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途径。说白了,就是就业教育、生存教育。”刚刚开始兼任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的市中心血站站长马志文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后,面对记者就职业教育问题,侃侃而谈。 马志文说,职业教育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就自己的调查、视察结果来看,全市需要进行职业培训的大体包括五种对象:一是每年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大约3万人;二是乡镇改革分流的工作人员4100余名,应纳入技能培训;四是每年的复退军人中,需要就业培训的有400—500人;五是全市有6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进行劳务输出培训和生产技能培训。 马志文认为,就全市看来,从改善民生上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不仅劳动力显著升值,而且能够稳定就业,甚至终身有靠。从促进发展上说,无论发达地区或是贫困地区,产业振兴、经济繁荣,都取决于人的因素。实践证明,我市自从抓了职业技术培训,劳务经济才真正上路。从社会稳定上说,人民群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职业技术培训既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又实现了社会就业,起到了稳定作用。 从2005年开始,我市基本建成了全市职业技术教育网络体系。近三年来,又培训出了一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就业后,这些人中有的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有的成了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还有的当上了企业老总。 “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市的职业教育仍存在着统筹全局、综合协调不够;重学历、轻技能、重升学、轻就业的陈旧观念以及职业技术培训与社会需求方面出现某些脱节,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等问题。”马志文认为,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全社会和大市场,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要有“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就是既能教文化课,又能教专业技术课的教师。同时,各校要积极发展联合办学,特别是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与各方联合办学,是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各校在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带动项目引进、实施招商引资,促进安康经济的快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