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001期/产业建设/内容详情

关于推进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吴 安发布时间:2020-04-10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瀛湖拥有11.6万亩大水面,占全市大水面总量的38.7%,水域涉及紫阳县、岚皋县、汉阴县、汉滨区、瀛湖生态旅游区“三县两区”。其中瀛湖生态旅游区内辖大水面6.9万亩,占全市大水面总量的23%。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成为瀛湖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的优势条件。

  一、发展中的瓶颈

  1、养鱼容易管渔难。早在2004年,河南一家私营养殖企业曾承包经营瀛湖大水面,当年投放大量滤食性鲢、鳙鱼,当年收到可观效益。企业的收益引发瀛湖库区周边群众哄抢渔业资源,这家养殖企业最终不得不退出瀛湖大水面养殖。2011年,陕西安康汉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瀛湖库区渔业综合开发,企业利益与群众利益继续对立,虽然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管护,但是从事大水面养殖9年来一直无法实施大规模增殖渔业捕捞。

  2、苗种投放量不足。根据2017年陕西省水产研究所《汉江库区渔业资源水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价报告》显示:瀛湖鲢、鳙鱼生态容量分别为3.096×104吨和1.032×104吨,根据现有的鲢、鳙鱼数量,鲢鱼增殖放流量应新增2.8741×104吨,鳙鱼增殖放流量应新增9391.2吨。而根据声学调查结果,现阶段瀛湖水体总鱼产量700吨,远小于估算得出的生态容量。据此分析,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空间巨大。而加大苗种投放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3、执法体系不配套。受市渔业主管部门委托,安康瀛湖生态旅游区渔业局承担瀛湖渔政执法工作,该局现有渔政执法人员4人。面对人力不足、设备老化与管理水域广的矛盾,该局执法人员与陕西安康汉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巡库人员联合管护瀛湖渔业资源,绝户网、电鱼现象得到基本遏制,但仍有个别不法人员利用夜间非法捕捞,屡禁不止。由于未建立起瀛湖渔政执法网络,缺乏必要的瀛湖渔业资源保护法规支撑,渔政执法体系与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凸显。

  4、瀛湖鱼质优价低。2018年底,瀛湖鳙鱼(俗称花鲢)零售价13元—15元/斤(此前售价最高10元/斤),而三峡渔业公司常年大批量花鲢批发价14.5元/斤,重庆本地零售价38元—45元/斤。因此,曾有人将瀛湖花鲢大量贩运到重庆充作三峡鱼;此外,距离西安1300余公里的千岛湖“淳”牌活鱼早已进驻西安水产品市场,而安康距离西安仅200余公里,瀛湖鲜鱼却还没有自己的品牌,更没有充分占有西安水产品市场份额。要实现“好水养好鱼、好鱼卖好价”目标任重道远。

  二、破解问题的对策

  1、如何做到“养的好”?

  组建国有控股养殖企业。由市农业农村局和瀛湖管委会共同牵头成立国有控股公司,作为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经营主体。原承担瀛湖库区渔业综合开发的陕西安康汉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可作为股东入股,共同成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实施股份制企业管理。这是千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成功经验的运用,此举可以有效消减环湖周边群众对私营企业承包经营瀛湖大水面的排斥心理,尽可能的较少偷鱼、抢鱼事件发生。

  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发展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利用滤食性鱼类净化水质,实现净水渔业、保水渔业的具体实践,能够有效控制水质富营养化。因此,要把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经营企业作为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整合渔业发展资金予以重点扶持。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30万亩大水面发展生态渔业。

  树立“大瀛湖”发展理念。众所周知,大水面养殖亩产偏低,一般平均在50斤/亩左右。如果照此计算,瀛湖6.9万亩水域鱼产量1725吨;如果按照大瀛湖11.6万亩水域计算鱼产量为2900吨。据此,按照大瀛湖范围规划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能够更有效保障水产品产量。

  强化生态渔业科技支撑。采用院地合作模式,依托省内外富有科技优势的科研院所,积极示范和推广大水面生态渔业科技,加强大水面生态渔业新技术研发,加快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标准体系建设、渔业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促进大水面生态渔业生产。

  2、如何做到“管的住”?

  建立利益共享联动机制。鼓励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经营企业聘用懂技术、情况熟的转产渔民再就业,保障渔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按照分段、分片包干管理的办法,企业建立大水面渔业生产管护队伍。发挥涉水的村、组组织群众、管理群众、教育群众的优势,将瀛湖大水面监督管理权交给涉水的村、组,建立健全大水面监督管理绩效考核机制,禁止环湖周边群众滥捕滥捞。每年瀛湖大水面经营企业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从经营利润中向涉水的村、组集体分配一定数量的企业发展红利,构建企业、村集体和群众的“共营、共管、共享”的和谐关系,形成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利益联动机制,带动群众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渔政执法体系建设。授权瀛湖生态旅游区渔政管理部门大瀛湖范围的独立渔政执法管理权,将原有4名渔政执法人员扩充到30名,配备必需的渔政执法车、船(艇);分片布设渔政执法站,分点聘用渔政执法信息员,点面结合形成渔政执法网络;完善渔政、公安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配套出台支持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和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行为,维护和保障大水面生态渔业良好的发展秩序;兼顾垂钓爱好者利益,推出瀛湖休闲渔业垂钓证制度,按照“规定区域、定点垂钓、一人一证、一人一杆、一杆一钩”的原则,严格控制发证数量,切实保护瀛湖渔业资源。

  3、如何做到“销路畅”?

  建立瀛湖鱼营销团队。瀛湖网箱清理以前,大多数养殖企业、个体养殖户都有自己固定的水产品销售渠道。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经营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优势,吸纳销售精英人才,组建瀛湖鱼营销团队;要建立营销激励机制,鼓励单位、个人主动宣传和推销瀛湖鱼。

  推进瀛湖鱼品牌创建。持续打造“安康生态鱼”区域公用品牌,尽快完成“瀛湖花鲢”地理标志产品创建工作;在本市及周边地区打造一批“瀛湖花鲢”体验店、品鉴店、旗舰店;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外省,特别是一线城市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宣传推介瀛湖生态鱼品牌,全面提升瀛湖生态鱼品牌影响力,努力把“好鱼卖好价”变为现实。

  延伸水产品消费链条。积极培育和壮大瀛湖水产品深加工、现代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导活鱼消费向便捷加工产品消费转变。大力支持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的鲜活鱼销售和加工,最大限度延长消费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瀛湖鲜鱼衍生产品种类,提升瀛湖水产品附加值。

  三、当前的工作重点

  1、尽快组建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国有控股企业,完善企业运营相关工作机制,特别是要迅速建立起企业、村集体和群众合作共赢的利益共享联动机制,强化大水面渔业生产管护工作。

  2、启动瀛湖渔业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按照水域承载力确定适宜的放养种类、放养量、放养比例、捕捞时间和捕捞量,制定分阶段增殖放流方案,分批次进行苗种增殖放流。

  3、分片建立鲢鳙鱼苗种培育基地和增殖放流站,培育规格不低于30公分的鲢鳙鱼苗种,就地培育就地放流,人放天养,降低苗种成本,避免疫病发生,切实提高鱼苗成活率。

  实际上,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始终处于起步阶段。前不久,瀛湖大水面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对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瀛湖大水面生态渔业大有可为,将向休闲观光渔业方向纵深发展,生态渔业将与休闲观光旅游、渔文化、科普教育、美食餐饮、特色民宿、渔事体验和休闲垂钓等业态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综合效益。

  (作者系瀛湖生态旅游区渔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