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005期/实践探索/内容详情

旅游统领 由贫而兴——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试点

作者:谢承海 苏世广发布时间:2020-11-26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先后被评为国家AAA景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省“三变”改革试点村、全市旅游扶贫统筹发展创新试点村。近年来,天坪村坚持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牵引,强化规划、产业、资源和力量统筹,聚力打造“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旅游品牌,探索形成了旅游牵引、多业融合、区域联动的统筹发展路径,实现了由脱贫退出到美丽富裕小康的有效衔接。

  一、实施背景

  2016年10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全市全面开展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的决策部署,致力于探索农村持续减贫和发展振兴的有效路径。岚皋是全市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难度大、任务重,旅游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岚皋县在深入分析研判县情镇情村情的基础上,确定在四季镇天坪村开展旅游扶贫统筹农村发展试点,为全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路子。

  一是天坪村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开展统筹发展创新试点的出发点。天坪村是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467人,贫困发生率为42%,属于规划确定的2017年度整村脱贫退出村。历经扶贫开发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多轮开发建设,尤其是脱贫决战集中攻坚以来,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如期脱贫基础扎实。

  二是天坪村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好。培育长效产业、厚植增收根基是开展统筹发展创新试点的根本目的。天坪村地处岚皋县城近郊,是联通神河源、千层河、大巴山狩猎场三个景区景点的重要节点和入渝进川的必经之路,境内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风光秀美,发展兴村旅游得天独厚。村内的杨家院子依山傍水、古树清流,为全省农家乐发源地之一,特色农家餐饮在全市小有名气,以杨家院子农家餐饮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初具雏形,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天坪村干群和谐社会基础好。天坪村“两委”班子团结有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民风淳朴,村容整洁,是全国文明村和全省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这是统筹发展创新试点顺利推进的关键。

  二、主要做法

  四季镇天坪村坚持旅游扶贫的主导地位,统筹整合资源,融汇产业要素,推动旅游产业率先突破,牵引其它各业融合跟进、协调联动。其做法可概括为“三个一”,即:“一业”牵引、“一股”活源、“一委”推进。

  (一)“一业”牵引:“旅游+”实现产业大融合。始终坚持旅游的龙头牵引地位,突出旅游要素完善、服务功能配套、文化内涵提升、产业链条拓展,聚力打造“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核心景区。先后整合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9700多万元,以杨家院子为中心建成了玫瑰园、民宿园、民俗馆、仿生吊桥、山林步道、亲水步道、忠义广场、古井节点、生态景观河堤等特色景观,一体化展示“巴山四合院”特色民居、“吊罐肉摔碗酒”巴山风味餐饮,“九佬十八匠”巴山农耕民俗。以G211岚城路、四季河为轴线,绿化沿线直观坡面1500亩,栽植月季、菊花等花卉植物300余亩,建设景观绿化小品10余处,构建“花开四季、四季有景”的景观长廊。初步形成了迈步即景、开眼见景的全景式杨家院子,游客在此可踏山戏水、采茶摘果、品尝农家美食、领略巴山风俗,感受“看山望水、思忆乡愁”的独特意境。大力实施“旅游+”模式,围绕杨家院子旅游配套,发展高端民宿5家、农家宾馆2家、农家乐30余家,培育1个食品加工厂、2个茶叶加工厂、1个酒厂、1个电商企业,兴建休闲观光采摘园1500余亩、林下魔芋1000余亩、神仙树500亩,形成了山上产业园、山中林果园、山下花卉园、户院农家乐、沿河亲水游的农旅融合立体发展格局,实现了一业兴、多业旺。

  (二)“一股”活源:“三变”改革聚资源联民心。深入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入股合作推动资源向旅游产业集聚,通过股份分红把贫困群众嵌在旅游产业链上,使群众成为旅游扶贫统筹农村发展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激活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股份设置上,将村内所有土地林地资源、乡村旅游资产和各类扶贫帮扶资金整合作为股本金,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的民主公开原则,折股量化到村集体和村民个人,设置集体股481万元,占26.87%;个人股1309.4万元,占73.13%。特别是为促进资源向旅游产业聚焦集中,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资金单独设置为旅游股,村内户户持有、人人受益。在经营管理上,村股份合作社以独立法人身份开展资产运营,优先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投资70万元建设非遗作坊小院1处,投资130万元建设150千瓦光伏电站1座,投资180万元入股参与嘉瑞祥农产品开发公司、富森林业、民丰魔芋等4家农业企业的休闲农业园区经营。在利益分配上,村股份合作社投资入股企业,按照年利率不低于6%的比例,实行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社投资所得收益实行按股分红,分配到每个股民,实现农民户户有股份、年年有红利的长效增收,村集累计分红13.32万元,贫困户人均累计分红335.1元,一举由过去的欠账村、空壳村变成了小康村,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稳定增收的“三赢”。

