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006期/调查研究/内容详情

安康市富硒产业电商营销的调研

作者:赵 昆发布时间:2021-01-13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随着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富硒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对外销售已成为营销趋势。为进一步推进安康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市富硒产业办组织人员深入各县区开展了富硒产业电商营销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安康市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模式,推广农超对接和农企对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富硒农产品网络销售工作。通过强力推进“十县百镇百园电商平台”“千村千处电商扶贫”和“邮政在乡工程”建设,已建成镇办园区电商服务平台105个,农村供销电商扶贫服务点1248个,“邮乐购”站点达到1000个并覆盖60%以上的村。截至目前,我市各类富硒企业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建设各类扶贫馆、特色馆14家,销售各类富硒产品80多种,多为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鱼、富硒米等产品。今年,市富硒产业办组织开展“县市长请您喝春茶”——第二届春茶采购节(线上)大型推介活动、第六届中国·安康富硒产品博览会等重点招商推介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安康富硒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海外。

  二、制约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研情况,我市富硒产品电子商务总体还处于“低、窄、小、散、弱”的态势,即发展水平偏低、网销渠道较窄、企业规模偏小、新业态零星布点、交易额总量偏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我市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迟缓,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大部分富硒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使用电子商务的意愿,但受到自身素质和知识的影响,对电子商务缺少全面系统理解和认识,对网销产品的营销方式方法不懂,在销售的时候,还是愿意接受现金的交易方式,无法接受网上银行、货到付款等新兴交易方式,这与电子商务的简易化交易有所冲突。

  (二)电商化程度不高。富硒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还很落后,富硒农产品的销售还处于原始的当地自销和中间商的收购,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局限。同时,富硒产品初级产品较多,受制于保鲜技术和农产品本身特性,网销产品种类不全、数量少、层次低,核心竞争力弱。同时,富硒产品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还有差距,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整掌握交易信息,使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欺诈行为、抵赖行为时有发生。

  (三)产品规模与电商需求不适应。我市富硒产业经营主体受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富硒产品生产加工规模有限,与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虽然网络平台上销售的富硒产品种类较多,但产品数量有限,缺少精深加工、品牌包装及营销等配套产业,一旦有了较大需求,无法持续稳定地满足市场需要,很难形成销售优势。

  (四)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市物流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富硒特色农产品的分拣、仓储、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滞后,产地的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销端的配送“最后一公里”衔接不到位,富硒产品直供地到消费者的中间各个环节还不能有效畅通。同时,富硒产品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不利于储存和运输,制约着富硒产业电商的发展。

  (五)标准化水平不高。我市目前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富硒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生产、包装、配送、验收等标准还不完善,富硒产品标准化水平低,这已经成为阻碍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电子商务交易规则、安全支付、索赔机制建设不够,交易各环节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不利于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三、对富硒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的建议

  (一)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建设标准化富硒基地。结合未来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将农户小规模、分散的生产集中起来,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延长富硒产业链条。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建成100个标准化富硒产业园,20个富硒三产联合园,将基地作为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把加工、销售作为第二、第三车间,加强农业园区与农业加工集聚区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农产品电商及直营店等营销体系建设,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二三产相互配套、协调、融合发展的模式。

  (二)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全国富硒产品标准中心。电子商务对网上交易的产品品质、包装规格以及产品编码都有严格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要求,以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为重点,围绕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畜产、富硒林果、富硒水产等重点产业,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各种富硒产品质量标准,完善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为富硒产品标准化生产、科学检测、健康消费奠定扎实基础。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富硒产品上网准入制度,做到质量有源可溯。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三)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建设安康富硒产品展示中心。建设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安康富硒产品展示中心,全市富硒产品营销店统一logo、统一设计、统一名称,线下以陕西省为主,线上专卖店、旗舰店优先在京东、淘宝等大型网上商城开设。采用网络直播、热点宣传、网红带货、打造品牌文化购物节等新型营销方式,引导和支持富硒产品线上展示销售,在主要城市每年发展10家以上富硒产品营销、体验旗舰店,增加品牌曝光率,提升富硒产品品牌影响力。建设富硒产业大数据系统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整合。

  (四)加快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全国富硒产品集散中心。加快构建高效快捷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电子商务仓储集散中心,解决好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恒口无水港、江南物流园、江北物流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构建市、县、镇、村四级物流体系,建立畅通的物流信息网,实时共享物流企业信息,做好各个物流环节衔接。全市建设10个专业交易市场、5个电商中心、20个物流园区、10个特色农贸市场小镇,健全物流集散的枢纽和物流网络的节点。

  (五)加大电商专业人才培训力度,为富硒产业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体系。由市供销社牵头,联合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力量,每季度开办一期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网上开店、运营推广、产品销售及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争取5年内实现电子商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同时,通过制定和出台富硒产业经营主体在税收、用电、租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减轻电商负担,提高经营主体积极性。采用政府扶持、企业补助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富硒电商产业项目倾斜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身富硒产业电子商务,促进富硒产业电商发展。

  (作者系安康市富硒产业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