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产业扶贫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作者:朱烁旭 时间:2018-11-23 10:27 来源:紫阳县 字号: 打印

      “能亲自来到桃园里采摘冬桃,真的很有趣,下次冬桃成熟时我还来!”来自紫阳县城关镇的游客唐见见说。9月23日,紫阳首届农民丰收节暨冬桃采摘节在洄水镇举办,活动当天接待游客3000余人,销售冬桃2万余斤。该镇以茶叶观光、桃园体验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每年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来此休闲体验,获得了亮眼效益,鼓足了群众的腰包。
      近年来,紫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坚持多业并举、多方联动、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产业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紫阳富硒茶入选全国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全省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助推精准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产业精准扶贫提质增效现场会在紫阳召开。
      着力建立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力的产业扶贫机制,制定《紫阳县招商引资实施办法(试行)》《紫阳县“五上”企业培育办法》《紫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招引和培育市场主体的政策性文件。截至目前,全县培育“五上”企业129家、茶业企业300余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36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8个、家庭农场113个,引进社区工厂15家,培育电商龙头企业15家、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32个、网商微商2000余家。
      坚定推行“三变改革”,筹集8615万元注入到38个当年出列村和35个深度贫困村,支持各村发展集体经济,配套制定了《紫阳县产业脱贫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通过“拨改投、投转股”实现“股分红”。目前,县内10个试点村、38个出列村、35个深度贫困村已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
      坚持“特色产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带动模式,实现产业、企业、贫困群众共同发展。筹集435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到县内4家产业龙头企业,虚拟量化到1334户贫困户,企业按照约定,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园区务工、股权分红等措施获得受资额5%以上的综合收益。与此同时,全县139家民营企业与133个贫困村建立对接帮扶关系,通过产业扶贫、技能扶贫等方式带动2万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做实做真科技服务,由省科技厅牵头,统筹协调中科院西安分院、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等20家省级科研单位“两联一包”工作。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等科研单位在紫阳县建立专家工作站,组建了硒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硒资源开发研究所等县属科研机构,积极搭建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壮大科技扶贫人才队伍,在县内选派137名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县133个贫困村技术服务全覆盖,通过“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现场集中培训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据了解,该县将每年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的6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2018年产业扶贫资金达2.15亿元。投入5120万元设立贫困户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累计发放“5321”贷款4.2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