全县三大产业,培育一批以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为主的特色富硒食品,不断丰富“硒”文化内涵。三要重点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企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为突破口,突出“招大引强”,力保企业落地,完善后续扶持。在延长产业链条上狠下功夫,让更多的高附加值的“有机”“绿色”“富硒”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为岚皋县发改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