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蓄势待发看平利

    作者:熊荣军 时间:2008-05-16 11:02 来源:平利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阳春时节,进入平利,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平利县先后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列入“中国名茶百强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重点茶叶基地,跻身全市列为四个工业强县之列,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是如何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呢?

    茶饮产业,率先发展

    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列入“中国名茶百强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三个重点茶叶基地县的平利县,茶饮产业成为体现县域特色的“经济名片”。自从2003年以来,平利县就坚持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建设全国“绞股蓝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茶饮基地规模由原来3万亩发展到12万亩,产量由880吨提高到24000吨,产值由6000万元增长到2.3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平利发展一村一品,以提高单位面积质量来提高产量,确保主导产业在“第一车间”实现产量翻番。5年来,平利已兴办起102家茶叶加工和26家绞股蓝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优势产业加工转化增值,在“第二车间”实现产值翻番:平利是女娲文化源发地,为做大品牌,用品牌抢占市场,引导市场,推动生产,将县内所产茶叶全部统一为“女娲”品牌,有效地解决了平利茶饮产品经营者各自为政的局面,品牌效应也逐渐突显,创造了“一斤茶千斤谷”的奇迹。
    平利县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同时蚕桑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按“千株桑、一亩园、二吨叶子、四张蚕种、300斤蚕茧、2000元钱”的效益目标,完善科技承包责任制,狠抓技术培训,全面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兴建128个养蚕示范村。通过产权置换盘活了龙头企业县缫丝厂,并投200万实施1200绪自动缫技术改造,真正解决蚕农销售后顾之忧。全县去年养蚕61579张,实现产值3700万元。去年粮食播种面积42万亩,产量达9.4万吨,油料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达到8560吨;中药材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过亿元,林果面积突破10万亩,创历史新高。

    环保工业,突破发展

    被全市列为四个工业强县之一的平利县,在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工业强县”是确保工农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就业与财政问题,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平利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相结合,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2007年康华公司投资40万治污,减排粉尘1100吨,众鑫茧丝公司建三级废水处理设施,COD减排15.8吨;经全县共同努力全年完成COD减排153.3吨,二氧化硫减排59吨,均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减排任务。去年11月27日,总投资5.2亿元的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平利县长安镇开工建设,它填补了陕南地区无旋窑水泥生产线的空缺,成为安康市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平利县工业突破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建成绿色饮品、绿色医药、水泥建材、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五大工业支柱,工业经济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已步入良性发展规道。2007年,平利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5亿元,分别增长24.8%,44.4%。

    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以城乡统筹推动和谐发展。平利县在加快经济建设同时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弱势群群体,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平利县近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财力搞好城镇和交通、电力、通讯设施的配套,新正街10幢标志性建筑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全面完成,新建通村水泥路550公里,60%的农民上走水泥路,12个乡镇全部通电、开通移动电话,县乡视频会议系统投入使用。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去年全县16所学校校建工程完成投资1182万元,改造校舍7万平方米,减免学杂费、贫困生课本费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740万元。卫生事业焕发生机,县医院门诊楼竣工,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部完工,完善了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强化了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四大体系,增强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为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650万元,稳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平利着力构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城乡“低保”工作,积极构建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平利去年及时下拨灾民建房款、临时救助资金、医疗救助资金356万元;城市低保对对64户保障标准偏低的予以提高标准,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420万元;农村低保保障人数由年初的12500人增加到20600人,发放农村低保金435.75万元;发放五保生活补助资金322.32万元,使弱势的群体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敬老院成为农村亮丽风景,“五保老人”住进宾馆,成为当今平利农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平利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民政指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乡村落实”的五保供养机制,完善农村敬老院、村集中安置点和并户包帮“三位一体”五保供养体系,坚持统一施工设计,统一标准,统一设施装配,使敬老院成为农村房屋最亮丽、老人最集中、养老最理想的场所。 2007年,平利县在完善提高原有5所敬老院建设的基础上,投资800余万元新(扩)建乡镇中心敬老院12所,村级安置点9个,实现集中供养人204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