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白河县职业教育实现健康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国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白河县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通过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一、发展成效
一是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全县现有县级职教中心1所,镇成技校10所,职业教育培训机构4个。其中县职教中心属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岗教职工71人,“双师型”教师38人,省市级教学能手7人(其中省能手5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目前在校学生1570人,其中电大本专学员681人,中职学生889人。
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县职教中心占地面积20亩,校舍建筑面积19816平方米,开设有中职专业8个,拥有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9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金奇中等职业学校占地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余平方米。
三是校企联合全面加强。先后与天合光能、人本集团等20多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就业协议,与县内1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同十堰东风技师学院、江苏省溧阳市中等专业学校、西安城建技师学院、西安医药科技学校、陕西通讯技师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联合办学关系。
四是服务作用更加明显。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生优质就业率达80%,企业满意率达95%。累计完成各类培训4万余人次,完成精准扶贫培训1500余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33人。近十年累计培养电大本专科毕业生5000余人,培养中、大专农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
二、现实困境
一是教育评价导向存在偏差。在教育考评体系中,一直过于强调普通教育质量和高考升学率,对普职分流是否合理、教育类别是否协调等重视不够,存在上热下冷,主管部门热、相关部门冷的现象。
二是社会大众认知存在偏见。“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较为严重,社会上普遍把职业教育和职教学生“另眼相看”,认为读职中没有出息和出路。
三是职校招生依然不够顺畅。随着我省高中招生职普比4:6刚性要求的严格执行,使部分家长陷入心理困境,想方设法高额花费送孩子到外地就读私立高中,导致职校招生不理想。
四是硬软件建设相对滞后。随着生源逐年增长,县职教中心现有学生公寓楼、餐厅、澡堂、活动场地均达不到国家标准生均用地面积标准,严重制约白河县职教发展。专业教师招聘难,“双师型”教师数量偏低,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失。
五是县域人才供需不够匹配。涉农专业设置几近空白,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受就业观念和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职校毕业生“舍近求远”与就业市场“外热内冷”现象,技术人才大量外流与县内企业技术人员缺乏“两难”现象并存。
三、对策建议
一要坚持软硬兼顾。在硬件建设方面,按照“绿色环保、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实用”的原则,加快职中新校区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用。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不低于30%教育附加等投入政策,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在软件建设方面,要着重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改进人才引进模式,坚持开门招教,适当放宽门槛准入,引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专技人才、能人;支持教师学历提升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实训基地进行轮训,不断壮大“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制定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评价体系,宣传展示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大力营造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浓厚氛围。
二要坚持内联外通。一方面,要积极搭建县域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企业和职校参加的座谈会、联谊会、研讨会,推动校企“联姻”,实现产学合作。与县内企业探索推行订单招生、委培等招生模式,通过企业参与招生、订单班、冠名班以及校企共同举办专业、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等方式,为县内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有效拓宽招生和就业渠道。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校学习和企业分阶段实习、交替式学习等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从工作岗位、环境、待遇、发展等方面甄选学生就业企业,保持与现有合作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努力寻求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力争实现“学习+就业”直通车模式,打通职教毕业生就业“出口”。
三要坚持改革创新。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步伐,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探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互融、学籍互联、学生互转、证书互通的新机制,提升职教高考单招管理水平,使更多职教学生“就业有门路,升学有希望”。要坚持开放办学,深化与国内知名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关系,通过靠大联强弥补自身办学不足,满足家长和学生多元发展需求。要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主动服务“三农”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可结合乡村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将教学搬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依托村委会及中小微企业等实践基地开设田间课堂,搭建农民职业教育培养平台,增进专家教师与农民之间的互动教学,促进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要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推进线上技能培训,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服务进程,不断改善职业教育供给。
四要坚持服务发展。国家明确要求职教要“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白河县职教发展必须主动对接特色产业,切实发挥职教服务功能。首先,要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全县“八大产业”发展需要,尤其“两河”和飞地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做好专业对接,开设紧缺专业,特别是要围绕县内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超前培养和储备人才。结发展态势,合理规划、适度培养旅游业、幼教等方面的人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化校农融合,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尤其是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求,探索开设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农民学习规律的专业,注重专业的实用性,促使农业人才快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术。其次,要打造特色品牌。结合就业与再就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企事业单位技能提升培训,努力培养1-2个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如焊接、机械加工和汽车维修等,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其三,要服务经济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借助政府的调控以及市场导向对人才展开精准培养,并主动参与到地方经济的转型中,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白河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