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4期/经济研究/内容详情

“三个经济”在新安康门户区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安康高新区调研组发布时间:2019-10-22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十三五”以来,安康围绕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按照“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实施路径,着力以生态文明理念激活后发优势,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速度增长,实现经济年均增长10.7%,目标责任考核获得“四连优”,多项工作进入“全省一流、全国上游”。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围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做出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把安康打造成为川陕鄂渝“融通枢纽”、陕西向南开放“第一门户”、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物流中心”。

  一、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是一条符合安康市情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我省发展“三个经济”,旨在以开放促发展,加快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三个经济”解决的是生产要素的聚集、配置和流动,枢纽是生产要素的聚集中心,门户是生产要素的配置平台,流动是生产要素的供需渠道。而安康,具备发展“三个经济”的独特优势:

  (一)从文化渊源来看,安康历史上就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安康月河川道及汉江两岸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形成原始聚落,三秦、荆楚、巴蜀等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是我国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安康历史上汉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秦巴茶马古道纵贯南北,“鎏金铜蚕”就出土于此,丝绸、茶叶、中药材等通过古丝绸之路远销西域、波斯等地,现存众多的船帮会馆、教堂遗迹,以及1947年挪威传教士尤约翰在安康拍摄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纪录片,也都是安康历史上开放发展的最好诠释。

  (二)从地理区位来看,安康正在成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安康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陕西向南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地处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圈和西安、重庆、成都、武汉四座千万人口城市的几何中心,具有“一脚踏四省、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是祖国内陆连通西北、西南、东南的重要通道城市。随着安康机场2019年试飞、西康高铁2019年开工和汉江主航道2020年通航,安康将形成“铁路、高速、航空、水运、管道运输”五种现代化通行方式齐备的综合优势。

  (三)从资源禀赋来看,“三个经济”有利助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安康是全国首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全市森林覆盖率65%,素有“生物基因库”美誉;全市54%的土壤达中硒以上水平,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富硒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在境内流长340公里,汉江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丹江口库区每年“北调”90多亿方清水中66%源于安康,是中国最洁净的水源富集区;全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年均300天以上,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均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很多地区都遭受“十面霾伏”的新形势下,生态必将是未来最稀缺的资源,也是安康最宝贵的财富,“三个经济”将加速推进安康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安康将步入收获生态红利的黄金期。

  (四)从国家定位来看,发展“三个经济”是担当发展重任的双赢之举。安康在国家重大战略定位中,属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一方面,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安康最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是安康须臾不能松懈的政治任务。另一方面,贫穷不是生态文明,生态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得到实惠,就会失去动力,也是不可持续的。“三个经济”是以交通枢纽、门户牵引、要素聚集为支撑、进而创造经济效益的新经济模式,摆脱了传统发展模式下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必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因此,大力推进“三个经济”发展,是新安康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接续发展之路,是新时代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必然发展之路,是一条符合安康市情实际、彰显安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以“三个经济”为引领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对推进安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1月,安康市委、市政府着眼“百年大计、安康大事”,抢抓安康即将进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等重大机遇,用前瞻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以“三个经济”为引领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的重大决策,确定将安康国家高新区为核心的60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安康“三个经济”的主要承载区、“三个经济”的核心发展区和“三个经济”的创新引领区,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新安康门户区规划布局的现实基础。一是以安康高新区为核心的区域,正在加速成为安康开放发展的新门户。目前,该区域已有十天、包茂等多个高速进出口,同时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安康“十三五”规划布局,安康新的城市中心、临空经济区、西渝高铁枢纽站点、新的行政中心以及未来的金融中心布局在该区域,这里已成为安康开放发展的窗口、联通内外的枢纽、要素聚集的平台。二是以安康高新区为核心的区域,具备高端规划建设门户区的空间优势。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市可供开发的建设用地集中在高新区及月河川道地区,有利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在用地条件、环境承载和发展空间方面,独具高端规划门户区的比较优势。三是以安康高新区为核心的区域,已是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安康坚持以生态流向引领并兼顾经济流向,大力推进“飞地经济”发展,该区域规划布局的“飞地经济”园区已经初见成效,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快速聚集,已经成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之区和产业招商、项目落地的首选之地。四是以安康高新区为核心的区域,具备推进门户区快速繁荣的创新优势。市委、市政府赋予安康高新区灵活的体制机制,安康高新区近年来持续以20%以上的增速领跑全市,2018年位列全国157个国家高新区第69位,连续实现“三连进”,综合承载力、环境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愈发凸显。

  (二)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的重大意义。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五个扎实”要求,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三个经济”为引领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旨在通过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完善金融、会展、物流、贸易以及通关、服务等功能,大力推动高新产业、高端人才、高级生产要素充分汇聚,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现实路径。“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是安康的发展总纲,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是安康的奋斗目标。以“三个经济”为引领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旨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实现经济总量追赶、质量效益超越、发展模式创新,既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提供“安康方案”,又为追赶超越、绿色崛起提交“安康答卷”,使其成为引领安康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中枢和核心。三是加快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举措。满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三个经济”为引领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旨在强化中心城市功能错位,从严控制江南片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市重心北移,形成“江南片区让人记忆乡愁、江北高新区聚集高新产业、新安康门户区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和中央创新区(CID)”发展格局,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

