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是安康最大资源禀赋,包装饮用水产业是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路径之一。为了解我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意见,促进我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健康发展。近期,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坚持把包装饮用水产业作为安康生态经济新的增长极加以规划培育,连续多年召开座谈推进会,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安康市涉水产业总体发展规划(2017—2020)》《关于大力支持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每年印发《推进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创品牌、培龙头、拓市场为重点,全面推进,强力突破,全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20年底,全市有包装饮用水29家,设计总产能288万吨,是2015年的7倍多,部分企业生产技术及工艺标准已达到国内中上游水平。二是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品种上有富硒矿泉水、富硒山泉水、富锶山泉水和含硒山泉水、含锶山泉水和偏硅酸型山泉水,规格上有塑料瓶装、桶装、袋装和高端玻璃瓶装,初步形成了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包装饮用水产品序列。三是发展保持高速增长。自2015年以来,包装饮用水规上企业产值年均增速为28.12%。2020年,包装饮用水规上企业达到15户,产值同比降低11.3%,比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高14个百分点。四是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多数包装饮用水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诸多产品连续亮相欧亚经济论坛、西部贸易洽谈会、陕西两会和全国两会等中省会议,部分产品在国际高端饮用水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水博会等大型活动中频频获奖。五是市场拓展稳步迈进。全市29家包装饮用水企业中,11家企业有稳定销售渠道,9家企业有专业营销团队,部分产品已成为中央办公厅、部分国家部委、央企高校、省市单位等机构的招待用水,密集签约中国建总行、中石油、兰州铁路局、西部机场集团、南海舰队等客户单位,产品热销北京、天津、上海等30多个省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包装饮用水产业保持了良好势头,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效,但整个产业仍处于“爬坡”阶段,存在一些现实性具体问题。
(一)市场主体较弱。一是骨干企业少。目前全市包装饮用水企业多为“家族式”中小微企业,企业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缺少有较强带动力、较大影响力、较好支撑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产品受行业激烈竞争影响,消费者认可度低。部分富硒水品牌停留在“圈中有影响、区域待提升”的阶段,没有一个能在全省乃至全国成为认可度高、辨识度高的知名品牌。二是市场竞争力弱。从企业内部看,企业发展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从市场内部看,29家包装饮用水企业均生产桶装水,其中主要市场在安康本地的就有20家,受近年来净水器普及、价格提升等因素影响,市内桶装水市场需求量快速下降,已经开始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从市场外部看,农夫山泉、怡宝、娃哈哈等国内知名品牌占据包装饮用水市场绝对份额,硒型天然矿泉水虽然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稀有资源,但实际销售市场范围较小,国内主打富硒品牌的还有湖北恩施、湖南桃源、安徽石台和江西宜春等地富硒饮用水产品,因此安康富硒饮用水在全国范围内影响不大、优势未显、市场很小。三是企业效益低。目前全市包装饮用水产品销售市场还没完全打开,市域内销量有限,外销渠道处于起步阶段,销售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大部分企业以销定产,间歇性生产,产能尚未充分利用。
(二)品牌建设重视不够。一是企业对品牌建设不重视。多数企业主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对打造品牌缺乏长远规划,部分企业追逐眼前利益,热衷于贴牌代加工,在自身品牌打造和宣传上着力不够。有企业主坦诚,做自己品牌利润高,但品牌推广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远不如贴牌代加工利润来得快,相比之下希望能接到更多的贴牌生产订单。有的企业在品牌推广、包装上虚假宣传,滥用富硒、含硒标签,把“无硒”宣传为“含硒”,把“含硒”宣传为“富硒”。二是品牌打造不够。近年来,我市在“安康硒水·健康好水”公共品牌建设上作了大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但因历史渊源、知名度、保护范围划定等原因,“安康硒水”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请进度较为缓慢。目前全市现企业仅有陕西硒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真硒水获得陕西省名牌,青莲饮料有限公司的龙王硒泉包装饮用水获得安康市特色品牌,知名品牌少辨识度不高,没有在全国认可度高、辨识度高的知名品牌。三是品牌整合难。大多是本地企业,企业经营战略、视野缺乏长远思维,对整合包装饮用水品牌存在顾虑,担心整合后影响自家企业盈利,主动参与品牌整合的意愿不足。四是质量控制不严。部分企业对水质安全把关不严,直接影响了安康水品牌信誉度。2019年度,抽检22家企业生产的22个批次产品(两家停产),合格19个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86%。2020年度抽检24家企业生产的32个批次产品(一家停产),合格27个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84%。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是资源开发不够。目前全市水资源空间分布、水矿物含量、水质、水温、水量等水源评价及矿物质勘探等基础性资料仅由企业零星掌握,政府相关部门未组织全面系统的勘探,掌握数据资料不完整不全面,富硒水资源探测不足,也未编制有关富硒水资源发展规划,直接影响了全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投资落地建设。二是帮扶力度不够。虽然市级层面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但规定相对宏观,在企业建设运营的项目审批、土地政策、市场开拓、投资融资、技术创新、品牌推广、交流合作等具体层面还缺乏进一步完善扶持的举措,帮扶政策也未能有效落地,企业链条“形单影只”,难以做大做强。三是宣传推广不够。安康水文化内涵、生态理念和特色元素未能有效挖掘。宣传推介和产品销售方式单一,市场活力未能有效释放。
