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1906期/产业建设/内容详情

安康市绞股蓝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 陈扬斌 陈晓虎发布时间:2019-12-24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一、我市绞股蓝产业发展历史背景

  据有关文献记载:世界有13个绞股蓝种(系),中国有11个种(系),平利县就有7个种(系)。上世纪70年代末,我市平利县率先开始研究利用绞股蓝,主要采取切碎经自然晾晒后作茶饮用;1985年,绞股蓝原草出口日本后,经德岛文理大学竹本常松、金泽大学小田岛等药学专家化验,其理化指标居世界同类产品之首,并将绞股蓝命名为“中国平利绞股蓝”;1986年,平利绞股蓝产业被国家科委列入“星火计划”,作为国家研究开发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1988年绞股蓝野生驯化和人工栽培取得成功,人工培育绞股蓝新品种4个;90年代后陆续开发出绞股蓝茶、绞股蓝饮料、绞股蓝养生酒等三大类系列产品;90年代中期,平利绞股蓝在县内人工种植规模达到2万亩;本世纪以来,平利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坚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打造全国绞股蓝第一县,平利绞股蓝产业取得突破发展,面积长期稳定在5万亩左右,2002年被国家列为绞股蓝标准化种植示范区,2004年通过示范区验收,被认定为“中国绞股蓝原产地”,并制定颁布了国内首部省地方标准,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平利绞股蓝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2012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平利绞股蓝”与“平利女娲茶”同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利绞股蓝产业经历了10年的预热——3年的狂种猛挖——10年的低潮。到2005年以后,由于市场因素,绞股蓝价格一度上扬,该产业项目才逐步出现回暖迹象。除平利县外,我市的宁陕、岚皋等县也陆续零星发展绞股蓝产业。目前,全市绞股蓝种植面积稳定在5.1万亩左右。

  二、我市绞股蓝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分布情况。为精准掌握全市绞股蓝产业发展情况,市林业局于2019年5月8日下发《关于做好全市绞股蓝产业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至各县区,经汇总统计各县区上报数据,全市绞股蓝人工种植面积达51512亩,主要分布在平利县、汉阴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等5个县的20个镇办、57个行政村。其中,平利县共有11个镇办、45个行政村种植绞股蓝面积50000亩、占全市总面积的97%;汉阴县共有4个镇、7个行政村种植绞股蓝面积332亩,占全市总面积的0.66%;宁陕县共有1个镇、1个村种植绞股蓝面积500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紫阳县共有2个镇、2个村种植绞股蓝面积为160亩,占全市总面积的0.32%;岚皋县共有2个镇、2个村种植绞股蓝面积为520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02%;汉阴等4县面积仅有1512亩,占比3%,且分布不集中、较为零散。汉滨、石泉、镇坪、旬阳、白河等5个县区均无人工种植绞股蓝。全市野生绞股蓝资源也较为丰富,大部分县区均有分布,尤以平利、宁陕、岚皋为多,全市约为10万余亩。

  (二)基地建设情况。全市绞股蓝产业基地以人工栽培为主,截止2018年底,共发展绞股蓝产业基地面积51512亩、总产量3271.2吨,共涉及20个镇、57个村,其中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镇办8个、种植面积达100亩以上的行政村43个,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24户、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4户。产业发展形式大部分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园区带动发展模式为主,零星种植的农户属极少数,全市共发展绞股蓝茶饮品产业示范园区63个、绞股蓝药品原料产业示范园区1个。

  (三)产品研发情况。全市有3家从事绞股蓝产业研究与开发的科研单位,其中一家是平利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国家事业单位性质)、另两家是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安康北医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社会企业性质)。主要开发的产品有食源性绞股蓝产品和药源性绞股蓝产品2大类,其中食源性绞股蓝产品有10余个品种、药源性绞股蓝产品有6个品种、其他绞股蓝深加工产品10余种。平利绞股蓝加工产品主要是绞股蓝茶(包括绞股蓝龙须茶、绞股蓝叶片茶、绞股蓝龙珠茶、绞股蓝配方茶?、绞股蓝超微粉)和其他绞股蓝制品(绞股蓝保健香烟、绞股蓝可乐、绞股蓝养生酒、绞股蓝香醋、绞股蓝面条等)以及绞股蓝总苷片。市科技部门牵头组织平利县申草园茶业有限公司培育出“平利1号”、“平利2号”、“福音绞股蓝”、“秦龙绞股蓝”四个新品种,建设了安康首个绞股蓝种植资源圃。

  (四)科技支撑情况。市、县科技部门围绕绞股蓝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积极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奖励8项,授权专利60余项;通过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著名植物学专家王少可教授联合开展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绞股蓝生物活性与功能对比分析研究》项目,为开发新一代绞股蓝药品、保健品提供了指标依据。

  (五)产业效益情况。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生产绞股蓝产品3271.2吨,实现生产总值8.03亿元,平均亩产值6000元左右。其中,绞股蓝饮品产值达4.02亿元、绞股蓝深加工(工业)产值4.01亿元。全市共有绞股蓝生产企业(合作社)53家、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企业(合作社)27家,绞股蓝产品营销门店103个。据大数据统计,“平利绞股蓝”产品通过天猫、京东、淘宝等国内知名网站,实现网上销售额超2亿元,专营或代销平利绞股蓝的商户达到1.8万余家,被人民网评选为“网民最喜爱产品”。我市药品生产和食品添加企业采购的绞股蓝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平利,平利绞股蓝市场占有份额达到85%以上。

