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104期/乡村振兴/内容详情

普通干线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思考

作者:崔世富发布时间:2021-09-14 00:00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路通百业兴,路畅民心顺。普通干线公路是综合交通网的中枢骨干,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老百姓家门口的畅通路、美丽路、免费路、高等级路。在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尤需干线公路发挥先行引领和服务支撑作用,畅通人流物流,让更多的资源要素涌向广大乡村,助力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结合安康实际,对普通干线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通过调研和思考形成如下报告。

  一、现实分析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2018年以来我市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把乡村振兴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凝心聚力抓、万众一心干,脱贫攻坚战获得决定性胜利,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市境内目前已纳入正式管养的5条国道、2条省道1141公里普通干线公路,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中,既实现了自身发展、展现了应有作为,同时也暴露出问题和短板。概括起来,就是立足现实基础,干线公路在助力乡村振兴上,“有基础、有作为、有短板”。

  (一)有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思路,把实施路网改建作为提升公路等级、改善路况质量的主要途径,全力实施道路升等改造,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十三五”末已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按照“省市共建”模式,多渠道筹资建成普通国省道“三改二”升等改造项目7个、基本建成1个共300公里,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实现了大提升,全面实现“通县二级化”,二级路占比提升到72.3%,还有一批尚待纳入普通国省道路网的公路正在实施改建;养护和保畅水平明显提升,年均优良路率稳定在90%以上。干线公路有效衔接全市2.5万余公里农村公路、700余公里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承东启西、通南达北、内通外畅的交通格局,这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通行基础。

  (二)有作为。安康公路交通建设的大提速,为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引领作用:一是经济发展因路畅而加快。近年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获得省考“四连优”,2020年度省对市考核安康又重返优秀行列,积势蓄能、后发赶超劲头十足,这与公路交通由瓶颈制约转为引领发展的支撑保障密不可分。二是对外开放因路畅而提速。全市引进合作项目和到位资金屡创新高,外资外贸从无到有、快速增长,上海复星、广东恒大等知名企业落户安康,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开放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三是产业发展因路畅而兴旺。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局面已形成,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绿水青山正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毛绒玩具、包装饮用水、生物医药等产业蓬勃发展,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主导的融合发展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四是乡村面貌因路通而变美。公路交通打破了农村的封闭落后,带来了城市文明新风尚,促进了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三)有短板。综合分析,目前我市国省干线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四个:一是干线路网需要继续完善。已规划的国、省道未改造完成且未实行统一列养,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的通行需求;干线路网密度和等级公路覆盖率仍较低,不能完全满足产业扩张布局的需要;外通高速公路、内联农村公路的衔接转换不够顺畅,与群众便捷出行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二是安全保畅压力很大。我市干线公路大多沿江沿河临崖、翻山越岭,老旧桥梁多、自然灾害多、安全隐患多,治理难度大;盲区路段短途砂矿石运输的超限运输经常反弹,“两违”建筑蚕食侵占公路和发展空间的现象时有发生,路政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持续保障乡村振兴的行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养护作业方式相对落后。养路作业仍处于人工为主、中小型机械为辅的“小米加步枪”时代,养护专用设备、信息装备配备与更新不足,作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不高、青黄不接;社会化养护仍处于探索阶段,养护主体发育不足,精细化信息化养护亟待提升,这与实施乡村振兴所需的美好通行环境相比存在差距。四是干线公路建养经费保障不足。人员工作经费未实行全额预算保障,路网改建工程配套资金到位困难,没有落实小修保养专项经费,沿线地质灾害修复难度和资金需求量大,经费保障不足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所需的通行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

  二、形势研判

  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产业强、百姓富、农村美,治本之策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以开放性思维和举措激活集聚农村内部资源、整合引入城市外部资源,这都必须要有内畅外达、便捷高效的公路网作为支撑和保障。普通干线公路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转换通道,须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导向,以“五项要求”为任务导向,找准契合点和发力点:一是对标“产业兴旺”要求,稳步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升等改造,不断提升道路技术等级,大力发展产业路、旅游路,以畅洁舒美安保障百业兴盛。二是对标“生态宜居”要求,落实生态工程、绿色养护理念标准,把生态环保理念落实到建设、养护、管理各个环节,用绿色美丽公路扮靓宜居乡村,串连起老百姓的幸福之家。三是对标“乡风文明”要求,深入推进内外兼美、彰显特色的美丽干线公路创建,发挥好公路作为文化长廊、文明纽带的作用,引领倡树新风尚、新民风,推动新发展,创造美好新生活。四是对标“治理有效”要求,提升依法治路、依法管路和行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以行业治理能力提升带动和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五是对标“生活富裕”要求,发挥好衔接转换作用,深度融入交通强市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大战略,在开放发展中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让百姓生活更加富裕。

