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阴 > 正文内容

    产业扶贫让汉阴农民迈上致富路

    作者:张龙斌 时间:2008-04-19 15:17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看着一天天吐青转绿、扩叶拔枝的一垄垄桑园,地处偏远巴山深处汉阴县汉阳镇长新村八组的张宽洲不禁喜上眉梢地介绍道:“产业扶贫真是扶对了路子,明年这个时候我家就能养12张蚕,年收入8000多元,真正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作为2007年全县重点实施的脱贫攻坚重点村之一的长新村,此前,道路不通村民吃水困难,村上缺少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2007年,县上加大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捆绑扶贫资金540万元,组织村民新建桑园280多亩、魔芋100亩,使长新村未来两年内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500多元,从此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长新村仅仅是该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在该县,因实施产业扶贫使群众走上致富路的村共有93个。
    大兴村产业扶贫的艰难起步
    城关镇大兴村位于县城2公里处的凤凰山大磨坝森林公园内,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20户380多人,由于地处山区、土地稀少瘠薄,加之主导产业不够明显,五年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群众吃饭、穿衣主要依靠当地政府救助,成为全县有名的特困村,扶贫开发迫在眉睫。
    2001年,汉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的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组建了扶贫开发工作团进村开展工作,并将产业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组织村民大规模地发展杜蓓,种植魔芋、黄姜,但由于缺少市场调研,加之在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盲目追风“一哄而起”在全县大范围实施,最终以失败告终,严重挫伤了群众积极性。
    2007年,当地政府在确定产业扶贫项目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决定依托大兴村地处省级森林公园、自然生态资源好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并斥资近百万元对村内民房全部实施以靓化、美化、净化为内容的“五改三建”,举办农家乐烹饪培训班3期,加大了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动员53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当年实现农家乐收入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不仅使大兴村群众真正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而且大兴村也成为安康市有名的生态旅游专业村。
    五坪村产业扶贫的成功启示
    与大兴村相比,涧池镇五坪村的产业扶贫之路算是一帆风顺。由于该村具有兴桑养蚕的传统,老百姓养蚕技术过硬,看准这一点的扶贫工作团将发展蚕桑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在该村掀起了新一轮兴桑养蚕的热潮。
    于是,一系列有利于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向五坪村倾斜,市县蚕桑部门把类似桑苗改良换代、蚕种培育、养蚕新技术运用等新技术优先在五坪村试行运用,竭尽全力地帮助群众走养蚕致富之路,推动五坪村的蚕桑产业上规模、成气候。
    县上各相关部门集中人力和财力对五坪村进行帮扶,在全力抓好蚕桑基地扩张的同时,着力培育养殖大户,使该村短短两年时间里桑园面积扩张到800多亩,占全村总耕地的80%;全村341户有270多户年养蚕都在10张以上。
    完成数量扩张后的五坪村,在县、乡部门的指导下又及时将养蚕的重点转入质量效益的提升上,坚持走科学养殖之路,积极运用多批次养蚕技术手段,大胆尝试雄蚕单养方法,使该村年养蚕一举突破1600张,实现户均养蚕超5张,人均养蚕收入过2000元目标,成为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
    93个村产业扶贫“百花齐放”
    产业扶贫在艰难探索中起伏跌宕,不仅使人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而且使决策日趋成熟和科学。从2003年起,该县一改过去大上大下、强迫命令、千篇一律的行政干预式做法,提出产业扶贫要扶在点子上、帮在要害上,走区域规划、因地制宜的路子。
    于是,结合全县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该县每年在下达扶贫重点村建设指标时,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同时明晰了产业扶贫的方向和目标,并多方捆绑扶贫资金、集中技术力量、加强信贷担保、强化项目支撑,确保每一个项目见到成效。
    北部山区乡镇适于种植烤烟,该县在实施扶贫开发过程中,先后指导进步、合心、沙河等村发展烤烟,累计发展烤烟专业村15个;南部山区具有种茶、栽植林果的传统,该县结合扶贫开发累计培育林果、茶叶专业村24个;该县还分别发展蚕桑专业村34个、畜牧专业村20个,不仅使全县93个扶贫重点村初步形成村村有产业的格局,而且使贫困人口真正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2007年底,扶贫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90元,比建设初期的2001年净增1103元, 4.08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韩雨婵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