  (六)产业链融合情况。我市绞股蓝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以生产、加工为主,大部分还处于产业链底端,“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程度不高,产品开发主要以绞股蓝茶饮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带动能力较弱。

  (七)政策扶持情况。目前,市级层面还未出台专门扶持绞股蓝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等有关政策。全市只有平利县出台了扶持绞股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户自愿发展绞股蓝产业,并参照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给予种苗补贴、基地建设补助、门店建设奖补等扶持政策。

  (八)带动脱贫情况。绞股蓝人工种植一次可连续经营五年,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投资成本较小,劳务用工量大,是解决山区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市绞股蓝产业从业农民达4万户5万余人,带动当地1.26万贫困户2.8万人贫困人口增收,辐射带动平利周边的县区发展绞股蓝产业1500余亩,带动0.3万人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路。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绞股蓝产业保持稳中有增、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总体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偏低,市场化、信息化建设滞后,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绞股蓝产业的发展。

  (一)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目前,我市绞股蓝产业发展科技支持水平仅停留在大田种植上,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深度开发、目标市场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没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强有力的技术依托单位,科技手段相对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有限,且基层农林业技术服务人员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质量不高。

  (二)基地标准化、科技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种植环节,生产管理不够规范;加工环节设备落后,加工技术粗放;研发环节仅仅利用茎尖嫩叶做茶,绞股蓝深度利用不够。绞股蓝利润实现主要在精深加工上,要有完整的产加销体系来支撑,依靠市内企业无法推进产业提等升级,需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共同完成。

  (三)发展规模偏小、整体效益偏低。目前,仅平利县具备一定规模,其他县区零星分布,全市整体规模不大,主要以加工绞股蓝茶为主,加工层次低,产品单一且附加值低。而该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种植、田间管理、采摘、生产加工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因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偏高,导致农户和公司的生产成本逐年攀升,整体收益不高,产业发展缓慢。

  (四)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全市绞股蓝种植规模偏小,大部分以种植为主,产业链不完整,处于产业链底端,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因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多数群众对发展绞股蓝产业还持怀疑观望态度。

  (五)产业发展资金缺乏。市场融资难度大,产业发展受规模所限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开拓、体系建设等方面受到资金限制,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目前,仅平利县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该产业发展,而中、省、市均无专项政策或资金支持。

  (六)产品种类单一,市场影响力不够。目前,我市主要生产绞股蓝茶、绞股蓝总苷片两大类产品,虽然平利绞股蓝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不强,而作为药源性绞股蓝产品的总苷片,更是远远低于人参、西洋参、蜂王浆等保健品的知名度。

  (七)深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不高。目前,全市只有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安康北医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从事绞股蓝深加工的企业,且生产工艺水平不高,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生产加工的产品以药源性绞股蓝产品为主,其他类深加工产品较少,新产品研发存在技术瓶颈,市场占有率较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四、产业发展建议

  我市平利县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绞股蓝的原产地,2004年被国家质量总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利绞股蓝内含皂甙、黄酮、多糖类三大物质,有142种皂甙是人生二醇、三醇异构体,以其抗氧化、减肥胖、降血脂、调血压、助睡眠、调节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神奇功效而被称之为“人类福音草”。绞股蓝是我市最具特色,最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为做优做强绞股蓝产业,做响做亮绞股蓝产品品牌,让绞股蓝产业成为我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对绞股蓝产业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全市绞股蓝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绞股蓝产业的顶层设计、指导管理、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改变过去由县区自主发展为按全市统一要求、实施重点发展。

  (二)理顺绞股蓝产业的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前,绞股蓝作为茶饮类,其生产种植环节归林业部门管理,绞股蓝药用加工企业归工信部门管理。本轮机构改革后,茶饮业归口农业农村部门管理,平利县作为绞股蓝茶叶重点县,还专门成立了平利县茶叶和绞股蓝发展中心归属农业农村局管理。建议市政府进一步明确绞股蓝产业主管部门,解决分而治之的问题。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设立绞股蓝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在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设施升级改造、营销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帮助绞股蓝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建议将绞股蓝产业园区纳入市级园区评选认定范围实施奖补,提高园区业主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四)培育绞股蓝产业龙头。在市域内现有从事绞股蓝产业发展的企业中,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予以重点培育,给予相关政策扶持,支持其发展壮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市上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投资安康的绞股蓝产业发展。支持平利建立全国绞股蓝产业联盟,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整合平利县绞股蓝加工企业、安康北医大药物研究所、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等现有资产、资源,组建绞股蓝产业集团,统一品牌,建立一体化的销售网络体系,促进安康绞股蓝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开展科研合作联合攻关。将绞股蓝产业纳入安康富硒产业发展规划,联合安康北医大、安康正大制药公司等技术力量,依托现有的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组建绞股蓝产业研发平台,由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负责指导管理。借助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技术平台,与相关科研院校联合科技攻关,在绞股蓝分子学分类、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病虫防治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提升绞股蓝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制定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康学院等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从事绞股蓝产业工作的专门人才,逐步改善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六)加大品牌宣传推介,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各类节庆、展会平台,举办高规格的安康富硒绞股蓝专场推介会,突出富硒、有机、地理标志产品等安康特色,进一步扩大安康绞股蓝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提升我市绞股蓝产品市场占有率。

  (作者分别系安康市林业局局长、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