(四)发展资金不足。一是流动资金不足。我市包装饮用水企业大多起步晚、规模小,建厂初期在土地征迁、厂房建设、设备购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品牌打造。虽然持续生产和以销定产企业占比达到83%,秦岭山泉、龙王硒泉、巴山雪、羊山清泉、南宫山泉等企业的订单量较多,但是存在“大订单不敢接,小订单吃不饱”的现象。加之受经营周期影响,部分货款不能及时回收,原材料、工资又需占用资金,导致流动资金十分紧张。二是生产成本较高。大多数包装饮用水企业基于取水便捷的考虑,生产基地多布局于水源地,就近引流灌装,藏于深山僻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偏高,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三是企业融资困难。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规定对民营企业融资予以支持,但部分企业反映金融部门惜贷不贷的问题仍然存在。多家规上企业在土地征迁、厂房建设、设备购置上的投入很大,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于不符合金融机构放贷条件很难得到支持。
三、意见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坚持把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两山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成立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具体政策,把帮扶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依托《安康市硒资源普查报告》,加快对全市水资源储量、空间分布、矿物质含量、硒资源等精查勘探评估,筛选可供开发的优质水源地,制作水资源和富硒水资源分布图,编制富硒水资源发展规划,制定完善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开发招商规划。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加强政银企三方对接,借鉴“新社区工产贷”经验,开发与包装饮用水产业相关的信贷创新产品,鼓励企业以资源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为质押贷款融资。设立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担保基金,按照一定比例撬动银行贷款。建立包装饮用水产业产业发展周转金,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管理,缓解包装饮用水流动资金不足难题。增加科技经费投入,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三是加大要素保障。强化用电用地保障,丰富标准化厂房共建模式,改造完善边远区域路网连接,多元共建区域仓储物流中心,加快物流体系建设,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二)培育引进市场主体。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安康富硒资源和优质水源,采取“招商引资+产品推销”模式,以比较优厚的条件吸引国内知名品牌投资我市包装饮用水产业,实现优势资源与资金品牌的对接,借助外力带动产业发展,快速打造富硒水和天然矿泉水品牌,提高安康包装饮用水的知名度。可借鉴宝鸡市引进农夫山泉的经验,提供优质土地,几乎包揽企业建厂过程中各种协调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建厂资金支持。二是培育产业集团。政府积极引导,着力解决企业普遍小、比较散、数量多问题,鼓励企业通过合作、整合重组等方式,组建规上企业,减少企业数量,力争富硒水资源丰富的县区培育1个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品牌建设。一是加强品牌整合。发挥政府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中的组织、推动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品牌整合,提高维护安康富硒水的意识。按照打造富硒茶的办法,逐步统一安康富硒水品牌,建立规划开发、水源使用、工艺装备、质量安全、包装标签标识、物流营销等方面一整套标准体系,凡是经过标准认定和合格评定的,都贴上统一品牌,坚决纠正乱标现象。二是做好品牌培育。依托富硒资源,充分挖掘“硒”文化内涵,认真研究“安康水·健康水·富硒水”区域公共品牌所包含的城市定位、文化意蕴、商业价值等主打元素,积极推进安康包装饮用水地理标志申报工作,着力打造“安康水·健康水·富硒水”区域公共品牌。三是加大品牌推广。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展销会等多种渠道和平台,面向南水北调目的地、缺硒地区、大中城市和中等收入以上群体,持续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康水公共品牌和重点企业品牌,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四是强化行业管理。注重产品质量监测,坚持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同步推进,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把产品质量关和安全饮用关,维护好安康包装饮用水品牌形象。
(四)拓展产品市场。从企业角度,当前在国内几大龙头企业牢牢占据市场份额、行业利润挤压走低的现状下,我市包装饮用水企业要在营销模式上创新求变。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营销理念,坚持以行业发展趋势和顾客深度需求为导向,在产品定位、包装设计、主要卖点、价格体系、铺市策略、销售战术上充分挖掘潜力。创新营销渠道,在巩固企业原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强化营销布局,巩固省内销售、开拓国内国外销售市场,加快构建电商销售渠道,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和区域知名产品展销展示会,提高市场知名度。从政府角度,要畅通包装饮用水产业销售推广渠道,最大限度给予市场支持。建议将本地包装饮用水产品列入政府和企业采购目录,同等市场条件下,优先采购使用;并积极与市内各大商场、酒店、宾馆、风景区衔接,推动本地包装饮用水产品入驻。抓住南水北调、扶贫对口协作和中省扶贫包帮等机遇,主动加强与北京、天津、江苏等对口协作地区和对口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推动安康包装饮用水产品打入更多的异地市场。
(作者单位: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安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韩成才系市发展研究中心副县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