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康考察时“幸福安康,平安顺利”的祝愿言犹在耳,市委十次全会提出要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省走前列全国争一流。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市域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这次我们把香溪社区作为调研标的解剖麻雀,是因为香溪社区是安康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辖区内有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外还有机关单位63个,居民小区43个,137栋楼,住户5000余户20000余人口,是社区中既有辖区机关单位多的特殊性又有一般城市社区代表性的一个社区。我们通过走访和座谈的形式对香溪社区现代化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香溪社区治理现状
(一)党建引领共驻共建
香溪社区设立有党支部、居委会和监委会。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共65个辖区单位成立了香溪社区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联合会。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监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和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联合会“六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对小区内的大小事务进行民主协商、共同解决,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联动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机制。
(二)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香溪社区党支部设1名书记、2名副书记和4名委员,现有1名书记、1名副书记和2名委员4人,有党员81人。居委会设1名主任、2名副主任和4名委员,现有1名主任和2名委员。监委会设1名主任2名委员,现仅有主任1人。目前香溪社区有9名工作人员,其中:社区专职4人,民选干部3人,劳动保障协理员2人,他们交叉任职。这些在社区工作的同志,数年如一日,凭着热情敬业、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社区建设出力,为我们的多项城市创建等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经多方努力,香溪社区在环城干道北50米处修建了500余平米的独立办公用房,建立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香溪社区服务中心。
(四)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香溪社区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度,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为一级网格长,社区工作人员为二级网格长,小区各物业负责人、居民组长为三级网格长。建立了辖区网格图,细化分工,网格阶梯管理。实现了通过网格阶梯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随着社区在城市发展中作用的显现,香溪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得到完善。社区组建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面向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疾病预防、医疗保健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关怀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高龄老人、独生子女与居民开展各项补贴、津贴申领等便民服务和劳动保障服务。积极开展共驻共建、“五城同创”、综治维稳、扫黑除恶和新民风建设等活动,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定期不定期组织一些书画比赛、文娱演出、休闲健身等群众性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香溪社区的服务管理精细化不够不充分,队伍不稳,实际工作内容与法规赋予的职责任务严重超负、脱离的问题对全市社区治理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社区精细化管理服务不充分不均衡
香溪社区在部分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还在原单位的情况下,现有党员81人,只建了一个支部明显不符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0人的规定,党组织没有到小区到楼栋,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
香溪社区建立了三级网格,第三级只到居民小组、小区物业和单位家属院。社区2万余人,有43个小区家属院,其中33个单位家属院,8个物业小区,2个无物业小区,被分成3大网格,社区仅9名工作人员,每2或3名社区干部包联1个网格,平均每个网格都有十几个小区或家属院,网格没有到楼栋、到居民住户,管理服务工作主要依托家属院管理单位、小区物业和居民组长,小区情况差别大,管理范围大,精细化管理明显不够,工作也难以均衡开展。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香溪社区湖北武汉及外省市来安返安人员300多名,均需落实“一包一”,每天需打电话询问身体情况、需求情况,上门入户对监测对象测温了解除隔离情况,到包联片区检查各单位、小区外来人员排查情况、防控值班值守情况、卡点蹲点值守、上报报表等等,任务量巨大,人员太少,实在是力不从心,精细化管理服务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社区工作人员身份不明待遇偏低队伍不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用社区工作人员的话总结社区工作就是,“很繁、很杂、很多”。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社区工作人员超职能、超权限、超负荷运作,却身份不明、待遇偏低,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也就出现了不稳定问题。香溪社区近3年来,先后有15名工作人员辞职。
香溪社区现有工作人员9人,省招社区专职4名(2012年起,陕西省招聘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专门服务于城镇社区,每满5年,与汉滨区民政局签一次劳动合同),由居民选举产生的民选干部3名,劳动保障协理员2名(由汉滨区人社局招聘,每满1年与区人社局签合同)。
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情况如下:
1. 省招社区专职
基础报酬:取得大专(高职)学历的(高中毕业复转军人)每月1000元,本科学历的每月1300元,研究生学历的每月1800元。
津补贴由工作补贴、生活补贴、职称补贴和工龄补贴四部分构成。
工作补贴:每人每月900元。
生活补贴:每人每月600元。
职称补贴: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者,每月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00元职称补贴。
工龄补贴:聘任期间,在社区工作每满一年,从下一年度起每月增加15元。
社会保险参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按政策执行。
依法当选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增发岗位补贴,主任每月1100元,副主任每月800元,委员每月600元。
在社区工作18年的现任书记月收入也就4170元,每月需要扣除五险一金600多元,实际到手收入3500元左右,再无其他任何收入了。
