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三色清单”让脱贫实起来

    作者:程伟 时间:2018-11-15 09:11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平利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核心,创新推行“红黄绿”清单督办管理办法。办法通过三种颜色对标找准差距,倒逼干部主动作为,推动脱贫指标逐项达标,不仅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高效落实,还提升了全县“对标任务标准、对表时间节点,补齐攻坚短板、补强工作弱项”的“两对两补”工作质量。

      找准问题清单让脱贫工作更务实

      “自从县上推行‘红黄绿’清单督办考核制度以来,干部的责任心明显增强,村上多年未解决的通村路问题得到了解决。”11月10日,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第一书记黄升华高兴地说。
      双杨村是平利县2017年计划脱贫退出村,由于通往该村的水泥路多处破损,达不到整村脱贫退出标准,被平利县委、县政府纳入贫困村基础建设“红黄绿”管理清单中,被标注为“红色”。
      很快,县、镇主要领导对标省上脱贫攻坚“两对两补”要求抓项目。经过多方协调努力,去年10月,这条通村路终于贯通。平利县长安镇双杨村在“红黄绿”清单上的标注也转为“绿色”。
      路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双杨村丰富的土地和林地资源,很快吸引了一批“能人”返乡创业。“90后”返乡青年吴顺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安康市益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流转土地3700亩,发展林麝养殖产业。去年,公司通过劳务用工、农作物回收等方式,带动村里1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
      去年以来,平利县围绕脱贫攻坚政策、责任、工作“三落实”,对标任务标准,对表时间节点,找准问题短板,分类汇总,分别建立村、镇、部门和县4类问题清单。该县根据贫困户产业扶持、移民搬迁、收入越线及满意度等19项具体指标,逐户逐项对标查验,以户为单位,建立村“红黄绿”清单;镇上紧扣年度减贫目标,对照村脱贫退出7条标准,根据贫困村产业扶持、安全住房、政策落实等重点指标,逐村核查研判,以村为单位,建立镇“红黄绿”清单;各行业部门对照“八个一批”政策落实对照自查,逐项建立部门“红黄绿”清单;县脱贫办对标考核指标体系,针对安全住房、新社区工厂、“三变”改革等方面问题短板,以镇和部门为单位,建立县“红黄绿”清单。
      平利县针对各项指标任务落实情况,对已完成的用“绿色”标注,进行巩固提升;正在推进的用“黄色”标注,加强预警提示;欠账较大的用“红色”标注,重点管理、挂牌督办。通过对各种问题以颜色区分,简洁直观、一目了然,便于聚焦标“红”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
      据统计,“两对两补”工作开展以来,平利县县级层面梳理筛查问题38个,其中标“红”问题13个,标“黄”问题25个。

      细化整改清单让脱贫过程更扎实

      “如今,我搬进了60平方米的房子。一家3口人,够住了。今年,我种的茶叶收入6000元,香菇也能赚个2万元,今年年底脱贫没问题。明年我还要继续奋斗。”平利县三阳镇蒿子坝村村民丁志富说。
      丁志富与母亲、女儿以前住在山顶上,居住条件差、没有致富产业。驻村工作队得知他的情况后,对照“红黄绿”清单,对他家进行了精准扶贫:安排一套统规统建房,建起一座香菇大棚。
      蒿子坝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郑金林介绍,他们在帮扶丁志富的过程中,针对他家产业发展滞后、安全住房未解决、收入未达标的情况,用“红色”标注;当产业发展有了项目,有了收入,安全住房得到落实后,用“黄色”标注;后来发展产业有了收入,安全住房达到了入住条件并迁入后,就用“绿色”标注。
      去年以来,平利县推行“红黄绿”问题清单坚持有推进措施、有责任单位、有责任人、有完成时限、有印证资料、有长效机制“六有”标准,并实行分级负责,逐项落实整改责任;对“红黄绿”清单实行动态管理,一周一研判、一调整、一公示;坚持每周一对上一周“红黄绿”清单全面开展一次“回头望”,根据最新动态予以更新,晾晒工作成效,接受群众监督,倒逼整改落实。
      截至目前,平利县县级问题清单中9个“红色”变“黄色”,16个“黄色”变“绿色”,其余13个问题正在加快推进中。

      做实督办清单让脱贫结果更真实

      平利县大贵镇广兴寨村是一个边远落后的贫困村,全村323户779人,其中贫困户146户368人。按照2018年全省“两对两补”要求,广兴寨村的短板是没有长期产业。为此,村上经过多方考察,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产业发展计划“321”,即100亩烤烟、100亩桑树、100亩花椒;1000只羊、1000亩茶;1万袋食用菌。
      广兴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德全说,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县上成立了专项巡查组,每天不打招呼深入镇、村,检查干部在岗情况及工作状态,实行一天一巡查、一天一通报,对不严不实的,从严问责,确保全县上下以铁的纪律推进“两对两补”工作。目前,广兴寨村的产业计划已完成95%。今年年底,该村28户71人有望实现脱贫。
      对照“红黄绿”清单,平利县强化跟踪问效,实行县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镇、每人主抓一个贫困村、负责一项重点工作,县“两办”督查室每周对县级领导到镇、村督导“两对两补”工作情况,实行一周一汇总,一周一通报。平利县还成立了由县级领导带队,县监委副主任、县脱贫办负责人、县搬迁办负责人、所在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5人督查组,从今年9月初到10月底,针对各镇、村标注“红色”的指标,深入开展巡回督查,督查情况现场反馈,每天一小结、五天一汇总、每周一通报。
      平利县还强化挂牌督办。县脱贫办对在“两房”建设、资金支出、政策落实等方面任务欠账较大的“红色”指标,实行“点对点”挂牌督办,每周进行一次汇总排名,在全县公开通报。对位居末位的镇和部门,由联镇县级领导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力促标“红”问题转“黄”变“绿”。
      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说,“红黄绿”清单各项指标由“红”转“黄”再变“绿”的过程,既是一村一户脱贫过程的完整记录,也是干部帮扶过程的真实反映,生动记录了贫困户对帮扶工作由不满意到满意的心路历程,体现了真干、实干、精准干的“绣花”功夫,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