  干线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既是服务者也是受益者,落实上述目标任务,虽有短板,更有机遇:一是宏观战略坚持交通先行,这是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交通强国战略,我省是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并将安康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来高点定位和重点打造,稳增长、补短板和“六稳”“六保”等政策机遇将带来干线公路新一轮升等改造的大建设期。二是地理区位连通四方,这是重要优势。我市地处祖国版图中心位置,贯穿东西、连接南北,处于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区域,是国、省规划的秦巴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城市,处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辐射延展带并毗邻新通道中心城市(重庆市),“十四五”期间干线公路将大有作为。三是公路行业创业实干精神,这是强劲动力。磨砺形成的干线公路“铺路石精神”,公路改建、应急抢险中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技术创新精神,是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和作风保障。

  三、实施路径

  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公路交通应有作为、也必有作为,综合干线公路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任务机遇,拟选择以下实施路径,精准用力、持续发力。

  (一)抓规划对接,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连通中省发展战略大平台。坚持以宏观视野和开放思维谋划干线公路“十四五”发展,站在将我市乡村振兴放置在深度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连通融入长江经济带,主动接受关中天水经济圈、成都重庆双城经济圈、江汉经济圈辐射延伸的大平台上,科学谋划交通强市和物流中心建设总体规划中的干线公路规划。以提升主干通道能力、衔接转换能力、网络迂回能力为着眼点,积极争取将G211旬阳县城—岚皋佐龙、G211岚皋—城口界、G345新建—大河坝、G541石泉—岚皋等新增国道尽快完成改建并统一纳入由公路部门列养。以打通省界出口、畅通路网循环为着眼点,规划升等改造G210石泉县城—柳树垭、G211岚皋—城口界、S310恒口—紫阳麻柳等一批省际、市际出口通道。通过提升干线网通达水平,助推交通强市和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通江达海畅通水平,使安康与中省发展大战略更加紧密的连接起来,服务支撑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枢纽经济发展,引入更多资源要素助力乡村振兴。

  (二)抓公路等级结构优化和路网完善,加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立足全局谋发展,围绕交通强市综合规划,全面打造畅通、美丽、平安、法治“四个公路”升级版,构建畅通、高效、绿色、安全的公路交通体系。抢抓投资机遇,提等改造一批低于二级标准过境公路、普通国道,对早期建设中的低标准二级路开展原级改造,同时实施一批路面整治工程,加快国省道重点路段、城市出入口路段提级改造,确保现有公路升级改造步伐与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的有效衔接、顺畅转换,促进城乡之间的产品、人才、信息、资金等要素实现“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蓄势添能。建设过程中,注重使用当地劳务人员和地材,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致富水平作出公路贡献。

  (三)抓美丽公路创建和服务设施完善,助力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全域旅游。坚持把“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理念贯穿美丽干线公路创建全过程,对接公路行业与地方政府在优化美化路域环境方面的共同需求,深化公路建设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美丽公路+乡村旅游”“美丽公路+特色产业”“美丽公路+互联网”等发展模式,打造独具安康特色的江景公路、森林公路、旅游公路、山景公路,探索打造秀美山水线、森林运动线、田园风情线、果园飘香线、稻香寻村线等美丽经济公路廊道,使美丽乡村与干线公路无缝连接,让美丽公路输出“美丽经济”。结合我市全域旅游规划,以精品旅游线路为重点,继续推进不收费服务区、停车区和房车营地建设,助力乡村旅游振兴发展。

  (四)抓安全保畅和精细化信息化养管,确保经济运行主通道稳健运行。提升常态备战和专业化道路抢险救援能力,加快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指挥平台建设,在现有建成的1个市级、2个县级中心的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建设8个县级路网管理和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灾害路段、长大桥隧、重要路段的可视可控可测。加快云计算、大数据、5G等科技成果应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即毁即抢即通能力。推进养护机械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新建一批机械化养护中心,全面实现公路养护由人工为主向机械化为主的转变。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铺路石精神,把精细化和一流服务标准渗透到公路养护全过程,确保普通干线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况,确保全市经济运行主通道持续稳定运行。

  (五)抓路政执法队伍建设,确保普通干线公路设施完好、安全畅通。以推进依法治国为契机,持续深入开展“法治公路”建设,加大《公路法》《公路保护条例》和治理超限运输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执行,以队伍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提升公路行业法治化水平,切实增强依法管路、依法护路能力。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涉路事案,用好法律武器强化公路设施和路桥安全管理,更加有力保护公路建设和养护成果,不断提升道路安全保畅水平,切实发挥好普通干线公路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传播乡风文明的基础保障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当好先行官。

  (作者系安康公路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