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003期/脱贫攻坚/内容详情

依托消费扶贫 拓宽增收路径

作者:阮 芮 唐国胜发布时间:2020-07-31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近年来,白河县一直将产业发展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支撑,随着农产品总量的不断扩张,销售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白河农业发展,怎样通过消费扶贫这个载体,使农产品有得卖、卖得好,真正让农产品变成群众增收的聚宝盆,我们认为,应按照政府推进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消费环境与宣传推介相结合、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思路,采取政策推动、利益联结、产销结合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打破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消费群体之间的隔阂问题,通过消费刺激生产,让生产服务消费,从而促进产业扶贫成效全面提升。

  一、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要加大培育具有专业素养和善于经营管理的经纪人,鼓励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持续推进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多形式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大对各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倾斜支持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的精深加工重点企业,扶持一批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形成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拳头产品、主打产品,以量变求质变。保障农户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明确利益分配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形式共同发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和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组织,引领白河农产品向外地闯市场。

  二、培育壮大农村新型营销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引领带动群众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坚持“有示范园区引领、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合作组织链接、有家庭农场支撑、有职业农民经营”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五百工程”,结合全县农产品区域优势,合理做好农产品布局规划,持续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基础设施配套的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设,为各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进入市场搭建平台。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要重视高新技术引进,集聚优势资源,加速农产品科技研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包装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品质。同时,不断强化市场管理,制定市场进入规则,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业制度约束各市场主体的行为,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公开交易、有序推进。

  三、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产品质量溯源和质量责任追究三大体系。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双覆盖”管理工作,逐步建成农产品追溯链条。加大宣传培训监管力度,建成农业生产主体信息库,将“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县级以上从事主导农产品生产的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纳入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管理,达到信息库的90%以上的生产主体的农产品达到可追溯。加大资金投入,要求相关生产主体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所需的设备,包括电脑(含网络)、农残速测设备、二维码打印机等,强化实操培训。建立完善“三品一标”认证奖补政策,对“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按认证数量,对每个品种分别给予不等的奖补,助推企业参与认证的积极性。

  四、引导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不断变革,必须树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农产品生产者必须摒弃只注重农产品生产,忽视农产品销售;只注重农产品数量,忽视农产品质量;只注重农产品的硬件设施,忽视农产品的软实力等现象,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意识。市场主体要根据市场导向定价,以形象产品树立品牌,成为某一类产品的形象代表;以形象产品增加销量,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以跟进产品实现赢利,达到占有市场。制定农产品流通标准,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组织本县农产品参加西洽会、农高会等各类农产品展销交流会、农产品展销会,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和农产品“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全线多平台销售。

  五、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县级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给予适当补贴,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各级农业市场信息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加大对管理人员和市场分析人员的培训。完善县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网站、微信、抖音、电视等各类媒体定期发布白河县农产品供求信息,确保信息畅通。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服务能力,通过低价有偿或缴会费的方式为农民和市场提供农产品市场动态、生产经营分析、技术咨询等服务。加大扶贫产品认定力度。积极入住扶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推进全县优质农产品入选国家级贫困县重点产品供应商,并及时上架产品。

  六、优化畅通农产品营销渠道。结合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断拓宽网络营销渠道,建立健全农产品仓储、运输、质检和信息流通渠道,依托白河县电商服务中心、白河索越电子商贸有限公司、陕西佳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网络销售平台,推广“互联网+”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多平台销售,提升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能力,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争取更多的农产品能够进入大型超市和大型批发市场,增加白河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完善县农产品优先供应制度,鼓励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复工企业等优先采买本县农产品;建立完善包联部门定期磋商制度,了解省、市帮扶部门需求信息,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协调督促采购白河农产品,促进区域消费扶贫。

  (作者单位:白河县脱贫办、白河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