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更好地把握改革方向和要求,梳理改革要点与难点,探索改革路径及措施,通过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改革运行情况
工程建设项目分为政府投资的审批类建设项目和社会投资的核准(备案)类建设项目,涉及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此次调研主要围绕企业投资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展开,此项工作主要涉及四个部门,其中县发改局负责项目备案核准,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用地预审、用地批准,县住建局负责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安康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负责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审批。据统计,“立项用地规划许可”经2018年改革优化后,共需14个环节,最少需要申请材料28件,最短审批时间63天(不含土地招拍挂程序45天)。
(一)项目备案核准。发改部门项目备案核准经3个环节(备案申请、现场踏勘、立项批复),需申请材料7件(项目备案申请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行业准入许可证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审查意见、真实性申明文件、其他有关材料),办理时间为5个工作日。
(二)用地预审、用地批准。国土部门用地预审经4个环节(受理、踏勘、审查、批准),需申报资料5件(申请报告书、立项批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其他相关图件/用地边界拐点坐标表、身份证明资料、其他相关资料),审批时间15个工作日。用地批准经3个环节(受理、审查、批准),需申报资料10件(建设用地申请项目宗地图、土地来源证明资料、农用地转用/集体土地征收批准文件、立项批复、建设用地预审文件、规划许可文件、行业管理批准文件、其他必要资料、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其他有关资料),审批时间15个工作日(不含土地招拍挂程序45天)。
(三)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住建部门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经2个环节(申请、核发),需申报材料4件(立项批复、建设用地规划申请、土地使用批准文件及土地使用合同),审批时间为8个工作日。
(四)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审批。环保部门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审批经2个环节(申请、审批),需资料2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申请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规定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50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20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二、存在问题
一是配套政策亟待完善。上级部门尚未明确统一流程和标准体系,下级在执行过程中只能自我设计优化流程,如何合法合规的取消部分前置事项无法把握判定。
二是思想认识仍需深化。个别部门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认识不够深刻,还在用老办法推动工作,行动缓慢,工作滞后。部分业务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不透彻,业务素质不到家,部分审批环节的整合、并联,体外环节的纳入、简化不彻底。
三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贯通各级政府和各级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数据壁垒未打破,各系统数据无法衔接和有效共享,造成审批环节多、资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增加了企业办事成本。平台建设明显落后于改革进程,无法做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
四是限时办理难以把控。供地程序环节多,导致审核缓慢,上报后还需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审查和批准,这一报批进程是基层部门无法把控的。同时,企业用地一般需走招拍挂程序,委托代理公司实施,按规则最低需要45天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地批准和交地时间。
五是同频互动交流不畅。联动机制不健全,信息互换不及时,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商讨联席不到位,工作整体推进成效不理想。部门与企业和服务对象缺乏有效沟通,宣传手段单一,甚至个别部门宣传资料口径不一,导致企业满意度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动真碰硬解决难题。由县营商办牵头,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统筹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指导督促各涉关部门出台相应实施细则,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申请表和申报材料清单,县内所有简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的工作流程、项目申报条件、行政审批时限、办理责任人等内容全部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真真切切破解难题,实实在在见到成效。
(二)固化优化流程细则。严格程序、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优化审批,按照环节不变,进一步缩减材料,力争审批时间压缩至33个工作日(不含土地招拍挂程序45天)以内。发改部门要修订完善“简办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门要制定出台“简办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用地预审、用地批准管理办法”,住建部门要制定出台“简办企业投资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做到改革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靠实压牢责任主体。夯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主体责任,由住建部门牵头,以规划管理、工程建设审批为主线,发改、国土、环保等审批为辅线。积极开展全流程、全覆盖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合并审批事项、调整审批时序、转变管理方式、推行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切实深化“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改革,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20个工作日内。
(四)下沉前移主动服务。发改、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在企业项目招商谈判或企业项目谋划阶段提前介入,对重大项目、复杂项目组织预审,提前开展政策性、技术性准入把关,召集部门开展拟备案项目联合预审,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处于被动。健全区域评估、容缺受理、联合验收等机制。国土部门要加强向上汇报沟通力度,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
(五)便民利企智慧审批。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项目审批窗口,统一受理项目建设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告知所必需的资料,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理。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和手段,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升级工作,打通数据壁垒,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数据网络,融合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只进一门”,为“一枚印章管审批”打好基础,确保紫阳政务服务继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六)亲商尊商务实见效。持续开展简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和解读,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广泛听取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简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为突破,以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争取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同时,各级各部门要跟踪服务,帮助已落地企业解决在管理、经营、发展中的难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平稳增长。
(作者为紫阳县发改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