2. 民选干部
任正职补贴2500元,任副职补贴2000元,任委员的补贴1500,无任何保险。
3. 劳动保障协理员
每人每月3280元,购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社区工作的人员称为社区工作者就是他们独立于其它任何体系,身份比较尴尬不明确,他们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辛苦,待遇偏低,缺乏激励机制,没有上升通道,队伍不稳的问题就尤为突出。仅有9个工作人员的香溪社区,三年流失15人,年均流失5人,流失率高达56%。
(三)社区庞杂的实际工作内容与相关法规赋予的职责任务严重超负
我们对香溪社区近期实际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有党建、民生、计划生育等12类71项,社区工作内容庞杂,具体细致,十之八九的工作是上级各部门要求完成的,与相关法规赋予的职责任务明显超负。
(四)社区实际工作内容与相关法规赋予职责定位严重脱离
难以自治的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属居民自治组织,香溪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和监委会以及服务中心是四块牌子一套人马,工作人员交叉任职,一人身兼多职,功能职责没有分开,社区党建、行政事务、居民服务搅在一起。目前社区工作任务大多为上级安排的行政性事务,社区工作繁杂,人手不多,工作人员十之八九的精力都花在了行政管理事务上,使居民感觉社区是最末端的一级行政单位,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度、参与度都不高。
难以证明的证明。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自己的下属单位去布置任务,督查考核,将社区作为自己工作的延伸。比如任何一个单位都可以告知居民去社区开证明,有银行、法院要求出具的贫困证明、失踪证明;有保险公司要求的法定继承人证明和意外证明;有派出所、医院、旅游公司要求的亲属关系证明;还有补办结婚证的证明、独生子女承诺不再生证明、失业证明、未婚证明、医师从业证明、交通事故证明等等。社区也不清楚哪些证明应该出具,导致有的社区出具有的社区拒绝。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商住楼群大量兴起,新居民持续涌入,住平房变成住楼房、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内不再是熟人社会,有的门对门居住多年也可能不熟悉,不少证明社区确实无法证明。还有不少证明太奇葩,比如,户口本上明确写有关系证明,还需社区再出具一个证明;开单身证明、婚姻关系证明、本应该是民政部门开具的,民政部门办理业务的时候,需要社区开具相关证明;保险单上名字错的,需要社区证明是同一个人的;需要证明人是在家自然死亡的等等。该不该社区开的,社区都必须要开,要不群众办不成事。“万能社区居委会”运行模式,制约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
难以承托的属地管理。很多工作都要求属地管理,工作需要本无可厚非,但社区人员有限工作任务多,特别是资源有限工作力量有限,很多工作是有心无力。比如前些年,很多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修建了单位家属院,随着时代发展,一是部分单位改制,二是职工将家属院房产逐步变卖,以致一些老旧单位家属院居住本单位职工人数很少或者基本没有,此类单位家属院很多工作实际处于无人管状态。根据多个文件规定,对于无物业小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管理,小区原建单位履行日常监管主体责任。例如安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第31号公告(安联指办函〔2020〕31号)、陕建发〔2019〕1189号。有的单位对家属院管理不够重视,对家属院管理不到位,有的单位甚至不管,物业公司又不敢不愿接管。在实际工作中,当社区联系原建设单位时,有个别单位对家属院管理以各种理由推诿。例如疫情期间,还有国卫复审工作中,社区多次联系家属院负责人要求对家属院没有做到位的地方进行整改时,有的单位承诺快、行动慢,还有的单位根本不动。部分物业公司因和业主关系不和谐,害怕遭业主投诉,不敢对业主进行管理。以上问题社区都无力解决,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板子最后都要打在社区身上。
三、几点对策建议
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加强社区建设作为推进我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香溪社区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在组织体系构建、队伍建设和工作制度机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强化优化空间。
(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工作机制
我们到深圳、珠海和佛山学习了解到,他们社区治理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党建引领,社区党员是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和工作发动源,党组织建到了小区建到了楼栋。香溪社区党支部有党员81人,社区有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共65个辖区单位,有43个小区,建议成立社区党委,结合网格设置把党支部建到小区,有条件的建到楼栋,扩大党组织覆盖密度,实现党组织引领下对社区各单位、各方面和社区内资源的统筹集聚,形成对小区内的大小事务进行民主协商、共同解决,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二)进一步完善社区精细化服务管理
科学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社区网格按照“单位型”“物业小区型”“无物业小区型”类型划分,在网格上同步建设党组织,对每一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联动式动态管理,做到网格到楼栋、到居民住户全覆盖,管理幅度密度合理,实现服务管理零缝隙。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扩大社区居委会、监委会选举的参与面,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队伍中,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原则上按照每300户社区居民配置1名社区工作人员,根据社区规模,多渠道配齐社区工作人员;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四是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人员的待遇,建议参照公务员或职员待遇体系;四是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鼓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取社会工作师证,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
(四)进一步健全政府治理工作体制
制定出台社区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实施社区工作准入制,厘清社区权责边界,明确哪些工作由社区做,哪些工作不应由社区做,哪些工作应由社区协助做,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明确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的内容要求,明确政府需要提供的业务指导,明确经费保障,根据“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做到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实现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履职,促进社区减负增效。
(作者单位:安康市委政研室、汉滨区新城办香溪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