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两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岚皋“十四五”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十四五”时期,是岚皋在脱贫摘帽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也是实现“双高”时代、打造陕西向南门户枢纽城市、加快追赶超越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新岚皋目标,坚持以“六个聚焦”为引领,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敢于在变局中开新局,勇于在潮头中抢浪头,努力走出一条岚皋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追赶超越,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把项目谋划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以核心景区聚集生态旅游发展、以农业园区聚集特色产业发展、以循环经济区聚集工业产业发展、以城镇聚集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集聚性布局,引导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双高”人才等各类优势资源向聚集区集中,着力打造一批多个业态融合、区域特色鲜明、能够辐射带动全域发展的先行区和“领头羊”,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交通水利、信息网络、新型城镇化等建设,着力构建系统完备、智慧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成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G69银白高速岚皋至陕渝界段、G65包茂—G69安岚—安平高速公路连接线、通用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打通县城至杨家院子隧道、G211水围城过境线、重点节点断头路和环线路,完成G211、G541岚皋段提等改造,实施县乡公路提等升级,加快形成内畅外达、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全光网城市”,实现城镇5G全覆盖。
聚焦提质增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三产联动”,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全产业链发展、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链群紧密、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围绕富硒食品、包装饮用水、毛绒玩具、现代轻纺、电子制造等五大支柱工业,建立健全“一个产业门类、一位县级领导挂联、一个责任部门包抓、一个发展计划推进、一套考核方案奖惩”工作机制,做强六口、飞地两大龙头园区,做精蔺河、水围城、民主三大特色园区,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振兴工程,加快南宫山核心景区建设,推进蜡烛山、神河源-千层河、全胜寨三大重点景区和南宫山南北二线、杨家院子、秦巴硒谷三大民宿康养集聚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和服务功能,打造百亿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成功创建1个5A、4个4A、若干个3A级景区和一批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西北重要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实体商业发展消费新业态、服务新模式,不断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全面激发消费活力。
聚焦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力度,全面打响“睦邻之家”品牌,统筹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扣“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按照“统筹谋划、分批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先行聚焦城乡结合部、人口聚集区和景区周边村等重点部位,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推进农业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坚持走产业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强村大户带动、产供销有效衔接的路子,建立完善全产业链全流程责任包抓机制,加快构建以魔芋、茶叶、猕猴桃为主导,畜牧业、中药材等为增收项目的“3+X”特色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百亿级富硒产业集群。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力保障人才、资金、土地等发展要素,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消除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加强历史文化村、传统村落和特色景观村风貌整体保护,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特色”的美丽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占比达到60%以上。
聚焦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系统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抢抓“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和岚皋“双高”时代机遇,推动县域发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和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融入“西三角”经济圈和安康秦巴综合交通枢纽新格局,持续深化苏陕、津陕对口协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抓招商,突出“招大、引强、选优”,落实“四个亲自”工作机制,推行“全程代办”服务,努力培育发展一批产业链互补连接、上下游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实施“筑巢引凤、引凤还巢”工程,坚持本土挖掘、外部引进、刚柔结合,加快培育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返乡创业人才、本土优秀人才,完善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聚焦城乡一体,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城乡互动、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理念,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特色集镇培育,更加注重移民安置社区、中心村和特色村发展,形成以“一心两轴五区”为主体的城乡发展格局。按照“强设施、提品位、精管理”思路,加快城北智慧新城、龙爪子新区开发建设,完成老城区棚改、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完善城区管理联动执法长效机制,着力将县城打造成为韧性城市和旅游“会客厅”。全力推进民主、南宫山、蔺河等重点镇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提速推进“气化岚皋”和城乡供水工程改造升级,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村延伸,全面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严格遵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发展规律,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加强国土空间管控,严守“三线一单”,提升秦岭、巴山和汉江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水平,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共建共享,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牢固树立就业稳定经济的大局发展观,深入推进“稳定万人就业”工程,建立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失业监测预警和常态化就业供需对接机制,加快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全力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健康疾控、体育卫生、养老幼托、妇女儿童、慈善援助、残疾人康复等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落实各类惠民政策,健全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综治维稳、防汛防滑、防灾减灾、应急处突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岚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岚皋县政府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