  (三)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的重点目标。“百年大计、安康大事”必须要有前瞻性,也必须基于现实才能引领未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把门户区建设作为一种经济模式,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增长极来打。如:南通提出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杭州提出建设亚太门户枢纽,成都提出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西安提出建设国际商贸物流、科技教育、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区域金融等五大门户等。而安康,也立足把新安康门户区指向全国、指向世界、指向未来,确定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潜力的方向和定位:一是新经济引领区。以“飞地经济”园区为核心载体,以大数据互联网信息中心、电子信息研发生产中心、数控机床研发生产中心、智能制造总部研发外包中心、国家富硒资源交易中心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为支撑,打造聚集高端高新产业的新经济门户。二是空港经济区。以机场高铁高速综合交通为核心载体,以自由贸易中心、秦巴区域物流中心、口岸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子交易中心、低空旅游观光集散中心等大交通、大物流、大服务枢纽站点为支撑,加快建设空港枢纽经济区,打造内外互联互济互动的对外开放门户。三是新行政中心区。以新的行政中心建设为核心载体,以国际会展(会务)中心、高端人才和科研创新中心、智慧城市体验中心、集团化教育创新中心等现代型、绿色型、智慧型城市地标为支撑,打造彰显秦巴明珠魅力的城市中枢门户。四是现代服务聚集区。以月河和富家河流域为核心载体,以区域金融中心、汉水文化展示中心、生态旅游集散中心、国际购物中心、国际康养中心、中德高级工程师培训中心、西北创新中心等国际化、品质化、生态化新兴业态为支撑,打造要素齐全、人文荟萃的高端服务门户。五是秦巴特色产业区。以五里工业集中区为核心载体,以石泉省级经济开发区、旬阳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两翼,以富硒产品生产、仓储物流、节能环保、苏陕协作项目等特色型、集约型、配套型产业为支撑,打造辐射秦巴、牵引全市的秦巴特色产业门户。按照“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新安康门户区现代经济体系初具雏形,在全市引领带动作用得到显现;到2035年,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全面形成,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到本世纪中叶,成为陕南创新要素最活跃、聚集效应最突出、辐射带动最强劲的核心增长极,成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西部国际门户枢纽。

  三、新安康门户区建设是发展计和长远计,需要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担当持续推进

  对于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对于经济发展欠发达的安康而言,以“三个经济”为引领规划建设新安康门户区是一个超前理念,即是一次产业预演与超前布局,也是在为高质量发展预留空间,并非朝夕之功就能实现,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本人结合调查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以极端负责的态度高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百年大计要经得起百年历史的检验,必须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用国际视野和前瞻思维、聚全球之智和各方之力,高标准编制新安康门户区各项规划体系,系好门户区建设推进的第一颗扣子。要突出机场、高铁、行政中心等核心项目设计与“五大板块”的功能融合,抓好新安康门户区与中心城区、高新区和汉滨区的规划衔接,统筹谋划好门户区规划编制与“三区三线”划定、“城市两规”修编等工作,真正用最高端的规划指导发展、引领发展,厚植新安康门户区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

  (二)要以铁腕整治的力度强化区域两违管控工作。实现新安康门户区稳步开局、有序推进,当务之急是维护公平建设环境,强化辖区“两违”管控,守好匠心绘蓝图的“一张白纸”。要充分凝聚全市上下建设新安康门户区的共识,牢固树立“最大的目标是维持现状”“最大的政绩是减少存量”的理念,动员辖区村组群众争做百年大计的宣传者、推动者、维护者,把“两违”管控与扫黑除恶、“大棚房”清理、生态保护有机结合,重拳整治乱占乱建行为,以公平公正的环境保障新安康门户区高质量发展。

  (三)要以久久为功的使命深度谋划重大支撑项目。立足打造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的产城融合新样板,聚焦市政设施扩容升级、生态环境整治、智慧城市和新型社区、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等重点领域,深度策划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全力以赴挤进中省计划盘子,确保项目储备充分、更迭有序。要瞄准前沿科技和国家重大战略,紧跟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发展趋势,分期分批策划产业链条完整、辐射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招大引强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加快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标杆。

  (四)要以强有力举措推进基础完善厚植发展先机。重点围绕机场如期试航、高铁年内开工目标和新安康门户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强化工期统筹和施工组织,保障项目用地和建设环境,严守质量安全和规划管理,加速提升新安康门户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质高端、衔接顺畅的配套设施体系和产业结构体系,不断提升新安康门户区颜值内涵和承载能力,筑牢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定向的坚实基础。

  (五)要以超前的思维推进土地收储增强发展后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建设用地是保障发展的核心资源。一方面,要集中精力、集中人力攻坚征地拆迁难题,在保障在建项目高效推进的基础上,超前预留更多发展空间,确保项目第一时间落地施工。另一方面,要集中财力推进用地报批,全力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陕南移民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新增建设用地等计划指标,厚植新安康门户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六)要以创新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是高质量发展最先决的条件,更是新安康门户区建设中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面对国家严控政府债务的宏观形势、投资相对审慎的市场环境,必须充分整合各个方面资源要素,在加大政府专项债券争取、加速优质土地资源释放的同时,进一步用市场化的理念开辟更多精准有效筹资渠道,用发展的眼光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建立新安康门户区长效稳健的筹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