  (三)“一委”推进:成立管委会统筹工作落实。县上成立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四季镇专门组建了杨家院子景区管委会,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管委会主任,抽调得力干部组成工作专班,进驻杨家院子现场办公,统筹协调推进工作落实。一是抓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先行,先后聘请安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杨家院子核心区进行地形图测绘,聘请上海奇创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按照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三规合一”要求,高起点编制了杨家院子概念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二是抓招商引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经营企业以商招商以资引资,累计落实招商到位资金6700多万元,其中杨家院子民宿招商3000万元、嘉瑞祥农产品公司招商引资3000万元、康农合作社招商引资300万元,市场主体自筹资金400万元。三是抓项目落地。组织镇村干部、杨家院子核心区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升思维;创新产业发展奖补机制,调动农户自主参与改造整治、产业发展;建立项目落实清单、督办考核问责机制,倒逼工作推进,凝聚工作合力,高效推进项目落地。四是抓品牌培育。组建成立了旅游景区管理公司,实行统一规划开发、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登记收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品牌营销,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杨家院子”已成为岚皋乡村旅游的响亮名片。

  三、工作成效

  经过持续不断的艰苦不懈的努力,天坪村旅游扶贫统筹农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产业兴旺、脱贫增收、区域发展的综合效应。

  (一)构建了富民之业。聚焦聚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龙头,引领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农耕体验、休闲观光农业快速跟进、蓬勃兴起,以杨家院子为核心、多业融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天坪村的立村富民之业。2019年,杨家院子及周边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创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有1200余人通过兴办产业、流转土地、入股合作、订单销售、务工就业被嵌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夯实了稳定增收的产业支撑。

  (二)实现了由贫而兴。在聚合资源壮大乡村旅游的同时,统筹推进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卫生、保洁等公共服务,大力整治人居环境,2019年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90.39元,同比增长12.27%,其中以杨家院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带动群众人均增收超过700余元,村集体经济累计创收13.32万元,贫困户人均累计分红335.1元,实现了由脱贫向振兴的快步演进。

  (三)推动了区域发展。以“巴山样子.杨家院子”为核心品牌的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临近各村、景区道路沿线群众纷纷效仿,兴办农家餐饮、发展特色种养、建设体验观光农业园,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整体联动发展。目前,全镇已初步构建以G211岚城路轴线,北“木竹油用牡丹观光田园体”、中“巴山样子·杨家院子”、南“竹园茶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的“一线串三点”的全域旅游格局。

  (四)建强了基层组织。镇村干部在推进旅游扶贫统筹发展创新试点的实践中,开阔了眼界视野,拓展了思维认知,提升了推动发展的能力,增强了对“三农”多元化发展的适应性。通过开展“三变”改革,盘活了农村集体资源,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了集体经济积累,提高了基层组织办事服务能力,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

  (五)培育了兴村人才。旅游扶贫统筹农村发展创新试点,不仅吸引亿万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天坪,更为天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人才。两年多来,已吸引7名县外客商投资扎根杨家院子,本村能人王三翠成长为横跨一二三产多行业的实干家,10多名农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市场主体,60多名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这些都将成为农村持续发展振兴的人才支撑。

  四、试点经验

  实践充分证明,以脱贫攻坚统筹农村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探索形成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坚持全局谋划。一村一域的发展,只有融合区域整体之中才有可持续性和可靠依托。天坪村在推进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发展创新试点中,始终立足天坪村发展旅游的区位、资源和现实基础,从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构架中,谋划天坪村的发展定位,以打造“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核心品牌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彰显了天坪村休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天坪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经营企业以商招商以资引资,累计引进社会资本6500多万元投入乡村旅游发展和“杨家院子”核心景区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用市场办法破解了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三)坚持全民共建。农村发展,农民是主体。天坪村坚持智志双扶,深入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实施“道德银行”,举办道德大讲堂,积极举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加强农民自我发展意识教育,强化群众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主人翁意识,用“三变”改革推动农民与旅游经营主体联心联利、抱团发展,形成了人人参与、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天坪村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旅游扶贫统筹农村发展试点的全过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奖补机制、“三长治河”的环境清洁机制、督办考核倒逼问责工作推进机制,凝聚了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发展建设项目的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岚皋县四季镇政府、岚皋县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