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001期/产业建设/内容详情

安康核桃产业思考与建议

作者:安康市林业局课题组发布时间:2020-04-10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一、安康核桃产业发展成效

  核桃是我市主要经济林树种,是目前栽培范围最广、面积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市委、市政府将核桃作为农业五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通过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经营、园区化承载等有效方式,核桃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1、行政推动作用增强。市县区将核桃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分别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核桃协会和核桃产业联盟,出台实施意见,落实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为核桃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对发展核桃农业园区给予奖励补助。各级林业部门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木本油料、干杂果基地项目,统筹涉林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全市共争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21个,落实核桃产业扶持资金1.5亿元,争取省干杂果建设补助资金5000余万元。汉滨、旬阳、白河、宁陕、岚皋等县区挤出地方财政资金,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发展核桃生产,对县级园区给予奖补,并对发展成效显著的镇办和企业给予适当奖励,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市核桃产业发展。

  3、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去年底,全市核桃栽培面积达到196.06万亩,发展万亩重点镇55个、千亩示范村234个、百亩专业大户289个,发展核桃示范园区113个,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0个。

  4、产量产值逐年增长。全市核桃产业已初步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链条完备的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核桃专业合作社达到102个、生产加工企业37家,开发核桃原果、坚果、核桃仁、核桃饮料、核桃油、风味调制品、休闲食品等七大类19个产品,全市核桃生产总量达3.11万吨、产值7.63亿元。

  5、科技推广提质增效。各县区按照“园区承载、科技承包、抓点示范”的方式,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良种高接换优技术,繁育紫仁核桃、串核桃等地方良种,加大低产低效核桃园更新改造,全市核桃良种应用率达92.6%。旬阳、白河、宁陕、岚皋、汉滨等县区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作用,狠抓林农技术培训,督促指导园区业主开展核桃园综合科管、病虫害防治、立体种养和产品开发,促进提质增效。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基地面积大,组织化程度不高。虽然全市核桃发展面积达到196万亩,但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市113个核桃园区,覆盖基地面积29.7万亩,仅占总规模的15%,80%以上的基地仍然处于农户分散经营状态。农民缺乏科学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意识,部分群众重栽轻管,不重视抚育管护,而且后期管护投入不足。

  2、低效园比重大,产值效益较低。近五年来,全市大规模发展核桃园,幼龄园面积高达70余万亩,目前还没有挂果收益。加之部分核桃品种在安康不适应、病虫害严重,由于品种混杂、缺乏管理,导致不挂果、品质差,面积有近40万亩。幼龄园和低产低效园比重高达56%左右,近三分之二,使之全市核桃产业产量产值处于较低水平。

  3、市场拓展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目前全市核桃生产多以原果加工为主,深加工企业仅有6家,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还未形成,科技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带动示范作用微弱。由于企业初创、产品初推、市场拓展不足,加之受基础设施滞后、缺乏龙头带动等因素制约,缺乏信息咨询、质检、仓储、集散等服务体系建设,导致目前我市核桃产业市场竞争力弱。

  4、管理体制受限,服务保障作用乏力。市县区政府虽然高度重视核桃产业,但先后两轮机构改革,县区林业部门或撤或分,林业干部岗位变动、编制缩减和人员流失很大,抓核桃产业落实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后,林业站撤并,管理体制弱化,基层技术服务体系被打乱,满足不了核桃产业发展的需要。部门和镇办的林业干部岗位不稳、人员不足,严重挫伤了干部积极性,形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甚至部分干部、群众缺乏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5、投入不足管理不善,亟待提质增效。核桃产业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技术含量高,多数群众存在靠天吃饭的思想,核桃园区业主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加之都是小微企业,自身投入非常有限,基地科管意识不强、病虫害难以防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经营管理比较粗放,亟待提质增效。

  三、安康核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前景分析

  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安康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1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7℃,年均降水量1050毫米,土壤普遍富含硒元素,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发育,是生产富硒绿色食品的理想之地。我市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核桃产业在10个县区均有发展,已具有较好基础。

  2、有良好的政策机遇。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群众在退耕地上种植核桃可以享受免费的种苗扶持和每亩1200元的政策补助。省政府出台的干杂果奖励优惠政策,持续对新建园每亩补助100元、改造每亩补助50元,按照项目的方式给予扶持。我市对创建农业园区的给予50万元的奖励,县区对园区也有10-30万元的补助。在全市大力发展富硒产业的背景下,核桃作为健康益智食品,将在科技支撑、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获得协同创新。

  3、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核桃经济价值很高,具有收益期长、效益稳定的特点,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核桃是健康益智食品,市场刚性需求很大,国际国内市场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长,核桃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四、加快安康核桃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措施

  1、提质增效抓管理。紧扣核桃产业发展目标,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打造一批万亩重点镇、千亩示范村、百亩专业户,培育一批高产高效优质示范基地,提升一批核桃现代林业园区,发挥样板示范和聚集辐射效应。按照“改建管”同步的原则,加强核桃基地建设管理,推广落实品种提纯、改土施肥、病虫防控、促花增果、复合套种五大关键技术,促进实现提质增效。

  2、落实主体抓培育。引导返乡能人创业,鼓励组建公司或者合作社,培育核桃经营主体,由主体把核桃园集中流转经营,按照现代林业园区标准进行投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工设备,注册商标品牌,实施科学化管理,力促园区上规模、提档次。与此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引进大型企业,开展核桃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依托大企业、培育大龙头、发展大产业。

  3、统筹项目抓投入。在管好用好省、市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资金的同时,统筹林业、农业、农综、扶贫等涉农涉产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加大对发展核桃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4、培育龙头抓加工。抓好核桃产业基地建设,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核桃精深加工能力,挖掘潜在的经济效益,延长核桃产业链条,提高核桃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加销一条龙。

  5、打造品牌抓营销。实施名牌战略,加快核桃新产品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和知名品牌。加快“安康核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积极开展核桃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安康核桃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创品牌、推品牌、用品牌意识,发挥市场体系的营销促销主渠道作用,开设核桃产品专营店和物流配送中心,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注重开拓销售市场、产销批发市场、抢占高端市场,实现效益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